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2版:最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承焕新,走进千家万户
铜钟功:流传数百年的“非遗”传统武术
邵卫峰(右)现场教学铜钟功
海安学习武术代表队参加比赛
铜钟功入警营

    ■记者 吴戌慧

    在东白铜钟柔功会馆里,在海安霞林村将军岩边,在海安学校的操场上,常有众多铜钟功武术爱好者站如“铜钟”,练习武功。据了解,铜钟功在浙南流传数百年之久,在我市乃至温州地区都较为盛行,深受市民喜爱。

    作为铜钟功一代宗师蒋幼山的故乡,近年来,塘下镇将传统武术的宣传、保护、传承、发展等各方面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打出了一片新天地。

    铜钟功历史源远流长

    被列入温州级非遗名录

    铜钟功是一种内功柔术,又名“定劲”,属少林小八卦内功的第一步基本功。由于它的练功以站桩为主,且其姿势形似立地之铜钟,因此得名。铜钟功是基本功,也是通向高层次功夫的基础。据介绍,其具有独特温柔的发劲运气功效,在练功时讲究“静”字,气通全身,练时无须用猛力,男女老少皆宜,练功者可防身健体、祛病延年。

    铜钟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相传是魏孝明帝时(516—528年)由达摩大师所创,明朝后期盛行于四川。而有明确的文字记载,则是清同治二年(1863年),四川峨眉的澄慧禅师(号宏弘)来瑞安传授铜钟功,薛里的薛雪景(字镇铨)拜他为师学艺,以后由薛雪景再传授其女婿陈楚材,使其得以流传。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塘下镇海东村的蒋幼山故居纪念馆,并深入了解蒋幼山及其毕生传授推广的铜钟功。

    蒋幼山,铜钟功第六代传承人,在海安素有儒侠之称,从小读书之外,酷爱习武,精通小八卦拳。清光绪廿九年(1903年),17岁的蒋幼山跟随陈楚材学艺8年,起早摸黑,从不间断,后拜万松山道士徐蔼卿(别号道士吉)为师。1917年开始,蒋幼山远游北京,寻师访友,虚心求教,又从孙德禄老师学五行拳及五行刀法,并将铜钟内功贯穿其中,使传统的铜钟功得以提升。之后,又在位于南京的中央国术馆拜师武当派、形意派大师李景林等名家,并以柔法见长,武艺炉火纯青,有“软法蒋幼山”之称。同时,蒋幼山毕生从事武术研究,曾在温州、永嘉和瑞安多地创办拳社,任社长、主教练,学生无数,既是我国上世纪四十年代名噪东南的铜钟功和小八卦拳的传授者,也是把铜钟功推广至全省、全国及国外的先行者,为我国武术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在传授铜钟功法的基础上,整理编写了《少林气功入门》一书,对铜钟功法作了颇为详尽的叙述介绍。2009年5月,铜钟功被列入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蒋门铜钟功一脉相承

    传承人致力将其发扬光大

    蒋幼山毕生从事武术研究,以其为代表的铜钟功,将少林、武当、形意精髓融会贯通,成为动静相兼、开放式的武术内功,一脉相承。蒋幼山得意门生之一李志山(1912—1986年),在温州市区和瑞安两地有弟子上千人。蒋幼山的入室弟子陈曙(字东白),也是蒋幼山孙子蒋聚彬、外孙叶德门的老师,其弟子也有上千人。

    铜钟功在塘下发展得有声有色,离不开铜钟功第八代传承人邵卫峰、林光木、蔡丰年等人的努力。

    “功夫出少林,儿时就对少林武术满怀憧憬。”瑞安市东白铜钟柔功会馆馆长邵卫峰说。上个月,第七批瑞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出炉,铜钟功传承人邵卫峰榜上有名。17岁那年,经舅父介绍,邵卫峰拜浙南武术名家陈东白为师学武,得到老师的言传身教,苦练功夫三十载,近十年继续精心研习小八卦内功拳法、铜钟功法和武当太极拳法,心得体会颇多。如今,练功早已成为邵卫峰生活中的一部分。为纪念恩师陈东白,在邵卫峰及众多铜钟功武术爱好者共同努力下,塘下首家以武术沙龙为形式的会馆——瑞安市东白铜钟柔功会馆于2013年8月成立。

    海安是蒋幼山的故乡,也是铜钟功的传承地。李志山的弟子林光木今年74岁,容光焕发,精神抖擞。“强身健体,修身养性,这就是练功带来的好处。”林光木说。1956年起他就开始练功习武,1966年拜李志山为师练习铜钟功法,因天资聪颖,崇尚武德,深得李志山真传。1992年在海安霞林村设立瑞安市康复铜钟气功馆,传授铜钟功以及太极、五行等拳术。2018年,他被选为瑞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钟功传承人。

    蔡丰年同样师从李志山,他于2015年在海安成立瑞安市志峰铜钟功五行拳俱乐部,传授铜钟功以及太极、五行等拳术。蔡丰年少年时跟随李志山学习铜钟功定劲、形意对练、功力拳、五行拳、太极拳直至1986年,又经蒋幼山的先期弟子戴直民介绍,转拜幼山公关门弟子何国濂学功,功力大进。2017年在第十二届香港国际武术比赛获武当太乙五行拳第一名兼最佳教练员奖。

    上至老人、下至孩童

    铜钟功走进寻常百姓家

    正身站立,两脚八字分开,头端直,目平视,肩松沉,手臂向两侧分开与身体呈45度,手掌向下并微向后……在塘下镇陈傅良纪念馆内,上至老人,下至孩童,个个站立似“铜钟”练功。近日,东白铜钟柔功会馆在此开展“非遗·铜钟柔功公益课堂活动”,现场教学铜钟功,吸引了许多市民参与其中。

    据悉,该会馆于2019年被瑞安市委宣传部、瑞安市社科联授予“瑞安市东白铜钟柔功传承中心”称号。作为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单位,该会馆创办7年以来,坚持每周两次集中授课,以精修武技为切入点,以强身健体为落脚点,传授蒋门武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铜钟功,传承中华传统武术文化,会馆坚持每周一至两次面向社会开放,开展群众性铜钟功法体验活动,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通过开展公益课程,为铜钟功武术爱好者提供一个切磋武艺、交流心得的平台,传承和发扬温州独有的武术文化遗产。”邵卫峰说,近年来,他始终以发扬传承铜钟功为己任,坚持以公益形式向社会推广和发扬铜钟功,走进各村文化礼堂,参加塘下派出所“铜钟功入警营”等活动,希望改善和提高全民体质,并得到社会各界一致认可。

    如今,铜钟功正走进千家万户,不仅男女老少都在练习,甚至连学校也开设了专门的传统武术课程。2017年,蔡丰年将铜钟功武术推广到塘下镇海安学校,成为该校的校本课程。3年来,蔡丰年组建、带领该校武术代表队积极参加温州、浙江及全国各类赛事,先后获得各项荣誉五十余项。“让年轻一代感受传统武术的魅力,也让铜钟功在本土得到继承和发扬。”蔡丰年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百姓事
   第00004版:财富榜
   第00005版:有话说
   第00006版:专刊
   第00007版:远望角
   第00008版:学周刊
铜钟功:流传数百年的“非遗”传统武术
仙降开展
“浙冷链”专项物防行动
我市启动新居民卫生健康
服务系列活动
优质科创项目组团路演
购买的钻石“货不对板”?
瑞安日报 最新闻 00002 铜钟功:流传数百年的“非遗”传统武术 2020-12-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