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文静/文 王志/图
在微信朋友圈,有一位老人每天晒的不是家人也不是美食,而是根据自己的人生感悟写成的毛笔字,一天一张,三四年来,坚持不懈。这位善良可敬的老人就是旅荷华侨郑贤领,今年74岁,旅荷三十余载后,现落叶归根,回到瑞安。
采访郑贤领那天,他戴着一副金丝眼镜,眼神温和,面容和蔼可亲;朴实整洁的衣着,硬朗清瘦的身材,温文儒雅的形象,完全不像生意人,也许是曾当过老师,他保持着一种文人的气质;而刚染过黑发的他更显得年轻精神,看起来像六十出头。当被夸衣品好保养好时,郑贤领不好意思地说:“其实我这身从里到外加起来不过几百块,唯一一套可出席正式场合的西装亦穿了十多年。以前拼事业,啃面包就当一顿,如今上了年纪,才注重营养补充,每餐会多加条鱼。其他方面的钱,我是真不会花。”
然而,省吃俭用的郑贤领不惜帮助别人,迄今已捐了500多万元。他说:“我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但看到别人困难就会心生怜悯,总想能尽一臂之力,慈善成了我的爱好,现已是一种习惯,戒也戒不掉了。”
而立之年走出国门
郑贤领的老家在著名侨乡枫岭,家有兄弟姐妹6人,他排行老五,是兄弟姐妹中读书最多的一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山区物资匮乏,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态。在高楼上初中时,他周五下午放学回家,周日下午去学校,从家到学校要走路五六个小时,途经40条小溪。
“那时候,我背的饭盒里备了吃一个星期的咸菜,穿着母亲为我编的草鞋,踩着石头过河,手里抱着的解放鞋,只有在学校上课时才舍得拿出来穿。” 从他沉思的眼神里看得出来,记忆里那双早已发黄的解放鞋显得无比珍贵。
读到初二时,遭遇饥荒,父亲又生病,郑贤领被迫辍学,进入生产队当了会计。1968年,他被推荐到村小学任教语文与数学,一教十多年。微薄薪水,入不敷出,常常在饥饿的岁月里恍惚度过。但他深知教育的重要和穷孩子读书的不易,教学极其认真负责,倾注了自己全部心血,深受教育部门和当地政府赞赏,被评为山区优秀民办教师。
因舅舅在荷兰,在舅舅的帮助下,经过十多年艰难申请,1979年郑贤领终于走出国门。
33岁的郑贤领满怀憧憬只身远赴荷兰。经其舅舅介绍,他到一家广东人开的小餐馆打工。初来乍到,语言不通,想要生存,只能忍辱负重,骂不还口,勤恳老实的他几乎包揽了餐馆里的所有粗活脏活。因当时申请的是旅游护照,属于“黑工”,害怕遭遣返,天天提心吊胆。幸好在餐馆打工时,结识了一对常来就餐的荷兰老人夫妻,他时常赠送小礼物给他们,获得了免费学习荷兰语的机会。每到休息日,郑贤领都会如约到老人家里学习,一学就是四五年。
海外闯出一片天
两年多后,郑贤领申请到了在荷兰长期居留。又经过几年努力打拼,符合了申请家人来荷兰的两个条件:有足够收入和住宅。1984年,一家五口得以来荷团聚。
打工的6年时光,他从没“闲”着,在重复着单调的体力劳动的同时,每天琢磨最多的就是如何能开一家自己的餐馆。两年多时间里,他一直盯着一家有意向出让的餐馆,每逢休息日,就坐半小时公交车去这家餐馆观察客流量,后又找送货司机了解食材供货量,默默记在心上。经一番盘算后,他胸有成竹与餐馆老板商讨转让价。1986年,郑贤领用多年努力攒下的积蓄,加上亲友借来的十几万荷兰盾,筹集了20万荷兰盾,把那家日思夜想的餐馆接手了过来。他感慨地说,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就因为了“慎”,他整整准备了两年才敢拿下那家餐馆。
