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活力塘下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焕发干事精气神 让群众倍感幸福
2020年,塘下高质量推进美丽城镇建设
“万千”平台塘下产业基地效果图
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塘下创新中心
104国道效果图
人大问政会
蒋幼山故居开馆仪式
潘寿法获“最美温州人·温州好人”
镇村权责重构改革动员会
塘下镇矛调中心
罗山幼儿园
残疾人之家工疗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塘下镇风雨兼程、马不停蹄的一年。

    回首这一年,塘下镇乘风破浪,紧紧围绕“共建智造名城、共创至美塘下”目标定位,扛起建设“重要窗口”使命担当,以“美丽城镇”创建为工作主线,稳扎稳打、砥砺前行,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好经济发展主动仗,努力建设功能便民环境美、共享乐民生活美、兴业富民产业美、魅力亲民人文美、善治为民治理美“五美”城镇,并成功获评美丽城镇省级样板,交出经济社会发展高分答卷。

    站在跨年这个时间节点,记者带你从产业、环境、治理、人文、生活等方面,见证2020年塘下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十大高光时刻。

    【产业篇】

    聚焦平台建设、聚力项目招引、助力转型增效,这是近年来塘下镇发展的“经济思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塘下镇紧扣“两手硬、两战赢”,依托“万亩千亿”产业新平台(以下简称“万千”平台)和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建设,聚焦聚力提振实体经济,打好“两区”建设攻坚战,并取得一定成效。

    亮点一

    以“万千”平台建设为“强引擎”,

    推动塘下产业迈向高端

    2020年初,省发改委公布第二批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全省共6个平台入选,其中包括瑞安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平台。该平台是温州首个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总规划面积10.65平方公里,其产业增量主基地就在塘下,规划面积约7100亩,名为“万千”平台塘下产业基地。

    塘下镇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出形象、五年见成效”的要求,超常规、高标准推进平台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建设,同时以标志性项目引进、领军型企业培育、创新资源要素集聚、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加速打造“顶配版”产业发展平台。

    2020年是平台建设第一年,主攻基础建设。我市在塘下镇成立“万千”平台建设办公室,实行实体化运作,多次向省发改委和省自然资源厅争取土地指标,成功完成一期征地任务780亩;同时,平台主框架也进一步拉开成型,塘下开工建设、改造提升道路6条,其中东一路一期、华海路二期完成建设,塘梅路完成改造提升;平台展厅及工业互联网大脑建设工作加速推进,平台附加值逐步增加、对外招引能力逐渐加强。

    2020年以来,在“万千”平台塘下产业基地内,包括松田、力邦等10个在建产业项目加紧有序建设。

    新年新气象。1月6日,我市2021年第一批“五百亿”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仪式在“万千”平台塘下产业基地举行。此次开工项目中,又有3个项目落户在“万千”平台塘下产业基地,其中,省重大产业项目科丰年产4000万套智能汽车传感器项目、松田年产500万套智能控制无刷电机生产线项目等均投资 超10亿元。

    亮点二

    以科创走廊建设为依托,打造塘下产业创新高地

    在塘下北工业园区,不少企业挂起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文字标识与形象LOGO。这是温州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塘下板块打造的重点区块之一。

    2019年,全省三大科创走廊之一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布局塘下,打造温州南翼产业创新高地。塘下镇抢抓机遇,高起点谋划,努力构建高能级科技创新新格局。2020年以来,该镇推出打造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建设创新载体等科创“三新”举措,打造环大罗山科创走廊瑞安科技城塘下创新中心,鼓励企业通过建设研究院实现科学创新和技术改造,成功促进百余家企业转型升级,73家科技型企业建成“智能车间”“智能生产线”等,同时成立同济大学驻质检中心汽车高端零部件研究院。

    同时,该镇吹响交通路网建设、环境整治提升、重点区块打造“三大会战”冲锋号,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全面推进北区综合提升工程,先后启动国泰路西段精品线路整治提升、陈岙村绿化节点等6个提升工程;悬挂道旗198幅,制作大型广告15幅,设置“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标识32个,营造科创走廊沿线宣传氛围等。此外,还投资1200万元推进质检院改扩建工程建设,打造科创走廊核心区块内高能级平台,预计于2021年3月开工。

    如今,科创走廊塘下板块内,拥有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3家,占全市50%;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共217家,占全市40%,其中2020年新增42家。2020年,塘下规上新产品产值102.35亿元,比上年增长3.46%;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7.15亿元(1至11月),同比增长12.04%;高新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塘下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73%;高新投资9.9亿元,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和投资增速分别超1.3%和12%。

