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金汝/文 记者 王鹏洲 通讯员 何鹏弟/图
2020年12月30日,陶山镇荣登浙江省第二批“千年古镇”名单,为温州市首个获此殊荣的乡镇。
这个成绩来之不易,既得益于陶山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多彩的人文资源,更离不开陶山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近年来,该镇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景观,以环境综合整治为依托,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支撑,提升美丽乡村精品线整体品质,建设“和美陶山”“瓯窑古镇”,打造“福泉山下 蔗里陶山”旅游品牌,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产学研融合,助力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陶山镇党委书记龚方听说,陶山有着得天独厚的山水人文资源,近年来全镇以美丽城镇建设和美丽乡村培育工作为抓手,加快形成“点上精致、线上出彩、面上美丽”的全域美丽新格局,同时辖区内八卦桥、陶山寺等文物古迹保存良好,加上陶山甘蔗、古法红糖等传统特产点缀,陶山无愧“千年古镇”的美名。
项目驱动
为产业升级增动能
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必须依托项目发展。去年,陶山镇谋划了桐田沙田园综合体、福泉山康养基地项目、环沙洲水系综合治理等一批重点项目,全力推进腾斗河美丽河道、瑞枫线陶山镇段绿化提升工程等“两带”项目收尾工作。
提起陶山,很多人脑海里闪现的首先是松软甘甜的甘蔗。近年来,该镇通过举办甘蔗文化节、农特产品展销、拓展电商销路等,持续提高陶山甘蔗的品牌影响力,甘蔗产业产值破亿元,带动农户连年增收。
去年,该镇继续做大做强甘蔗产业,加快建设甘蔗特色产业园,并组建村级抱团农文旅发展公司参与后期运营,目前甘蔗产业园各项目已初具形象。乡贤回归项目——果蔗数字化基地落地投产,用数字科技为农业赋能,去年甘蔗、红糖等特色农产品线上零售额破2000万元。陶山甘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申报通过了省农业农村厅审批。
瓯窑是陶山的另一张“金名片”。该镇以瓯窑古镇为基础,招引乡贤回乡投资1.5亿元打造瓯文化综合体,构建以瓯文化为主的瓯文化生活主线,核心项目包括瓯窑创意坊、民宿综合体等,创意打造集文化呈现、深度体验、研学教育等多元功能于一体的全景式文旅产融综合体,通过项目带动群众就业、村集体增收和产业融合发展。截至目前,瓯窑古镇完成核心区建设。
在加快项目建设的同时,该镇不忘夯实农业基础,去年重点推进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创建工作,启动温郁金三年行动计划,建成陶山为农服务中心,从生产、供销、信息等多方面为农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内外兼修 城镇能级持续提升
广阔的田野里,由镇班子成员、驻村干部、村干部和高威信农户组成的“田长”“护田员”队伍巡查“脏乱差”,督导整治田间疤点。去年,该镇完成美丽田园整治2400公顷,治理1896处乱点,拆除田间违章搭建86处,田园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提升,陶山甘蔗园入选温州“美丽田园”十大案例。
这是陶山开展全域美丽行动的一个缩影。该镇深入推进“美丽田园”“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工作,推动人居环境蝶变升级,去年培育美丽乡村达标村12个、示范村12个、精品村4个,建设生态护岸3.5千米,创建市级精品美丽河道2条,农村垃圾分类覆盖面超85%,全年累计拆违法建筑2.4万平方米。
扮靓“面子”的同时,该镇扎实做实“里子”,围绕福泉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点,建设以养生修学为主题的森林公园,打造风光旖旎的白岩山特色旅游区;启动八卦桥文化街、山下岸路、河滨路旅游文化商业街项目,完成了包括八卦桥、河西桥、陶南村西店千年古井等历史古迹的修缮重建工作。
去年,该镇自我挖潜,顺利完成陶南中村旧村改造,新殿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完成实施方案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西坞、碧山、涂厂等3个垦造耕地项目进场施工,西坞村等4村垦造耕地项目(标准农田建设)完成验收入库;中心路一期竣工,碧山区块截污纳管一期I标段工程(产业组团)投运,Ⅱ标段工程(碧山组团)竣工验收。
上下齐心 干事铁军交出亮眼“成绩单”
今年春节期间,陶山镇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责任,组织党员干部、基层网格员参与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将时针拨回到一年前。当疫情来势汹汹时,陶山镇党员干部、人大代表、热心群众等化身“战斗员”和“服务员”,助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该镇还创新推出微网格“五五工作法”,821个“微网格”的2067名微网格员筑牢“红色防线”。在外的陶山乡贤同样心系家乡:陈庆丰、陈庆申兄弟为武汉医护人员募集20多万副护目镜,俄罗斯瑞安商会会长黄红瑞组织会员“人肉”带回大量抗疫物资……正是由于干群万众一心,陶山成为当时全市为数不多的疫情零发生乡镇,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近年来,陶山充分发挥新乡贤队伍在美丽乡村建设、民生事业发展、招商引资、矛盾纠纷调节等方面的作用,让新乡贤成为助力乡域社会治理的生力军。从2018年成立温州首个镇级新乡贤参事会,设立多个民间慈善基金,到去年成立温州首个镇级新乡贤调解志愿者团……陶山在探索“四治融合”的新路径上越走越宽。
去年,陶山高效高票完成村组织换届,新一届村班子成员结构得到全面优化。在陶山干群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下,去年该镇民生实事落地有声:完成6个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提升,打造“智慧党建平台”,高效推动村级服务管理;村集体经济实现总收入9374.63万元,经营性收入4558.38万元,两项数据同比均有大幅增长;18个村集体经济实现收入过百万元,尤其是花园底村突破千万元,新增各类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57个;平安建设持续深化,成立一批村级矛调中心,平安考核位居全市23个乡镇(街道)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