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微微 黄君君 李心如 欧苗苗 孙文静 蔡玲玲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忙碌一年的人们都盼望和亲人团聚,守岁迎新。然而,有这样一群人,依然要在春节期间坚守岗位。他们中有独自在瑞的“原年人”,只能和家人“云团聚”;也有普普通通的本地人,用默默无闻的工作换取市民的欢颜。正是因为他们的守护,这个春节格外温暖、祥和。
【交警孙瀚】 我是“原年人”,就地过年护平安
讲述人:孙瀚(交警高楼中队民警)
对于我们交警来说,春节意味着比平日更多的责任和忙碌。
我来自山东,这是我在瑞安过的第三个春节。我既自豪又愧疚,自豪的是能尽一份力守护万家灯火,愧疚的是自己不能陪在父母亲人身边一起过年。
我小时候也有特殊的春节记忆,印象中,起码有三分之一的春节是在我父亲的工作单位——郯城县李庄交警中队度过的。那是一个比较繁忙的交警中队,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在一起好好吃上一顿年夜饭,父亲就要去路面巡逻和处理事故了。虽然感觉很遗憾,但人民警察的形象在我心中更加高大了。
最近一次回家是去年6月份,父亲颈椎做手术。父亲知道交警这份职业肩负的责任,也怕耽误我的工作,在手术时并没有告诉我,直到在济南做完手术回到临沂老家才通知了我。看到他后背因手术留下的长长伤疤,我的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时光在父亲身上留下深深的印记,而我却无法陪伴在他身边。
除夕,扣人心弦的永远是那个熟悉的家的主题,当匆匆的脚步填满大街小巷,轻轻抽一下鼻子,那是不知谁家年夜饭的味道。和我一样不能回家过年的民警还有很多,尽管我们不能回家,但是依旧拥有别样的春节,交警高楼中队也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挂灯笼、发年货、搞会餐,浓浓的年味弥漫在中队的每一个角落,而我也早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致敬所有在春节期间仍旧坚守在一线的同事们!尽管我们所处的岗位不同,但是我们拥有同样的担当!
【民警谢兆杰】 除夕夜,值班的父子“云拜年”
讲述人:谢兆杰(上望派出所民警)
“阿爸,祝您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阿杰,也祝你新年快乐,晚上天冷记得多穿点,执勤注意安全!”
我从警一年多,现在是上望派出所的办案民警。我的父亲谢长兴从警28年,是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教导员。鼠年除夕,碰巧我们父子俩都值班。在值班间隙,我和父亲通过视频“云拜年”,新的一年,全市人民平平安安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除夕白天,我一共出了5个警。晚上在食堂吃过年夜饭后,稍作休整,又开始出警。除夕夜,我有点忙:从19时30分到大年初一早晨6时许,出了5个警。
大年初一凌晨3时许,接到报警有人酒后要跳河自杀,我和同事赶到现场劝说了一个多小时,把人拉了回来;6时许,天刚蒙蒙亮,我还没合上眼又跑了一个纠纷现场。等我出警回来,才发现一夜积累了数十条未读的新春祝福信息。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完成了24小时值班任务。
严格意义上说,这是我从警以来过的第二个春节。去年春节遇到疫情,基本都待在单位。今年春节,我值班和备勤加起来共3天,我父亲也有3天,父子俩想凑到一起给亲戚拜年,挺费劲。
小时候,我深受父亲影响,警校毕业后,如愿穿上警服。父亲既是我的同事,也是工作上经常学习讨教的前辈。在我印象里,父亲除夕值班的次数,数也数不清,很多个除夕我都是和妈妈一起过的。鼠年除夕父子俩都不在家,妈妈嘴上说“你们不在家我也可以图省事少做点菜”,其实她内心是牵挂我们的。能与父亲共同守护全市人民平安,我感到很荣幸。
【门岗林老伯】 别人的假期,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
讲述人:林老伯(玉海楼门岗)
我今年59岁,在玉海楼负责门岗已有4年多,也是我坚守在岗位的第4个春节。往年的除夕和大年初一玉海楼闭馆休息,今年春节期间,我们只在除夕下午放半天假,其余时间正常在岗。
这几年,公园路历史文化街区越来越漂亮,玉海楼也迎来更多的市民。经常有小朋友跟着家长一起来参观,还有学生过来写生、观察玉海楼的古建筑。越来越多年轻人来这里感受瑞安的传统文化、接触瑞安的历史,这是好事。
今年2月1日开始,玉海楼白天全天开放,我们调整作息,取消了午休时间。中午换他人轮岗,我只有一个小时吃饭时间。我家住在安阳,骑电动车来回路上需要20多分钟,在家吃完饭基本上来不及午休就要往回赶了。
玉海楼门岗的工作很普通,主要是做好参观者的登记工作、维持现场秩序。自疫情以来,我们的工作量变大了,不仅要做好登记工作,还要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让参观者出示健康码,给他们测量体温、提醒戴口罩。
春节这几天,玉海楼的人气很旺,有好多新居民携家带口来参观。每当看到一家人喜气洋洋来参观,我跟着也会开心起来。早上,有位跟父母来参观的小女孩,跟我说了声“新年好”,特别礼貌,真叫人喜欢。我们的工作虽然不起眼,但也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每当碰到参观者礼貌的问候和致谢时,我心里就变得暖暖的,工作也更带劲了。
别人的假期,正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这几天参观的人多,我有时连上厕所都没时间。朋友们也知道我上班忙,白天不会约我,到了晚上大家才聚在一起,喝点小酒,聊天放松。
【社工胡小可】 原地坚守,心里绷着一根防疫的弦
讲述人:胡小可(安阳街道进源社区专职社工)
我今年28岁,从事社区工作已有两年多。爱人是杭州人,前些年我们都到杭州过年,去年春节假期,因为疫情,我一直坚守岗位。今年春节,其实我可以去杭州过年,但我选择留瑞原地坚守,做到可以随时上岗,只能通过视频向岳父岳母“云拜年”。
除夕那天我值班。一大早,我就根据相关信息再结合社区微网格对重点地区回瑞人员进行排查。我们这里是开放式社区,人员流动大,做好排查工作对社区疫情防控非常关键。
排查完之后,我跟同事一起巡查菜市场、医疗机构等重点场所,查看防疫工作落实情况。在菜市场,我还帮忙一起查看进菜场市民的健康码,做好疫情防控温馨提示。
这天,我还走访查看了辖区卫生情况,监督环卫人员做好保洁,让社区有一个好的卫生环境迎接新春佳节。对了,我还编辑、推送社区微信公众号,倡导居民一起文明健康过新年。
在我印象里,自去年春节以来,我和同事就没好好休息过,疫情防控、文明创建、人口普查等一系列工作都要社区工作走在前头。去年,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五四”青年节那天,我自愿进入隔离点工作了40天,近距离为疫情防控作出自己的贡献。
两年多的工作经历,颠覆了我以前对社区工作的看法,不仅让我深刻体会到社区工作的繁琐,也感受到责任在肩。社区工作不但要做好群众工作,还要完成好上级交办的任务,这对像我这样的年轻人来说,是非常难得的锻炼和学习机会。
祝所有社区工作者新年快乐,工作顺利!