    【环境篇】

    2020年,塘下镇抢抓温瑞一体发展机遇,在大交通建设中拉开城市布局,在大拆大整中拓展城市空间,在精建精美中提升城市品位,同时,经过一年的美丽城镇创建,环境面貌、基础设施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实现了真正的美丽蝶变。

    亮点三

    拆整建美,

    城市有机更新实现“加速度”

    2020年4月,邵宅工业区团块拆改项目实现房屋拆除“清零”,为下一步开工建设腾出空间。拆后将结合南大门区位优势,融入塘河文化,打造高端住宅区。

    作为瑞安十大责任捆绑重点拆改团块项目,邵宅工业区团块历史悠久,涉及政策处理的类型繁多且复杂,近年来,该镇集结各方力量,力促啃下这块“硬骨头”,成立项目攻坚组,“白加黑”“5+2”多次开展对接工作,最终圆满完成团块拆迁征收签约工作,攻下难题。

    2020年,塘下镇坚持以拆开路,拆建结合,多个重大团块拆改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沙渎团块、邵宅工业区团块实现签拆“双清零”;104国道道路改建及沿线团块改造项目,23天完成1000多间民房签约,刷新征签“塘下速度”,全面拉开塘河新城建设序章,加快城市有机更新。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2020年,塘下镇全面掀起“大干交通”新热潮,推动八大外联交通工程,其中甬台温高速复线塘下段建成通车,南山、塘岙底等2条隧道开工建设,市域铁路S2线塘下车站率全市之先封顶,330国道建设、104国道改建工程完成征迁签约;加快15个内畅交通项目建设,其中国泰路(锦湖飞地段)、华海路一期等7条道路竣工通车,凤锦路二期、华海路二期等6条道路和塘松路大畔河桥等2座桥梁开工建设,塘梅路改造提升完成。

    亮点四

    环境整治,全域“颜值”再创新高度

    站在塘下镇富丽景园小区门口,一眼望去,公园整洁有序,绿植茂盛,河水清澈,崭新的健身器材吸引了不少村民来此锻炼。据悉,该公园原为一处堆满垃圾的废弃地,借美丽城镇创建之东风,双桥村村民自发筹款在家门口打造了一个美丽景点,助力城市品质提升。

    近年来,塘下镇高度重视环境综合整治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先后获评省级园林镇、省级森林镇、省级卫生镇、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样板镇,并通过国卫镇创建省级验收,综合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20年,该镇高标准、严要求,以全域美丽为目标,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千家万户大整治、房前屋后大拆违、生活垃圾大分类,定期全面发动机关干部、基层党员、村民代表及志愿者等参与到村级背街小巷、田间地头乱点大整治行动中去,掀起全民参与美丽创建大热潮。

    同时,该镇坚持督查与考核相结合,创新实施流动“红蓝旗”奖惩机制,每月开展村社环境卫生大比拼;创新人大督查方式,聚焦美丽城镇创建热点、难点问题举办美丽城镇电视问政大会,并通过问政会“回头看”,全面督促问题落实解决。

    水是一座城镇的灵魂。2020年,塘下镇继续做好“水文章”,分步推进“污水零直排”建设,其中北工业园区(104国道以东、温瑞塘河以西区块)80家企业和前庄安置房、康欣花园等8个生活小区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全面启动美丽河道工程,完成河道清淤3.2公里、生态驳坎3公里,游步道建设正在加速推进;温瑞塘河绿道景观等八美八化项目高质量完成,712处“十乱”点位全部销号,全域“颜值”再创新高度。

    【人文篇】

    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走进文化礼堂;瓯窑技艺与制作等非遗项目,登上展示舞台;多处崛起文化地标,绽放璀璨光芒;涌现数名“平民英雄”,温暖了整个塘下……2020年,塘下镇文化工作结出硕果,文明新风润泽人心。

    亮点五

    文化新地标不断崛起,

    非遗传播影响力逐渐扩大

    2021年元旦,耗资近300万元重修并布展的蒋幼山故居纪念馆正式开馆,免费供市民参观、学习。

    蒋幼山故居纪念馆是塘下新增的文化地标之一。近年来,塘下镇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加快文化阵地建设的步伐,2020年谋划建设镇综合文化站,并完成前期准备工作;新建文化礼堂29个,实现农村全覆盖,其中西河、陈宅、前庄等3个文化礼堂被评为省五星级文化礼堂;启动肇平垟、驮山革命纪念馆及“五·二七”批示公园等4处红色基地改造提升工程;汇聚全民力量,以海安古城保护与开发为中心,加速推进海安环城河景观带改造提升,谋划打造古城文旅特色街区。

