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平台引育
  第00004版:经信之窗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备注:1.每三年复评一次;2.复评通过和重新获评企业不再给予资金奖励。
链主型企业培育战新龙头企业定额类补助,即时兑付本地工业产品年度采购额达5000万元以上(以税务发票为准)且当年度新增采购额达500万元以上的,较上年度增量部分给予2%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塑传统产业 挖潜特色产业 培育战新产业
“十四五”制造业发展蓝图初绘,瑞安工业经济未来可期

    ■记者 项颖 通讯员 陈年勇

    五年,是一个刻度,标注着瑞安工业发展的高度。

    五年,也是一次跨越,丈量着瑞安工业发展的幅度。

    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省财政专项激励资金试点市、列入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区)创建(培育)名单、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汽车零部件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省级分行业试点、省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试点、省数字化车间和无人工厂培育创建试点、省汽车零部件产业智能化技术改造专项激励试点、省工业节能和绿色制造专项激励试点……回顾“十三五”,我市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一路高歌猛进,以产业结构优化为主线,坚持创新驱动,突出战新化发展,不断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动能培育,奏响工业高质量发展最强音,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抢抓发展机遇,继续坚持开拓市场、项目引进、产业链发展等特色做法,进一步发挥我市企业推动我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实现园区倍增、产业倍增、企业倍增,为把瑞安建设成为“温州创新发展增长极,全省乃至全国工业经济发展示范市”而不懈奋斗。

    成绩亮眼

    五年砥砺,五年奋进,我市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以八个“新”交出“十三五”亮点成绩单。这一连串亮丽的数字,展示这五年来瑞安工业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

    工业经济

    迈上

    新台阶

    五年时间,我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670.8亿元、142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872.5亿元、173.2亿元,并于2020年首次上榜中国工业百强县前50强,位居43位。

    产业结构

    实现

    新优化

    目前,我市已基本形成以汽车零部件、高分子材料、机械电子、时尚轻工等优势主导产业为支撑,以数字经济、智能装备、新材料等五大战新产业为先导的产业发展格局。数字经济产业增速近四年保持在10%以上,增幅高于全市规上增加值增速。

    科技创新

    孕育

    新动能

    五年来,我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从1.8%提升至3.25%,目前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07家,较2015年增加259家,新增北航智能新能源汽车创新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15家,创建(培育)省市级综合体5个,积极推动瑞安(安亭)飞地创新港建设。新增国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5家、省首台套产品16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家。

    智能制造

    树立

    新标杆

    2019年投用智能制造创新服务中心,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2个、省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项目8个、省“四个百项”重点技改项目34个。2019年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97.1,较2015年提高24.8,增幅位居温州首位。

    平台支撑

    得到

    新提升

    瑞安经济开发区规上工业体量占全市比重从“十二五”末的32.2%提升到当前的47.0%,在全省综合排名首次进入前五,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平台入选温州首个省级“万亩千亿”新平台培育名单,获批创建省级智能成套装备高新区,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2个,建成小微园14个、224万平方米。

    重大项目

    取得

    新突破

    “十三五”期间,我市累计完成工业供地8036亩,是“十二五”时期的2.5倍,落地20亿级产业项目8个、10亿级18个,引进总部回归、500强企业项目26个。

    企业培育

    赛出

    新成绩

    “十三五”期间,我市累计新增个转企3097家、小升规650家(净升规221家)、上市企业6家,新增30亿级企业1家、20亿级企业3家、10亿级企业4家、1亿级企业22家,新增省雄鹰培育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隐形冠军(培育)企业27家。制定国家、行业和“浙江制造”标准分别达88项、24项、47项。

    绿色生态

    绘上

    新底色

    五年内来,全市累计整治低效项目368个、低效用地4738亩,实施工业厂房出租规范化整治515万平方米。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绿色发展水平提升显著。

    底气十足

    新征程已开启,步履铿锵。2021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全新的起点,我们展望未来五年,瑞安工业经济将如何规划,又会是怎样一番全新的面貌?

    记者获悉,瑞安工业经济“十四五”的美好蓝图已经初绘,让我们提前预览,感受瑞安工业经济的“日新月异”。

    未来五年,我市将抢抓三大发展机遇,以打造“数字瑞安·创新之城”为目标,乘风破浪,重塑传统产业提升自我、挖潜特色产业完善自我、培育战新产业突破自我,奋力在全省工业强县第一方阵中争先进位,交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省示范的“瑞安高分报表”。

    按照战略蓝图规划,我市力争至2025年,规模实力稳步增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8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50亿元以上;质效水平显著提高,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省口径)达到40万元/亩以上,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达到8.5%以上;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战新产业增加值比重年均提升2个百分点以上、力争到2025年比重提升至32%,培育形成数字经济、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智能装备、生命健康五大战新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实现突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3.0%,新增省市级以上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4家以上;数字赋能成效凸显,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新增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示范项目35个。

    关键词

    提升

    传统重塑,打造三大优势战新产业集群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不断提升自我,以传统产业重塑为切入点,打造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智能装备三大优势产业集群。

