第00003版:最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374万元为海洋生物筑“水下豪宅”
我市建设海洋牧场推进海洋渔业持续发展

    本报讯(记者 苏盈盈 通讯员 周颖)日前,瑞安市北麂海洋牧场项目一期工程(以下简称“北麂海洋牧场”)的人工鱼礁预制现场一派繁忙,工人有条不紊地制作钢筋框架,浇筑人工鱼礁。一排排三层、四层的框型混凝土构筑物有序排列,它们将被投放到指定海域,成为海洋生物的“水下豪宅”。

    据了解,北麂海洋牧场工程项目位于北麂大明甫岛西侧海域,面积1.32平方千米,总投资1374万元。项目于今年11月底正式动工,预计明年4月底前完成人工鱼礁投放。

    长期过度捕捞,致使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适宜近岸养殖的海域十分有限,修复渔场生态环境、恢复渔业资源已迫在眉睫。而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生态学原理和现代海洋工程技术,充分利用自然生产力,在特定海域科学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形成的人工渔场,有助于恢复与提升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

    去年3月,市农业农村局向上级部门提交了《关于建设瑞安市北麂海洋牧场示范区的请示》,获得通过,北麂海洋牧场示范区被列入东海区的规划建设。去年7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最新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规划(2017—2025年)》,北麂海洋牧场名列其中。

    据介绍,北麂海洋牧场一期工程投放1号框型礁(3m×3m×3m)450个,共计12150立方米,2号框型礁2(3m×3m×4m)150个,共计5400立方米。礁区由5个鱼礁群组成,鱼礁群呈梅花型排列,鱼礁单体及单位鱼礁的布置均将自身最大的迎流面垂直于水流方向,使礁区内最大限度形成紊流。礁群布置方向与流矢方向基本平行,范围为830米×1588米矩形区域,并在海洋牧场4个角点设置警示装置。拟定增殖品种为经济鱼种真鲷、黑鲷、褐菖鲉、海葵、乌贼、蟹等恋礁性鱼类,而大明甫岛附近海域水温、水深等环境条件均适宜上述鱼类生长。

    “一天大概可以浇筑14个人工鱼礁,预计明年1月底可以完成预制工作,待明年开春后冷空气减弱,海上水流较为稳定,再开展投放作业。”北麂海洋牧场一期工程项目经理袁凯介绍,通过轮船把这些人工鱼礁运到指定海域投放,600个人工鱼礁投放时间需1个月左右。

    “就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海洋牧场是在水下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地海上放养。”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渔港管理科科长吴存献说,通过投放人工鱼礁等方式重建海底生物栖息地,修复和改善已被破坏的海洋生态环境,营造适宜生物生长、栖息、索饵以及产卵的栖息场所,维持北麂海域生态系统稳定,逐渐形成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采用人工苗种繁育的方式,在人为修复或建造的适宜环境中暂养,到达指定规格后,放流入海,使其摄食海洋中的天然饵料自然成长。优越的海洋环境条件,结合优良品种的选育驯化和科学管理,可以使鱼类整个生活史处于良性的、可控的健康环境中,从而增加渔业资源种类与数量。

    海洋牧场建设作为解决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的金钥匙,是转变海洋渔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探索,也是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我市将通过发展海洋牧场,有效养护海洋生物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培育更多优质安全的水产品,推动养殖升级、捕捞转型、加工提升、三产融合,有效延伸产业链条,促进海洋渔业向绿色、协调、可持续方向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活力塘下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百姓事
   第00005版:有话说
   第00006版:财富榜
   第00007版:学周刊
   第00008版:专 刊
罗马尼亚瑞安侨团聚侨心报桑梓护侨益
影响环境的
不文明行为
1374万元为海洋生物筑“水下豪宅”
市科技局政企结对抓党建
瑞安日报 最新闻 00003 1374万元为海洋生物筑“水下豪宅” 2020-12-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