翌年,他转租了老餐馆,以小换大,接手了一家能容纳250多个座位的临街餐馆,效益可观。但,天有不测风云,隔壁一家餐馆不幸失火,殃及他的新餐馆,也毁于火海。幸有保险赔偿,餐馆重新装修,停业不久后又开业。而后餐馆发展顺利,实力不断壮大。
1995年,郑贤领贷款买下了附近阿尔梅勒市一块3500平方米的地皮,1999年在其上面建起了颇具规模的酒店,名为“金屋酒楼”,生意火爆。接着又陆续开了3家。如今,他将4家酒楼都交给了4个子女打理,自己一心热衷于慈善公益事业。
把慈善当成终身事业
在荷30余载,郑贤领事业有成,不忘桑梓。当时想出国的人很多,他先后帮助了100多位亲朋好友顺利出国。刚到荷兰后的亲友,人地生疏,难以落脚,他又无偿提供住所,资助生活费用,并到处打听,帮助他们找工作。若有人创业开店,他慷慨解囊资助。
每当听到家乡有困难,郑贤领总是及时应援。原龙湖镇政府门前有条小溪,若溪水上涨,村民去买菜就要绕一公里的路。2008年,村里想集资在溪上建桥,却困于资金不足。他得知后,毫不犹豫独自认捐了55万元的建桥资金。2000年与2015年东龙坑下自然村先后两次修建道路,他共捐资70多万元。
多年来,郑贤领为家乡修路建桥、安装自来水管、架设照明电线等,捐资近200万元。并先后向枫岭慈善分会和高楼慈善分会捐赠了80万元。
2009年,荷兰瑞安教育基金会换届选举,郑贤领高票当选会长。2010年,在他的带领下,该会捐款50万元帮助云南金平县沙依坡乡鱼塘小学建了教学楼;又组织15名会员结对资助15名我市贫困大学生,并出资50万元资助了61名我市贫困中小学生。
2002年至2015年,郑贤领资助的我市8名贫困生上大学,完成学业并走上工作岗位。1997年和2010年,他先后资助兹沃伦中文学校和海牙中文学校,关心居住国华侨子女教育。2017年至2019年,他先后向市红十字会捐赠120万元支持慈善事业。2018年,还为10名高楼籍中小学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10万元,并承诺每年资助,至他们大学毕业。郑贤领常说:“我现在到了这个年纪,活一天,赚一天,乐一天。知识改变命运,能在有生之年为更多困难学生改变命运,尽一份微薄之力,我干什么都值得!”
自2019年底回国后,因疫情一直留在国内的郑贤领就没闲着。2020年初,他为驰援家乡抗击疫情捐赠价值1万欧元口罩、防护服等;而后,又为高楼镇枫岭小学厕所改造资助3万多元;为10位困难学生资助7万多元;为车祸伤者资助3万元,为重病患者资助1万元,为长期重病患者资助3万元;在一年一度的中秋节,还自掏腰包4万元赞助枫岭社区寿星茶话会,为老人摆酒席、送月饼、发红包等。2020年捐款就累计近30万元。
迄今,郑贤领为家乡改善民生,修桥造路、“希望工程”、扶贫济困等公益项目,已捐资500多万元。
郑贤领经常教育子女:“做人要居安思危,富不俭用,贫时悔;富贵时,不忘勤俭持家,克勤克俭家业可兴,挥霍无度坐吃山空。但,财富不过是一张纸,百年之后用不上。因此,达则兼济天下,一个人只有为社会有所贡献,生命才有意义!”子女们对父亲的慈善义举,深表理解和支持。
从2008年至今,郑贤领先后荣获瑞安市“道德模范”、 “最美侨界人士”、“最美爱心人士”,温州百侨助百村个人奉献奖,“温州好人”,浙江省“红十字会个人功勋”等荣誉。
人物名片
郑贤领,1947年出生,高楼枫岭人,荷兰瑞安教育基金会第五届会长,现为荷兰瑞安教育基金会名誉会长、瑞安市侨联海外顾问、高楼镇侨联荣誉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