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潘虹
国家卫生城市是我国城市环境卫生领域最高荣誉,是全国重要的城市品牌之一。2017年获评国家卫生城市之后,我市持续做好“后半篇文章”,抓整治、优管理、提素质,紧盯民生改善,提升城市品质,大幅提升城市建设管理和卫生健康水平。
玉海街道南门广场团块改造项目就是“后半篇文章”之一。该项目于2018年12月举行开工仪式,是当时我市老城区由政府主导的最大的旧城拆迁改造团块项目。整个项目占地面积54866.7平方米,改造后不仅有地下停车场,还将配套建设幼儿园、农贸市场、社区服务、养老物业用房等,大大改善民生居住环境。
在今年党史学习教育中,我市将民生实事项目办理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党群连心·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目前,南门广场团块改造项目已经结顶,进入外墙装修阶段。作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巩固的重点区域,南门菜市场进展顺利,基础建筑已经基本完工,进入装修前的准备状态,预计明年年底开始营业。建成后,该菜市场将引进国际一线农贸市场设计理念,打造省“五星级文明规范市场”。
[现捕现售] 这里藏着瑞安“老餮”的情怀
提起藏在原南门菜市场的美味,瑞安“老餮”们可谓“门儿清”。下午开市时,不少人专程驱车前往采购。“这里的海鲜很鲜,都是现捕现售的,有时候还会碰到‘呱呱’叫的活的‘子梅鱼’(音译),肉质细腻,很适合给小孩、孕妇吃。”家住外滩佳园的张先生告诉记者。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瑞安临海,飞云江贯穿全市,渔业资源丰富。在原南门菜市场内,海蜇、带鱼、墨鱼、梭子蟹等瑞安海味“五珍”比比皆是,蝤蠓、龟脚、赤虾、藤壶等鲜货也随处可见。“不仅海鲜新鲜,卤味熟食、三鲜拌菜等都很有名。如果家里有晚宴,那么下午去南门买些时鲜海鲜,差不多已经是老城关人的习惯了。”张先生说。
鲜货集聚的南门菜市场是怎么形成的呢?《瑞安市志》记载,瑞安境内靠近沿海滩涂的村落,渔民有到滩涂赶潮捉虾、蟹、小鱼的习惯,量少,类多,捕捉后即送至附近集市出售或自售。县城在清末设菜市场,20世纪50年代初,人民政府拨款整修,扩大县城的大沙堤、南门、后门街、三港殿等菜场。1951年,我市在城关南门开辟水产品交易市场。
“在我的印象里,南门菜市场算是瑞安城关较老的菜市场之一。20世纪80年代末,20岁不到的我外出做生意,总是会先到南门菜市场采购一番,鳗鲞、虾干、墨鱼干……这些干货带足满满一箱,然后带到外地做伴手礼,礼轻情意重,充满家乡的味道。”今年55岁、在吉林做生意的朱先生告诉记者。
区别于瑞安其他菜市场,原南门菜市场是下午开市。外出打渔的渔民下午归来后,就直接把鲜货从渔船上搬到菜市场。刚开始的时候,鱼、虾、蟹等海鲜都是混在一起卖,后来根据市民的购物习惯进行分类。“来这里买海鲜的人,所求的不过一个‘鲜’字。如今交通发达,出远门前到南门菜市场买些鲜货,装进泡沫箱、放上冰块,再带上飞机,当晚就可以让外地的朋友吃上瑞安海鲜,外地朋友直喊‘新鲜’。”朱先生说。
从渔民自行售卖,到逐步形成菜市场,原南门菜市场记载了瑞安城关初期水产品交易的历史。
[马路市场] “脏乱差”带给居民烦恼
最繁华时期的原南门菜市场,从地图上看呈倒F型,从解放三期小区飞云东路开始,经安居街延伸到打绳巷,整个菜市场有店铺150余家。不少流动商贩嗅到商机,赶完早市再来赶午市,经年累月,原南门菜市场逐渐形成马路菜市场,“脏乱差”也成了原南门菜市场的代名词,给周边居民造成不少烦恼。
“原南门菜市场因为卫生、交通问题,遭到居民多次投诉。经过协调整改,卫生问题得以改善,但是交通问题有些难解。市场经营时段恰逢交通晚高峰,店铺占道经营把大路挤成小路,不仅行人出行不便,也导致救护车、消防车等特殊车辆难以进出,万一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曾担任玉海街道南门社区党支部书记的李咏梅告诉记者。
