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5版:有话说·玉海楼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孙隆:一生清廉的“梅花太守”

    ■谢丙其

    在繁华的仙降街道中心地带,人口稠密,小桥流水,小河边有一座古老的孙氏宗祠,这就是明朝史称“梅花太守”孙隆的家庙。宗祠院内耸立着一对黄石旗杆夹,大厅悬挂“黄堂第”横匾,墙壁上有孙隆生平介绍、代表作梅花图复件。

    孙氏宗祠负责人孙德荣,今年73岁。他介绍,仙降孙氏是后唐年间从福建赤岸迁居到这里,开荒垦涂,艰苦创业,慢慢成为当地名门望族。传至孙隆是第14世,他是第30世,中间相隔15代500多年了。

    宫廷画师“黄堂第”

    孙隆(1386—1465),谱名以吉,字从吉,号雪斋,温州府瑞安县仙岗(今瑞安市仙降街道)人。他幼时聪慧,习举子业,喜览群书,善琴棋书画,精于绘画,尤其是喜欢画花鸟草虫,最擅长画梅花。

    孙隆于明永乐九年(1411)以贡生入选黄门,后由监生破格授兵部主事。不久,因为精于作画,成为宫廷画师,长期以画作供奉朝廷。

    他一生勤奋好学,对于多种艺术有过不懈的追求,琴、棋、书、画都有涉及,尤精于描画花鸟草虫,用笔活泼逼真,色彩艳丽清新,所画的花鸟草虫,栩栩可爱。明代的画家喜欢画梅、兰、竹、菊“四君子”,孙隆最爱画居“四君子”之首的梅花,为画梅付出了一生的心血,是明代画家中画梅的高手。绍兴徐沁在《明画录》中,对孙隆的作品推崇备至,称其所画梅花得益于王冕的笔法。当时社会上流传,孙隆画梅花的艺术成就可与当时著名画家夏昶(精于画竹)齐名,作品的市场价足以与宋代著名画家文同所画的竹子相提并论。从此,孙隆确立了自己在当时画坛上的地位。

    孙隆在宫廷中担任画师20多年,工作踏实,勤勤恳恳,一向清廉自守。到了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十月,朝廷赐以“黄门侍郎”。于是,他回到老家瑞安仙岗建造一座府第,占地面积近2400平方米。府第原有五进,正厅中堂高悬着“黄堂第”的横匾(孙隆立,任道逊书),足以显示主人非同寻常的身份与地位。第二进东西厢房,前有围墙,上有砖刻浮雕,仿木装饰斗拱,墙内是天井,用黄花岗岩石板铺设。第三进明间东西缝抬梁式,金柱用复盆式柱础,东次间东缝、西次间西缝分别为穿斗式,梁柱用材粗壮,具备明代的建筑风格。在第三进后面,又是一个天井,与前面围墙一样高。第四、第五进建在同一条中轴线上,为两层木结构建筑。孙隆因为长期为天子近臣,事黄门多年,所以才能享受“黄堂第”的特殊待遇,这是很高的荣誉。孙隆同时也因多年功绩,晋授中宪大夫(为正四品之阶)。

    脱靴建亭留功绩

    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孙隆以55岁高龄出任徽州知府。人生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工作之余,他在居所周围遍栽梅树,细心呵护,每当梅花傲雪怒放、迎春盛开之际,他就与家人一起在树下花前,尽情欣赏,细心观察、玩味、领略梅花的美姿和神韵。兴致来时,就铺开宣纸,挥洒笔墨,将其一一描绘下来。他所画的梅花,墨韵清晰,骨气兼蓄,气势溢秀,神采飞扬。

    孙隆也因画梅花而闻名遐迩,被世人称为“梅花太守”。史载,他曾画梅花40幅,每幅有题咏,装盒20个,世人誉之为神品。

    孙隆在徽州为官期间,清正廉明、高风亮节,为百姓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当时有民谣唱道:“一孙清如水,二胡浊如泥。”二胡不知何人,大概是他前面的两个贪官,可见孙隆受到百姓之爱戴。

    孙德荣根据族谱记载以及有关史料,向我们介绍说:“早年仙降孙家有海滩涂田九千九百亩,当时孙隆在徽州任知府,那里发生水灾,粮食紧缺,百姓饥饿难当。他一面积极帮助灾民抗灾,一面把他自己这房头分到的田地变卖成银两,带到徽州,煮粥分给难民。”当时徽州官方只知道瑞安支持徽州,其实这些资金都是孙隆个人卖田捐赠的。

