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监管趋严,风靡一时的互联网平台存款产品纷纷下架。据了解,一些失去互联网平台流量加持的中小银行已开始抓紧发展自营网络平台,再加上积极布局“开门红”等因素,多家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和大额存单利率均有所提高。
近年来,保本理财产品、靠档计息产品、结构性存款、互联网平台存款等揽储利器相继迎来严监管。其中,银保监会会同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商业银行不得通过非自营网络平台开展定期存款和定活两便存款业务,已经开展的存量业务到期自然结清。当前,多家中小银行开始将以往在互联网平台开展的存款业务转到自营平台。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胡小凤表示,互联网平台存款产品下架、靠档计息产品叫停、结构性存款规模压降,一些银行失去揽储利器,负债压力增大,再加上临近春节等因素影响,揽储竞争更加激烈,推动存款利率上涨。受限于线下网点少、知名度低、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综合实力弱等因素,中小银行今年面临更大揽储压力。
业内人士认为,封堵高息揽储渠道有利于银行加强风险防控,减少违规吸储等现象,促进银行良性竞争。
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审计及鉴证合伙人曾浩表示,在不断让利实体经济的情况下,银行盈利能力主要取决于负债端成本,因此需要对负债端进行精细化管理。
“中小银行可通过多发同业存单、大额存单等补充资金来源,可加紧自营网络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做精细化运营,吸引更多客户。”胡小凤认为,一些中小银行推出“周期派息”存款产品,以提高利率,与靠档计息产品相比,属于“新瓶装旧酒”,存在合规风险。做实稳定负债,保证核心负债相对高占比,保证可持续、可充分应对压力场景的高质量负债结构。 (据《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