    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背景: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我市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主导产业之一,2020年全市规上汽车零部件产值280亿,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到32.1%,拥有瑞立、瑞明、胜华波、戈尔德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尤其在减震器、锻压件、制动泵阀、雨刮器等产品优势突出,具有较好基础实力。

    此外,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平台作为省级“万亩千亿”新平台,投资额超50亿元的瑞立集团智能电子控制系统生产项目、投资额超20亿元的温州瑞明汽车轻量化关键零部件智能化生产项目和浙江特博汽车智能化汽车雨刮器总成生产项目等项目在加快推进实施,为未来瑞安打造千亿级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提供强劲支撑。

    目标:“十四五”期间,我市将以“智能+”战略为导向,以瑞安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万亩千亿”大平台建设为核心支撑,聚焦汽车关键零部件、汽车电子两大重点领域,打造千亿级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计划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达1000亿元。

    新材料产业

    背景:目前,瑞安市以高分子材料为核心,新材料产业特色鲜明,初具产业规模,2020年规上高分子材料产值175亿,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到20%。拥有产值超百亿的龙头企业华峰集团,技术实力雄厚,再加上华峰新增年产5万吨热塑性聚氨酯(TPU)技改项目、新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产14万吨特种工程塑料及透明尼龙的合成改性产业化项目等一批新材料项目加快实施,为未来瑞安这一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目标:“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围绕打造“新材料强市”这一目标,积极开发高分子及复合材料高品质差别化新产品,大力培育前沿高分子材料、功能性膜材料。计划到2025年,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达400亿元。

    智能装备产业

    背景:经过多年发展,瑞安市机械电子产业已具备较好产业基础,2020年规上机械电子产值257.6亿,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到29.5%。已集聚了力诺流体、永安机械、正博机械、浙江通力等一批龙头企业,且浙江力诺高性能控制阀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阁巷新区南滨机电小微园、中特机械产业园和万东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均在加快推进建设,具备较大发展潜力。

    同时,省级高新园区瑞安智能成套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省级特色小镇瑞安智控装备小镇等高能级平台载体能够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较好支撑。

    目标:“十四五”期间,我市将以智能控制、高精尖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智能成套装备、关键机械基础件两大领域,力争打造国内特色鲜明、水平领先的智能装备产业培育高地。计划到2025年,全市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达500亿元。

    关键词

    完善

    特色挖潜,提升时尚轻工特色优势产业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不断完善自我,以特色为着力点,大力提升时尚轻工特色优势产业。

    时尚轻工

    背景:时尚轻工产业作为我市一大传统特色产业,以“一乡一品”的集聚形式,在眼镜、箱包、针织、工艺品、制鞋、服装等产业已形成鲜明优势,产业链较完善。2020年全市规上时尚轻工产业产值达163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18.7%。

    同时,结合浙江省、温州市未来发展重点,时尚轻工仍是“十四五”时期一大重点发展领域,具有一定市场前景。

    目标:“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围绕鞋革、服装、针纺、箱包、眼镜、工艺品等特色产业领域,以产品链、价值链升级为主线,以一镇一经验为抓手,大力推进“创意+”“品牌+”、数字+”在时尚轻工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全省产业转型升级标杆区。计划到2025年,全市时尚轻工产业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实现产值达到300亿元,“中国胶鞋之城”、“中国箱包名城”、“中国眼镜之乡”等区域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

    突破

    增量培育,打造两大“新星”战新产业群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不断突破自我,以培育引领未来的数字经济、生命健康两大“新星”战新产业群,实现经济增量突破。

    数字经济产业

    背景:目前,瑞安依托自身基础,部分企业已在车用传感器制造以及智能眼镜、3D打印、智能控制阀等数字经济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而目前全省汽车传感器领域除了宁波等地区外,大多地区基本还处于发展“空白”阶段,具有较好发展机遇。加上科丰电子年产2000万套汽车传感器智能生产线项目、百岸科技年产200万只汽车氮氧传感器项目和华峰工业互联网项目等一批投资项目相继落地实施,为未来全市数字经济培育发展提供较好基础支撑。

    目标:“十四五”期间,我市将以MEMS技术为核心的汽车传感器为突破口,着力向上游核心电子元器件部件以及关键材料设备、下游智能终端应用、5G硬件以及工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领域拓展,加快构筑瑞安特色优势。力争到2025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

    生命健康产业

    背景:目前,我市在医疗器械产业领域具备一定的基础,部分企业在药品包装机械、制药设备以及光学眼镜等领域有所涉及。根据相关调查,“十四五”期间,生命健康产业正处于市场需求旺盛、产能加快释放的黄金机遇期,也是浙江省、温州市重点打造产业之一,未来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目标:在“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紧抓医药行业释放的巨大产能需求这一时机,依托长三角地区的先进人工智能技术和瑞安市机械加工基础优势,做大做强制药设备,培育发展中高端医疗器械,力争到2025年,全市生命健康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瑞安市扶持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八条政策措施

