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6版:有话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给“殡改”铺条新路而点赞

    清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大家慎终追远、缅怀逝者的日子。

    日前,据本报报道,按照《浙江省殡葬管理条例》和民政部等9部委《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等规定之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市殡葬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瑞安市公益性骨灰堂(楼、廊)审批建设管理实施办法(试行)》。该《办法》的出台,加速了殡改的深入推进,真正落地“殡改”中各项规定与政策,有效制止了“二重葬”的不良顽疾,让广大群众真正体会到殡改的意义所在。

    著名作家蒋子龙先生曾经写过一篇《喜丧》的文章,当时他对部分农村要大力实行殡葬改革“先火化,后土葬,死一次葬两回”的社会“二重葬”现象产生了疑问,“先把死人烧了,还要土埋什么呢?”这样的疑问我深有同感。确实,刚刚实施殡葬改革,以强有力的措施推行火化,而大部分农村还没有公墓,没有公墓的村民就不得不把骨灰盒装入“结实、壮观”的棺材葬入墓地,用农民的话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近几年,我市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殡葬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二重葬”现象有较大的好转。然而至今仍有部分乡村存在“二重葬”不良习俗,给管理上带来了难度,阻碍了殡葬改革的深入发展。

    入土为安是千百年来的的殡葬习俗,也是人们身后回归大地、回归自然的善良愿望。但却对现实的生存、发展产生了诸多弊端:特别是火化以后又土葬,不仅同样多占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原有的土葬礼仪费用未减反而多出了一笔火葬的支出,因土葬返贫的传闻已不是空穴来风;而且下葬先请风水先生勘测,建坟选择风水宝地……所有这些都会使人们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把自己的生存发展寄托在先人的墓地之上,消弱了自强信念,助长了迷信思想,有悖于厚养薄葬新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影响了生态平衡发展,更重要的是人们会对殡葬改革的动机产生疑问。

    该《办法》的出台,将使广大农村都能采取骨灰进标准公墓特别是公益性骨灰纪念堂(楼、廊)的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土葬特别是“二重葬”的种种弊端,是完善殡葬改革的具体措施。但愿引起广大群众和各乡镇街道的高度重视,积极创造条件,把加快兴建新型标准公墓和骨灰纪念堂(楼、廊)这一利国利民的好事推广开来,把党和政府推行殡葬改革的初衷落到实处,为给殡改铺条新路而点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5版:财富榜
   第00006版:有话说
   第00007版:学周刊
   第00008版:专刊
“两述”新举打好百日大会战
热衷考证
为给“殡改”铺条新路而点赞
“网上碰瓷”
瑞安日报 有话说 00006 为给“殡改”铺条新路而点赞 2021-4-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