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事志愿服务是件快乐的事情,志愿者与被服务者之间更是鱼水情深,志愿者就像一条快乐的鱼,徜徉在瑞安这座海滨之城。今年,我市创新推出“快乐鱼”志愿服务品牌,努力打造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城市。
在瑞安,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自己点点萤火之光的善举,点亮城市道德高空,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同时,他们又通过自己的行动,引领一个家庭,带动一个家族,把志愿精神融入家训,成为“家风”的一部分,一代一代不断传承延续。
今日起,本报推出“快乐鱼学雷锋 志愿精神成家风”系列报道,报道在我市涌现出的将志愿精神当成家风、代代传承的家庭,以期通过弘扬正能量,增强全市的“文明磁场”,吸引更多的人进入义工、志愿者行列,为打造“青春都市·幸福瑞安”添砖加瓦。
■记者 黄丽云 通讯员 钟金燕
偶尔做一件好事并不难,但坚持做几十年好事并带动整个家族甚至影响周边的人一起做好事,却非易事。从1993年起,瑞安离休教师李永琳省吃俭用,资助贫困学生,至今已帮助130多名寒门学子圆了求学梦。同时,李永琳还带动家庭几代人坚持做慈善,把涓涓爱心汇成溪流,把热心慈善当成家族传统,成为家族的“家风”,并在家族中一代代传承。
榜样的一代: 一颗“红心” 28年如一日资助寒门学子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我公益助学第28年。在党的教育和引领下,我积极为社会、为他人做有益的事,把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我为此感到无比的幸福。”今年91岁的李永琳老人精神矍铄、思维清晰,他说他要将慈善事业做到生命终止之时。
李永琳老人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2020年,90岁的他在自己的母校莘塍中心小学为全校的“三好学生”设立了奖学金,上一年度他还为自己曾经任教过的瑞安阳光小学设立“三好学生”奖学金。
李永琳年幼时家庭十分困难,父亲为了让他读书,曾千方百计四处借钱。“父亲在我小时候就很耐心地教育我,跟我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家里开着小店,别人赊走东西,父亲也不会去讨要,因为在父亲看来,那些家庭更困难。”李永琳回忆,父亲对他的影响很深,正是父亲的善良和循循善诱,成为他发奋学习的动力,也在他心中播撒下同情弱者,扶贫济困的种子。
帮助失去父母的姐弟上高中,并圆其大学梦;帮助考上瑞中却因贫无法上学的学子完成高中至大学的学业;带头为无钱治病的孩子捐款,使患病孩子得到及时治疗…… 李永琳类似的好事不胜枚举。从1993年资助湖岭和陶山的两名孩子上学至今,他的公益助学路一走便是28年,至今捐赠结对助学资金100多万元,帮助130多名寒门学子圆了求学梦。
这位资助学生时十分大方的老人,自己日常生活却极其节俭,鲜有大开销,他的妻子还自己种蔬菜,自给自足。他将退休金尽可能多的节省下来,用于做善事。
“我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做公益是我践行为人民服务之使命的方式之一。”谈起为何能坚持做善事,李永琳说,他牢记入党时的誓词,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他的书桌上,一直放着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这本书因被翻动的次数太多,而显得格外破旧,但它一直是李永琳的精神食粮。
传承的二代: 提供支持 搭建起更多平台
28年来,李永琳把行善当成了习惯,并影响了他的孩子和周边的一群人。
在一场“春蕾计划”结对助学仪式上,李永琳遇到了他的小女儿李立华。原来她是通过另一渠道来资助两个女童上学的。父女志同道合,不期而遇,不由会心一笑,被传为佳话。
“父亲经常对我们说,他的钱是国家给的,他要用于帮助困难群众。有一天他不在了,希望孩子们能继承他的遗志,继续帮助别人。”李立华说,父亲是她的榜样,父亲的乐于助人精神对她的影响很深。李永琳的小儿子李向华在“5.12”汶川大地震后牵头组织心理辅导志愿队奔赴灾区,为灾民进行心理疏导。
李永琳的大女婿温横成,原本一直在外经商,在李永琳的影响下,在瑞安创办了瑞祥高级中学。“女婿做教育也是在传承慈善事业,我很支持他办学校。”李永琳说。在学校里,温横成也尽力帮助清寒学子,减免其部分学费,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据悉,该校每年给在校困难学生减免学费达40多万元。
在长期从事慈善的过程中,李永琳认为,做公益需要的是带动,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他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影响身边的人,大家“抱团”,形成一种正能量,帮助困难人群。 2015年,他发动家族成员,在瑞祥教育集团和瑞祥山庄老人们的支持下成立了瑞祥爱心慈善基金,首期筹集善款20万元,此后温横成还每年向该基金注资10万元。
据悉,瑞祥爱心慈善基金主要用于开展助学活动,至今已经累计支出善款100多万元,其中资助129名清寒学子上大学,共计65万元。
抱团的三代: 整合资源 带动一批人做公益
瑞祥爱心慈善基金的发起人兼负责人温暖是李永琳的外孙女。平时,温暖经常陪同外公到困难学生家中家访,参加受资助学生座谈会……温暖说,外公是她慈善事业的启蒙者,在外公身边耳濡目染,她的内心早早种下了慈善的种子,现在她每年定期向市慈善总会捐资1万元。
温暖的另一个身份是瑞祥教育集团党支部书记、瑞祥高级中学校长。她在学校里打造了一支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队伍,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开展、参与慈善活动,比如党员“一对一”结对湖岭山区的留守儿童,并在儿童节接这些孩子来校参加“六一”活动。她经常在校内举办公益性活动,比如旧衣物捐赠活动、爱心义卖活动等。温暖还曾代表瑞祥教育集团,捐赠20万元,用于青海省海西州当地智能智慧教室建设。
此外,温暖还积极利用自身资源带动更多人一起参与公益和志愿服务活动。知名瑞籍演员、瑞祥教育集团艺术顾问陶慧敏的名下有一个爱心基金会,温暖积极牵线搭桥,让这个基金会为瑞安优秀的农民工子弟学生提供奖学金……
温暖的哥哥温和是一支高尔夫球队的成员,他不仅每年定期往瑞祥爱心慈善基金捐款,还带动了整个球队的成员参与慈善活动。今年3月初,球队的一名成员就捐出2万元用于帮助清寒学子。李永琳的外孙陈天真,是学校的一名工作人员,他也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志愿活动……
“在我们家族,大家已经把做慈善和志愿服务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温暖说,做慈善事业并不在于投入多少钱,但需要有一颗“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心,哪怕只是涓涓细流,也能让爱传递下去,帮助更多的人。
采访中, 李永琳说:“把做慈善和志愿的家风传承到下一辈的手中,我很放心。”温暖说,外公的慈善行为带动了后生晚辈,我们会尽力用自己的行动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共同参与慈善、做志愿者,把慈善的接力棒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