    据《弘治徽州府志》(四)介绍:“孙隆字从吉,浙江温州府瑞安人,由监生授兵部主事,正统五年知本府。政尚宽简,平易近民,始终一廉自守,以疾致仕,民怀其德。”他在老百姓心目中是一位颇有口碑的好官。他的爱民与廉洁事例,从当地水灾一事上,可见端倪。

    当他身体有病离任时,徽州的百姓一路相送,极力挽留。“攀马哭泣,脱靴建亭”的行动,足以说明他是一位百姓爱戴的清官了。

    孙隆说,我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先让我暂且回乡养病,以后有机会一定再来。于是,百姓就脱下了他的一只官靴留作纪念。有首歌谣,表达对孙隆的挽留之意:

    “脱公靴,公将奚如?

    公行无靴,公行则迟。

    脱公靴,取其一只,

    匪遗其一,公不可再得。”

    想象一下,感到徽州人民真是纯朴得可爱。好官清官离任,心里难舍难分,怎么办?那就把官员的靴子脱掉,让你走不成路。

    这事过去四五年,仍然没有见到孙大人回来的踪迹,当地父老就在脱掉靴子的地方,建造了一座亭子,亭内置碑颂德,碑上挂靴。这样,就可以永久地纪念了。试想,如果一座官员没有亲民爱民、清廉自守的话,能享受到这样的拥戴吗?

    “梅花太守”传家风

    孙隆有一个女儿(1424—1500)亦工梅花,才貌出众,聪明贤惠,画技得到父亲的悉心教导,并由其父亲做主,嫁给同乡书画家任道逊为妻。她出嫁之前一直随父“居宦”,孙隆视为掌上明珠,亲自教她画梅,后来女儿终得父亲真传,所画梅花“疏影传神”“苍凉多致”,“寒梢粉瓣,逗月凌霜,皆用笔画溃出”。因史书上没有记载她的名字,现只知时人称她为“孙梅花”,可惜她的画作传世甚少。

    现杭州西泠印社尚藏孙隆与陈录合璧的《梅花图》12幅(孙家后人已经复制这12幅梅花图保存于孙氏宗祠),此外,吉林博物馆中还藏有他的《花鸟草虫图》卷。女婿任道逊亦善画梅,很有名声。 清黄绍第《孙雪斋父女画梅》诗云:“雪斋风格一枝斜,粉本流传赵紫霞。冰玉双清家法在,齐眉夫妇写梅花。”当年,由于孙隆及其女儿、女婿出色的艺术成就,时称父女翁婿三画家。后人曾有诗赞颂:“伉俪神妙丹青笔,翁婿高节二画家。”

    明宣宗皇帝朱瞻基善绘画、能赏画。有一年当他寿诞时,孙隆晋贺四幅精心绘画的梅花图,暗藏古诗一首,有“谁报春消息?寒梅雪里开”等句,也是孙隆自己一生清廉自守的写照。宣宗皇帝收到贺礼,爱不释手,大为赞赏。

    明初同邑诗人季兰坡曾作《孙太守梅》绝句:“一点二点梅头雪,五里七里香不绝。动人春色满江南,黄昏已到朦胧月。”明大学士杨士奇更赞其画的梅花“瓣中有诗,诗中有瓣”,可谓世间独品也。当代评论家杨新说:“孙隆逸笔草草,得天然之美,画法新颖,在明代画坛上独树一帜。”

    孙德荣说起孙隆这位老太公,无不感慨,孙隆一生清廉,也是穷官,但子孙后代常常以有孙隆这位先祖而骄傲。

    时光飞逝,五百多年过去了,我们仍可以从一幅幅“花开淡墨痕,清气满乾坤”的梅花佳作上,看到一生清廉自守的“梅花太守”,看到孙隆父女翁婿梅花般清风高洁的形象。

    (本文资料主要参考:1.《瑞安历史人物传略》,余振棠主编,2006浙江古籍出版社;2.《瑞安历史名人列传》,马邦城编著,2016中国文史出版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聚焦点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百姓事
   第00005版:有话说·玉海楼
   第00006版:云江潮
   第00007版:家周刊
   第00008版:广告
恭喜,瑞安又添国字号金名片!
回应知情诉求别用“有关部门”来搪塞
孙隆:一生清廉的“梅花太守”
直播带货“翻车”
诈骗“沃土”
瑞安日报 有话说·玉海楼 00005 孙隆:一生清廉的“梅花太守” 2021-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