    值得一提的是,在助力家乡建设、打造文化阵地过程中,塘下镇大力宣扬“众筹”文化,积极动员全民参与,形成“共建共享”良好氛围。如蒋幼山故居纪念馆就由当地乡贤牵头、筹集民间资本重修布展;万米塘河滨水慢行道两岸众筹植绿计划,推出不到两周筹集资金突破1000万元,参与人数超5000人。同时发动社会力量助推基层文化活动开展,联合塘下音乐、摄影、书法等协会,开展文化下乡、文艺汇演进礼堂等活动351场,举办全民健身、书法摄影等赛事176场,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根与魂,蕴藏在城乡的每个角落。塘下镇深入推进当地传统文化挖掘、研究和保护,并在《瑞安日报》等媒体开设“塘下文化”等栏目扩大宣传,同时,集民间力量与智慧,征集LOGO并确定、公布,正式发行塘下文化歌曲《塘下之恋》等。

    此外,2020年,塘下镇非遗文化项目及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新增邵卫峰、虞红梅、池万水等6名瑞安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瓯窑传承人庄烈永带领团队创作的瓯瓷文创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亮点六

    文明实践“遍地开花”,文明之风吹拂塘下

    一座城市的软实力,离不开源源不断的文明养分。2020年,塘下镇结合省级美丽城镇创建,全域动员抓落实,纵深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向基层延伸,成功创建浙江省级文明村1个、温州市级文明示范村1个、温州市文明村1个、温州市社区类文明单位1个;积极推进志愿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6个,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活动1500场。

    根植于城市文明的丰沃土壤,2020年塘下镇道德模范不断涌现。“习武哥”潘寿法,全然不顾严重灼伤的双臂,连续往返火海多次,撬铁窗救出3个孩子;游泳新手沈小玲,在体力渐渐不支的情况下,用信念和毅力将2名溺水男孩及其母亲成功救上岸;戴其丽、郑美香婆媳俩,13年坚持无偿抚养了24个来自瑞安各地的孤儿或困难家庭的孩子……值得一提的是,“习武哥”潘寿法火场救孩童事迹,还登上学习强国APP、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和央视《道德观察》栏目,并以最高票数获得第343期“阿里巴巴正能量”项目奖。

    2020年,塘下共有3人入选瑞安市第七届道德模范、两人被提名,两人上榜“中国好人”,4人入选“浙江好人”,6人荣获“最美温州人”称号,“平民英雄”人数创历史新高。

    此外,塘下镇20多支民间自发热心慈善的义工队,一年来组织上千名志愿者走村入户,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等活动800多次,服务人次达6.5万人。特别是在“战疫情·促发展”和“防大汛·抢大险”两场大考中,塘下人用自己的“凡人善举”,生动诠释了道德的温暖和人性的光辉。

    【治理篇】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塘下以“大改革”推动“大治理大发展”,高质量完成村社组织换届,启动镇村权责重构改革,掀起农村干事创业热潮,开启农村发展新征程;以“大智治”实现“大稳定大平安”,借力科技整合资源,推动社会基层治理现代化,打造基层“智治”示范镇。

    亮点七

    交出村社组织换届全胜报表,

    全域推开镇村权责重构改革

    2020年是全省首次推行村(社)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组织换届之年,本次换届工作对于各村(社)今后五年各项事业发展、基层社会治理起到关键性作用。塘下镇高度重视,及时成立村(社)组织换届领导小组,组建八大换届专项工作组,建立领导分片指导、驻村干部包干责任制,严把资格审查和人选条件“双关卡”,并圆满完成全域83个村(社)组织换届工作。

    上马即奔跑,上任就实干。塘下镇新任村(社)干部争干“开门一件事”。2020年11月底,上马社区新一届居委会成员抢抓时间,谋划社区未来五年发展计划及要做的5件大事,并通过网络竞价方式,将社区内标准集体厂房以年租金420.64万元出租,比原租赁市场评估价高出100万元,且签署5年合同,为社区创造不少集体经济,顺利完成第一件大事;肇平垟下村、凤士、凤川等104国道改建工程沿线村社陆续召开征地村居民代表会议,通过征地方案,掀起村庄建设发展热潮;石岗村上汇垟美丽田园项目第一时间开工,石岗老人公寓改造提升项目紧锣密鼓进行……一个多月来,塘下镇83个村(社)新一届班子成员以“奔跑”的姿态,跑出干事创业“加速度”,集体开办“开门一件事”达220余项。

    同时,塘下镇以村(社)组织换届为契机,系统化推进镇村权责重构改革工作,高质量做好村社组织换届“后半篇文章”,通过分工重配、体系重整、权责重构“三重改革”,优化组织架构,设立31个管理区,实行扁平化管理,实现村社工作分工明确、运行规范、管理精细、奖惩分明,打通基层治理堵点,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活力,构建“条抓块统”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助力塘下经济社会大发展。

