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丽云 通讯员 何佳 文/图
“我觉得用鲜花祭扫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既文明又安全。”4月4日,在塘下镇南山生态园,前来祭扫的村民陈先生手持鲜花往山上走。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为了巩固疫情防控取得的成果,有效避免人员扎堆聚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安全,市民政局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文明祭扫新风,提倡市民用新型祭扫方式怀念逝者、寄托哀思,引导群众安全、环保、文明过清明。清明节前后,我市各大公墓现场,祭扫人员秩序井然,市民祭扫的方式多元化。
鲜花“置换”香烛鞭炮
提倡“低碳、绿色”祭扫新风尚
清明节当天,南山生态陵园的大门关闭着,仅剩侧门开放。门口《“平安清明 文明祭祀”倡议书》宣传海报被放置在显目的位置,前来祭扫的市民们有序排队,出示健康码、测量体温、登记基本情况后,再进入陵园。
现场,对拿着香烛鞭炮等物品打算上山的市民,工作人员会一一劝阻,并用鲜花与其“置换”。
南山生态陵园总经理潘正兴介绍,根据规定,我市禁止在公共场所焚香、烧纸、燃放鞭炮,禁止在野外使用明火,避免引发安全隐患。因此,香烛鞭炮是绝对不能带上山的,但是如果直接将市民携带的香烛鞭炮没收,大家可能会有情绪,因此就采取用鲜花交换的方式,这样大部分市民会配合。
“清明祭祀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还易引发火灾安全事故。”除了鲜花换香烛、鞭炮,志愿者还给一波接着一波的扫墓市民发放文明祭扫倡议书,宣传燃放鞭炮、烧纸钱的危害。正是有了这样的宣传倡议,越来越多前来祭扫的市民主动加入用鲜花兑换大军中。
“相比以往清明节的烟熏火燎,祭扫的时候增添了几许肃穆和清雅。”前往山上祭扫的陈先生下来后,表示区别于以往的鞭炮声,这样安静肃穆的氛围让他在祭扫时更加专注,更加能够疏导心中对先人的思念。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碑前献一束鲜花,馨香寄哀思。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厚敛重葬、烧纸钱等陈规陋习已经逐步从村民的思维中淡出,文明祭祀和生态安葬逐渐被人们接受和认可。
祭扫更多元化 “代祭扫”“云祭扫”寄哀思
清明节当天,在永泰陵园,来祭扫的市民络绎不绝,但现场秩序井然。“随着‘数字化’的发展,祭扫的方式多元化,一部分人无需到陵园现场也可完成祭扫,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清明期间的工作压力。”永泰陵园总经理谢红亮说,在清明节前,陵园工作人员就提前通过微信等方式提醒错峰扫墓,并将相关注意事项提前告知。
“我们会安排工作人员或者志愿者代为祭祀,清扫墓碑,进献鲜花。家属如果有什么特别的祭祀要求,也可以跟我们的工作人员交流,我们都会尽力满足。”谢红亮介绍,永泰陵园的微信公众平台上也有代祭扫的预约,市民可以在上面预约具体代祭扫的时间。
“你好,今年我不能回去扫墓,你们可以帮我祭扫一下么?”前几日,永泰陵园的工作人员接到了张女士的电话。据了解,张女士定居荷兰,因疫情影响,今年无法回国祭扫,知道永泰陵园有“代客”祭扫的活动,就打电话预约。清明节前,这样的预约电话颇多。
今年,永泰陵园还创新推出了“直播祭扫”,通过直播的方式展示扫墓、鞠躬、献花、拜祭等整个祭扫过程,以慰藉无法回乡游子的思乡之情。
“这两年,预约祭扫活动受到市民欢迎,特别是在国外的华侨和远在外地无法返瑞祭祀的市民,清明节前每天的祭扫预约达50人次。”谢红亮说。
另外,市民还可以采用“云祭祀”、网上祭祀的方式来完成祭扫。网上“云祭扫”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搬”到网络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市民只要登录相关网站或手机App,点一点鼠标,就可为故人上香、献花、敬酒、发表追思留言、书写逝者生平等多种形式来祭奠亲人。
据了解,我市在2017年就推出了网上“云祭扫平台”,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家庭追思会”“网上祭奠”等文明祭祀方法。
“特别是疫情以后,网上祭扫成为人们居家祭祀先人的一种选择。”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生者平安是对逝者最大的告慰。祭扫重在表达感情,只要有真挚的情感,同样可以表达敬仰,追思亲人。”
据了解,永泰陵园还独立开发了“云祭祀”的平台,所有墓主的信息全部输入平台中,人们只要输入墓主的姓名,其个人的详细信息均能直接显示,亲人点点鼠标,就可完成祭扫。
倡导文明祭祀 让清明节更“清明”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清明节期间我市通过多媒体宣传、发放资料、悬挂横幅、张贴海报和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加强对文明祭祀的宣传引导,大力推广鲜花祭扫、网上祭奠等更加文明的祭奠方式。
清明节期间,市民政局安排了3个检查小组,对全市90余座公墓进行了安全检查,要求加强疫情防控和现场安全祭扫工作。
据统计,三天假期,我市131个现场殡葬祭扫殡葬服务机构,接待祭扫群众134430人,共疏导车辆33179辆,参与服务保障工作人员2773人次,开通网络祭扫平台1个,通过网络祭扫的群众11141人次。
清明节期间,市民政局还广泛宣传“文明祭祀 平安清明”,出动宣传车5辆,悬挂文明祭祀宣传横幅920条,确保清明祭扫平安有序。
当前,低碳、环保、健康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我们更应推行网络祭扫、鲜花祭扫等绿色环保、文明科学的祭扫方式。”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表达对逝者敬意的同时,也应保护生态环境,让清明节真正“清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