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开启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市将进入新发展格局构建的窗口期、现代都市跃升的关键期、市域治理现代化的迭代期。
今后5年,我市定下了什么目标?今后5年,我市将如何把美好蓝图变成发展现实?
昨日,在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式上,市委副书记、市长秦肖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十四五”的奋斗目标。
奋进“十四五”,我市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致力于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聚焦五大战略路径,实现五方面领先领跑。
聚焦“都市瑞安、现代之城”建设
奋力在提升新发展品质上领先领跑
实施有效投资“3 个千亿”计划、土地保障“3 个两万亩”计划、资金保障“2 个千亿”计划,加快温瑞交通同城、品质同城、功能同城。
推动都市格局大跃迁。实施综合交通“1357”计划,构建“一心两翼三带”空间布局,打造拥江发展魅力主轴和都市融合发展走廊、产业协同发展走廊,提升安阳-滨海、塘下、江南和经开区融合发展的中心城区首位度。
推动都市颜值大跃迁。深化拥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十大标志性系统工程、百大精建精美项目、百大团块拆改项目建设,五大亮点区块成为城市新地标。
推动都市功能大跃迁。打造天地一体、人机交互、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城市智联网,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和全域“无废城市”。
推动都市经济大跃迁。实施都市经济新引擎五年行动计划,提速推进“五圈六品”工程,打造辐射浙南闽北的都市金融中心、消费中心、商务中心。
聚焦“青春瑞安、活力之城”建设
奋力在增强新发展后劲上领先领跑
树立“得年轻人者得未来”理念,以人才“引育留管用”行动构建最优人才环境,打造青春逐梦城市、闯客活跃城市、儿童友好城市。
实施“青·睐”计划。开展“510计划三百行动”、“准千人”计划评审,做优做强“1+3+7”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人才飞地2.0 版等平台,引育海内外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1350 名以上。
实施“青·归”计划。推动千名海外高层次瑞籍人才、千名新生代瑞籍企业家、十万名瑞籍在外大学生“走归”创业创新。
实施“青·创”计划。构建专业化众创空间、新型科技孵化平台、综合性加速器等十大“双创”平台,深化人才创业创新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创成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科技孵化器3 个。
实施“青·享”计划。布局九大未来场景,打造人才客厅、人才银行、人才服务综合体,迭代升级人才政策大礼包。
聚焦“数智瑞安、创新之城”建设
奋力在提高新发展质量上领先领跑
致力于抢占数字时代发展制高点,协同推进“云平台”共建、“数资源”共享、“智蓝图”共绘。
以数智赋能科创布局变革。实施科创平台“造峰工程”、科创人才“港湾工程”、科创企业“森林工程”、科创生态“阳光雨露工程”,打造环大罗山科创走廊“成果产业化高地”,夺取省级“科技创新鼎”。
以数智赋能产业体系变革。开展企业上市“双倍增”计划、产业投资“倍增”计划,落地“152”工程项目25 个、“251”单体制造业项目100 个、亿级产业项目250 个,加快形成千亿级汽车零部件、500 亿级机械装备、400 亿级新材料、300亿级时尚轻工的主导产业集群体系和数字经济等五大战新产业集群。
以数智赋能生活方式治理方式变革。打造以健康码、企业码等为基础的“码上瑞治”工程和“一云四柱N 应用”县乡一体智慧治理平台,实现智慧服务平台社区接入率100%,全面建成“掌上治理之城”。
聚焦“开放瑞安、包容之城”建设
奋力在厚植新发展优势上领先领跑
抢抓新发展格局下的战略先机,传扬义利并举、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发挥瑞安经济与瑞安人经济融合互动优势,打造更有国际范的开放城市。
推动开放环境迭代升级。坚持政府有为、市场有效、企业有利,实施营商环境“10+N”便利化行动2.0 版,做强“一会一镇一平台”,推广“证照分离”“双定三减”模式,优化市场准入、惠企政策等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打造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标杆。
推动开放平台迭代升级。提质建设飞地科创园等跨区域融合互动平台;开展特色小镇2.0版升级扩容行动,提质建设五大跨贸平台、十大跨贸项目,争创国家级华侨创新创业集聚区,打造中国(温州)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自贸区温州联动创新区的核心支点。
推动开放市场迭代升级。实施拓市场畅循环行动,打造C2M“超级工厂”、旗舰型现代化专业市场和公共海外仓,办好中国(瑞安)汽车关键零部件产品展销会、浙江机械装备展览会等综合性专业展会。
聚焦“幸福瑞安、宜居之城”建设
奋力在共享新发展成果上领先领跑
致力于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持续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高水平满足人的全生命周期需求。
实施就业创享工程,打造十大“双创”平台,新增城镇就业10 万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实施人居悦享工程,完成老旧小区改造提升35 个、城中村整治拆改10 个以上,打造具有瑞安特色的未来社区5 个、未来村庄5 个。
实施消费乐享工程,高水平创建省级数字生活新服务样板市、省级夜间经济试点城市、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市。
实施出行畅享工程,实现智慧交通覆盖率、城乡公交新能源车覆盖率、旅游景区高等级公路通达率“3 个100%”,构建“轨道交通+快速公交+水上旅游巴士+慢行系统”的绿色出行体系。
实施办事智享工程,实现100%事项“一窗通办、一证通办、一掌通办”,推进100 项“智能秒办”“刷脸可办”事项,打造全省领先的“掌上办公办事之城”。
实施银龄保障工程,推进五大中高端养老机构建设,新增“没有围墙”的智能养老机构床位1000 张,实现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全覆盖,确保乡镇敬老院公建民营率达100%,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80%。
实施金色未来工程,开展未来名师培养、未来课堂变革、未来学校建设行动,启动“学在瑞安”十大工程、“5366”托幼服务计划,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市。
实施墨色书香工程,织密城市书房(百姓书屋)、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网,打响玉海楼、木活字、南戏故里等文化IP,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实施绿色健康工程,开展“美丽瑞安绿色生产生活”十大行动,打造20 公里环飞云江马拉松赛道、百里塘河滨水漫步道、百家多功能运动场。
实施蓝盾平安工程,创新推行安全生产年度述职、红黄牌警示等十项制度,构建“监测、预警、处置、反馈”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机制,擦亮幸福瑞安平安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