    亮点八

    借力科技整合资源,让数据“智”理助推基层治理

    2020年11月初,总投资600多万元、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的镇级“矛盾终点站”——塘下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简称矛调中心)正式投用,群众的大小矛盾纠纷都可以在这里得到一站式受理、全链条式解决。

    该中心设受理大厅、劳动仲裁、群众等待、调解功能四大区块,拥有视频调解、老李调解、家事调解等九大品牌调解室,由镇综治办、司法分局等单位常驻,派出所、住建局、人力社保局等基层站轮驻,镇(区)班子领导轮流坐班;并依托5G信息资源,创新视频调处模式,引入“VR/AR”设备远程指导,联网市矛调中心平台,构建中心和办事处工作站,村社工作室视频互动,实行矛盾分层次受理。

    矛盾纠纷化解是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关键,矛调中心的成立则是塘下镇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创新的一个缩影。2020年,塘下镇着力构筑全面高效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借力科技、整合资源,细化网格治理,完善管理机制,加速推进雪亮工程、智能交通等智慧设施建设,并上线塘下“城市大脑”1.0版本,实现基层治理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打造基层“智治”示范镇。

    平安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是基层治理的重头戏。2020年,塘下镇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禁毒三大“百日攻坚”行动,挂牌整治5个村级工业集聚区,进一步壮大村居安全互助联盟力量,深入推进企业间相互排查事故隐患、互学互助解决安全问题的模式;对全镇4.2万间出租房及合用场所开展隐患再排查、再整治及“回头看”专项行动;继续推进火灾周边500米“拆、整、查”综合整治,火灾起数同比下降33.3%,未发生亡人火灾事故;盗窃警情、“两抢”警情分别下降14.15%、50%。

    【生活篇】

    2020年,塘下镇以推进十大民生实事为抓手,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致力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交出了一份温暖的民生答卷,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亮点九

    提高教育教学环境,

    丰富群众业余生活

    2020年12月,瑞安罗山幼儿园塘下中心区分园正式开园。据了解,该园区办园规模12个班级,可提供学位360个。投用后,可有效缓解中心区及周边村社适龄幼儿入园难问题,提升辖区办学(园)质量。

    近年来,塘下镇始终把教育普惠作为镇十大民生实事来抓,投入2.8亿元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加强学校优化布局,目前全镇共有公立学校33所,民办学校6所,民办幼儿园73所。2020年塘下职专实训大楼等3所学校建成投用;塘下一中等3所学校改扩建项目完工;创成9所公益园,为群众减负750万元。

 塘下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和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塘下实验小学、市实验二小、塘下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通过省现代化学校评估。

    “家门口就有百姓健身房,专业健身器材样样俱全,随时可以过来运动,非常方便。”凤士村村民陈阿姨谈起家门口的变化,表示很满意。

    2020年,塘下镇积极建设和完善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新增6家百姓健身房,完善提升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和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健身需求,丰富群众业余生活;新建提升登山步道、足球场、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小公园各1处,完成省体育小康村提升工程3个,更新健身器材150件等。

    亮点十

    加强医疗养老服务,提升助残服务水平

    近日,记者走进场桥颐乐如养老护理院,医护人员正在为老人测量体温、血压及血糖。据悉,该机构是全市首家“医养结合”护理院,可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浴、健康管理、文化娱乐等服务,满足他们的多样化需求。

    近年来,塘下镇加快推进养老基层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养老产业发展,并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服务等农村养老服务新模式。2020年该镇完成改造提升老人公寓20家,竣工投用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两家,同时开工建设投资约1.6亿元的塘下镇张宅康养中心。

    此外,该镇积极改造提升镇域内老人公寓及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并由专业人士定期上门开展每月两次以上的体检、理发活动,不定期开展各类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业余生活,增强老年人幸福感。

    搭建残疾人多彩“舞台”,为美丽城镇建设增添暖意。2020年,塘下镇精准施爱,积极推进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大力解决残疾人出行难、如厕难、洗澡难、护理难等一系列问题,最大限度满足残疾人日常生活需求,完成4户困难残疾人无障碍家庭改造;规范化建设“残疾人之家”,提高全镇助残服务水平,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让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医疗卫生事业是群众最关切的民生。塘下镇加快改善医疗服务环境,提升后的塘下卫生院、罗凤卫生院相继投用;塘下人民医院门急诊综合楼已开工建设,鲍田卫生院已完成迁建工程前期工作。同时,在医疗机构硬件设施得到改善的同时,该镇深入推进“医共体”建设,不断提升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百姓事
   第00003版:财富榜
   第00004版:活力塘下
   第00006版:有话说
   第00007版:学周刊
   第00008版:专刊
2020年,塘下高质量推进美丽城镇建设
瑞安日报 活力塘下 00004 2020年,塘下高质量推进美丽城镇建设 2021-1-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