李咏梅介绍,2015年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以来,原南门菜市场成为整改重点。在2015年9月至12月期间,我市曾对无证摊贩、非法占道经营行为开展了3次大型专项整治行动,街道办事处、社区、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出动百余人,拆除各类违章搭盖物1000多平方米,投入资金30万余元,取得了阶段性的效果,拥堵现象一度得到改善。“但是整治的成果没能保留多久,不到半个月,又出现占道摆摊的情况,社区工作人员不断劝导,但是由于没有执法权,效果并不理想。”
社区难管理、物业难接手、城管难持续,原南门菜市场的整改成了“老大难”问题。
[代表建议] 建设正规室内菜市场
农贸市场是城市文明的鲜活缩影,公共卫生状况折射出城市的公共文明程度。“多年来,原南门菜市场是我市卫生整治的难点,严重影响我市城市形象。”2016年,市人大代表李咏梅在我市“两会”召开期间,再次抛出原南门菜市场整改的话题,说出当地居民的心声。
2016年人代会期间,她建议有关部门加快南门广场的建设,建设立体式广场,即地下一层为大型停车场,地面一层为大型农贸市场,顶层为花园式广场。“告别‘马路菜市场’,釜底抽薪的办法就是建设正规室内菜市场,这涉及整体规划。”
她认为,该拆建工程具有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一是有利于城市建设、改善市容市貌,符合打造“品质之城”的需要;二是将南门露天杂乱的农贸市场迁入室内,形成大型规模市场,解决玉海街道南部片区群众日常生活的需要;三是有利于老弱贫困群体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群众有所需,人大代表有所呼,政府有所应。2017年2月,南门广场团块改造项目酝酿启动;2018年12月,项目开工建设,团块改造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华丽转身] 打造省“五星级菜场”
农贸市场关系着“舌尖安全”,是窥见城市文明的镜子。近5年来,我市共投入资金1.83亿元,改造提升农贸市场45家,创成放心农贸市场29家,老旧市场“脏乱差”面貌得到显著改变。
为改善老城区居民“菜篮子”问题,新南门菜市场加快建设步伐,目前基础建筑已经基本完工,进入装修前的准备状态。根据相关规划,新南门菜市场总建筑面积约4500平方米,规划摊位(含店面)310间,涵盖水产区、蔬菜区、肉类区、南货区、熟食区等多个区域。
为打造“省五星级文明规范市场”,新南门菜市场还将引进国际一线农贸市场设计理念,建设新风系统、中央空调、排水暗沟、不锈钢台面等硬件设施,手推车、休息区、洗手间、仓储区等配套齐全,打造现代化超市购物环境。同时,菜市场还将自带地下停车场,解决市民停车难题,让购物更便捷。为保障食品安全问题,菜市场内还将配备检测室,有效检测食品安全及来源追溯,让市民买得放心。
为了满足不同市民的需求,新南门菜市场顺应时代发展,在软件方面引入智慧管理系统,实现信息网络化和智能化。营业后,还将打造“网友下单、买手配货、骑手送货”的线上购物模式,方便市民随时随地购买,享受送菜到家的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新南门菜市场还将继续保持原南门菜市场的现捕现售特色,开设现捕现售区,免费供渔民使用,让市民买到最新鲜的海鲜,打造瑞安鲜活水产品集中地。
作为招商引资项目,新南门菜市场建设立足民生,旨在改善市民生活品质。随着玉海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南门广场团块改造项目也将以现代化的姿态与玉海老城历史相呼应,助力我市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4A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