【公交司机侯伟军】 一家三口,分三地过年“云团聚”
讲述人:侯伟军(市公交公司司机)
我老家在辽宁,来瑞安工作才两年,而这两年的春节我都是在瑞安过的。去年春节因为疫情,没能回家,这次我响应号召,留在本地过年。再说这也是工作需要,除夕夜至大年初三,刚好是我的排班。
我今年46岁,别看我是个女司机,长得也比较娇小,但驾龄已有20年,在老家就是开公交车的。我现在开15路公交车,除夕起这条线路从上望东安延伸到北隅村,单线运行大概40分钟,一圈下来也就一个多小时。到终点站后,我会收拾一下车内的卫生,检查车况,休息15分钟左右,就要再出发了。
15路公交线路横穿市区东西,经过城市主干道,人多、车多、站点多,开车要特别谨慎。乘这趟车的老年人很多,一定要等他们上车坐稳后再启动。
过年开车,跟平时感觉不太一样,虽然乘客讲的瑞安方言我还听不太懂,但能感受到他们的热情。除夕那天出车时,上车的乘客总会贴心地说一句“早点下班回家吃年夜饭”。这让我觉得坚守在岗位为大家服务特别暖心。公司也给我们在瑞安过年的员工送来酱油肉、水果等,一个人的年过得也不赖呢。
今年春节,我们一家三口分别在三个地方过年,爱人在内蒙古工作没回家,女儿在北京也没回家,而我在瑞安过年。我们老家习惯在除夕夜包饺子,除夕当天我下班到家19时多了,好在我提早包好了饺子放在冰箱里,一个人的年夜饭也简单,煮点饺子和菜,再打开视频与父女俩“云团聚”,一家三口对着手机吃年夜饭也很香。
【快递员凌彪】 只要和家人一起,在哪过年都一样
讲述人:凌彪(顺丰公司快递员)
我是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人,来瑞安9年了,2019年开始从事快递行业。往年我和家人都是回老家过年,今年第一次留在瑞安过年。
和我一样就地过年的外地同事还有好几个,我们时常聊聊天,倾诉思乡之情。
既然留了下来,就安心工作,愉快过年。除夕当天,家人买了很多菜,我跑了一天的单,晚上回到家,看着满桌都是我爱吃的菜,还有家人们温暖的笑容及可爱的宝宝,我的疲惫一扫而光。只要和家人在一起,在哪过年都一样。
其实,春节上班还挺充实的,每天能接二十几个单,早上7时准时上班,开始收件、派件,一直要忙到19时左右下班。年前忙碌的时候,每天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老婆知道后很心疼,连续好几天送午饭到公司,我心里暖暖的。这几天好多了,高峰期过了,我都可以回家吃热腾腾的午饭,再抱抱宝宝,好开心。
马不停蹄,是我们快递员的写照。我挺喜欢这份工作,因为这并不是单纯的体力劳动,它还能教给我许多待人接物的道理。一年365天,我就是在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大部分客户客客气气,包裹送到时,他们会说“辛苦你了”。我听了心里蛮开心的,感觉挺有成就感。我想,工作的意义除了生计,就是有人尊重你而带来的快乐吧。
对我来说,不能回老家过年还是有点遗憾,因为不能与亲朋好友一起聚聚,希望2022年的春节可以回家,看看老家的天空,感受那里的味道。
【编后语】 阖家团聚是最美的时光,但有享受就有付出,为了多数人过一个安全、和谐、快乐、幸福的节日,总有一些人必须放弃团圆、坚守岗位。
他们的职业和身份不一样,有民警、医护工作者、餐饮人员、快递小哥、保安、社工、公交司机、环卫工人……不回家的原因也各自不同,但更多的属于岗位需要。他们在不同、平凡的岗位上,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然而他们在用自己的坚守和责任,撑起了祥和的春节。
在此,我们向千千万万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普通劳动者道一声辛苦,说一声感谢——致敬坚守,感谢有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