    一、提升战新产业平台能级

事项对象扶持方式责任单位
战新产业

用地保障

平台、镇街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亩工业用地用于战新产业项目,其中省“万亩千亿”平台、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平台新增战新产业用地占本平台年度工业供地量90%以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市经信局

瑞安塘下新区

瑞安经济开发区

扶持战新产业集群发展战新企业落户我市重点产业平台且对全市产业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战新产业重大项目和高科技前沿产业项目,“一事一议”确定综合扶持措施*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

市发改局

市经信局

市科技局

瑞安塘下新区

瑞安经济开发区

省重大产业

项目申报

战新企业优先支持,提供一项目一专班服务*市发改局

市经信局

    二、强化产业链提升

    (设立1亿元产业链提升专项资金)

事项对象奖补方式奖补条件及标准责任单位
产业链协同智能化改造龙头企业及配套供应商定额类补助,即时兑付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关键零部件配套供应商开展协同智能化改造,以配套供应商协同项目总投入核定投资额,参照智能化改造、两化融合政策标准补助市经信局
*市经信局
市税务局
    三、开展战新企业“市长奖”评选

    (设立1000万元战新企业“市长奖”专项资金)

事项对象奖补方式奖补标准责任单位
战新企业“市长奖”战新企业定额类补助,即时兑付每年新增评选不多于5家,每家奖励50万元市经信局
战新企业“市长奖”

提名奖

战新企业定额类补助,即时兑付每年新增评选不多于10家,每家奖励10万元市经信局
    四、大力引育公共服务平台

    设立2000万元公共服务平台引育专项资金。

事项对象奖补方式奖补条件及标准责任单位
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在我市注册从事软件和信息服务、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专业认证、数字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法人机构数据核校类,事后结算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按实际投资额的2%给予落户企业奖励,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市发改局

市经信局

在我市注册的技术研发、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军民融合等相关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核校类,事后结算经市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认定,自注册次年起5年内,按其当年度形成的地方财政贡献给予前三年90%、后两年50%奖励*市经信局

市财政局

    五、强化金融支持

    (设立5000万元“战新贷”“三化贷”贴息(担保)专项资金)

事项对象奖补方式奖补标准责任单位“战新贷”贴息持续生产经营两年以上、上年销售额增长15%以上、因生产经营需要融资的战新企业数据核校类,事后结算按实际利率且不高于一年期LPR利率50%给予贴息(享受贴息政策贷款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重复享受贷款贴息的,按就高原则补助*市金融工作服务中心

市经信局

市财政局“三化贷”担保每年从新增实施智能化改造、绿色化发展、信息化登高项目且需要融资的企业中竞争性筛选30%的企业数据核校类,事后结算企业因“三化”改造向外融资而产生的担保费按不高于瑞安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当年费率标准给予全额补贴(单户企业担保额不超过1000万元),符合条件的可由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担保*市经信局

市财政局

(国资办)    六、激励兼并重组

事项奖补方式奖补条件及标准责任单位激励企业

兼并重组数据核校类,事后结算在国内并购金额5000万元以上,并达到控股要求,总部在我市或并购项目回归我市的:(1)对其所发生的委托尽职调查、法律咨询、审计、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费用给予50%的补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2)对我市企业被并购重组的,给予被并购重组企业自然人股东在并购重组所产生的个人地方综合贡献度 50%的奖励。*市金融工作服务中心对企业一个会计年度内引入实际外部投资2000 万元以上的,从完成投资的当年度起,连续三年按前一年新增地方综合贡献度的30%予以奖励,最高不超过实际到位资金的20%。市经信局    七、建立首台套产品保险补偿机制

    (设立1000万元首台套产品保险补偿专项资金)

事项奖补方式奖补标准责任单位首台套产品保险补偿数据核校类,事后结算对省级以上首台套产品,在上级补偿基础上,再给予其年度实际保费10%的补助。市经信局对温州市级首台套产品,按照实际投保费率最高不超过2%,给予其年度实际保费50%的补助,每年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最多可连续补助2年备注:首台套产品指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    八、强化区域品牌培育

    (设立5000万元区域品牌拓展专项资金)

事项对象扶持内容责任单位区域品牌培育镇街、平台单位、行业组织和骨干企业及集群重点支持区域品牌策划宣传、标准质量提升及相关配套设施等建设,支持举办区域品牌巡展发布会、行业展销会等活动。*市经信局

市商务局

市市场监管局

市工商联    (*为牵头责任单位)

    附则

    本政策自2021年4月10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为止,相关实施细则和申报指南由各主管部门于本政策发布之日起30日内制定公布。此前相关政策与本意见不一致的,按不重复享受、就高原则执行。在本政策意见执行过程中,上级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措施的,遵照上级政策执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要 闻
   第00003版:要 闻
   第00004版:经信之窗
   第00006版:和美莘塍
   第00007版:百姓事
   第00008版:财富榜
“十四五”制造业发展蓝图初绘,瑞安工业经济未来可期
瑞安日报 经信之窗 00004 “十四五”制造业发展蓝图初绘,瑞安工业经济未来可期 2021-3-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