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苏梦璐 通讯员 孙欣娜
时间变动不居,时代阔步向前。一座城市的发展质变,离不开“水滴石穿”般的量变积累。
回望2020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下简称“市资规局”)积极扛起责任担当,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发展,科学安排用地指标,资源利用持续增效,各项改革和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成果一
综合改革创新突破
去年9月,市资规局传来喜讯: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市获批全域国土空间治理试点,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县级试点城市。
根据《瑞安市国土空间治理试点实施方案》,我市制定国土空间治理试点行动计划,确定6个区块作为国土空间重点治理对象,着力解决用地破碎、布局无序、使用低效等问题,优化空间资源配置,实现全域美丽建设,6个区块目前正在有序治理并取得初步成效。
得益于我市全新打造的不动产智慧登记在线服务平台,去年12月,远在西班牙的瑞安市民王先生在海外的家中完成了房屋买卖,解决了燃眉之急。
据悉,当时王先生急于出售其名下位于东山街道的一处房屋,但因受当地疫情影响,不能出门办理公证手续,也无法前往固定联系点通过为侨服务“全球通”平台方式办理跨境不动产登记业务。
借助不动产智慧登记在线服务平台推出的“刷脸办”服务,交易双方通过支付宝人脸识别“活体认证”技术认证登录瑞安市不动产智慧登记在线服务平台,就可以在线完成信息填报、合同签订、税费缴纳、登记申请等环节,并通过e签宝电子签章技术予以签字确认。
瑞安市不动产智慧登记在线服务平台的运行是我市推进不动产登记“整体智治”综合创新改革的缩影。2020年,市资规局大胆突破创新,围绕提质提效,推出一系列便民改革措施:实现规划许可和用地审批“多审合一”“多证合一”,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80天”;推出不动产转移登记与户籍迁移联办机制,不动产交易登记“一件事”实现1窗办理8部门业务;不动产公积金贷款“预转现”抵押“一件事”,实现1个窗口办理4项业务;不动产查(解)封登记实现“全城通办”;扩大不动产登记费减免范围,对房开类、银行类以外的其他企业全面免收登记费用。
成果二
用地保障精准有力
2020年,市资规局优化土地管理,集中力量保障好项目,强化新法新政宣传,做好报批全流程咨询引导和业务指导。
去年,我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突出,获省政府通报奖励新增建设用地指标6.7公顷;全年清理批而未供土地112.6公顷,处置供而未用土地443.7公顷,再开发低效用地200.6公顷,均超额完成温州下达的任务;2019年供应的122.6公顷工业用地均已开工建设,开工率100%。
此外,市资规局发挥“抢时间、抢机遇、抢要素”的精神,全力落实好各类资源保障。通过盘活存量、购买跨省增减挂钩结余指标、包装重大产业项目等途径,去年争取到各类用地指标225.7公顷,居温州各县市区首位;丁山三期北片区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备案顺利通过现场核查,为产业项目落地提供413.7公顷的用地资源保障;市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项目成功入选全国首批防灾减灾项目库,评审总分在全国28个项目中位列第一。
成果三
生态建设亮点纷呈
林业资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合理利用森林资源,避免森林资源过度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2020年,市资规局充分挖掘潜力,大力实施山地、坡地、城市、乡村、通道、沿海“六大森林”建设,加快全市国土绿化美化步伐,全面推进布局合理、覆盖城乡、功能强大的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全市新增造林1118.5公顷,森林抚育面积333.3公顷,彩色森林建设198公顷;强化乡村森林建设,全年创建省级“一村万树”示范村7个、推进村106个,省级森林城镇1个,实现省级森林城镇全覆盖,创建温州市级森林康养基地1个;全面落实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超额完成省定任务。2020年,我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通过备案,该局获评浙江省林业产业先进集体、“森林浙江”建设工作突出贡献集体等。
成果四
数字化建设持续推进
为加快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适应自然资源管理新形势,市资规局以全省自然资源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试点为契机,推进以“城市大脑”为统领的数字化转型进程。该局启动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形成以“1115”即“一朵云、一张图、一平台、五体系”的整体框架展开工作,努力实现“数治自然资源,建设智慧瑞安”。
2020年,市资规局以信息化创新驱动政务治理。该局打造“云上瑞安”政务大数据平台,汇聚全市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为智慧瑞安提供统一、权威的基础地理信息“底板”;建设“瞰瑞城”平台,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基准地价、土地供应、不动产等土地要素信息 “查、看、管、用”一体化;在全省率先建成自然资源综合可视平台的基础上,数据中心二期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全局427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掌上可办率98%,即办率60%,顺利完成“最多跑一次”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各项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