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7版:家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拳·革命
■安阳实验小学 六(3)班 林炜皓

    2018年12月31日,老家上望街道新桥头村的南拳纪念馆落成开馆,爷爷带着我前去参观。

    在去老家的车上,爷爷对我说:“南拳是明代以来,在长江以南的拳。它套路短小精悍,步伐稳健,攻击勇猛,常伴以声助威,技巧性强。从清代开始,我们家族就一直有练南拳强生健体、精忠报国的传统。这次村里建南拳馆就是为了纪念我的叔叔林金娒。”

    “就是像电影里打日本人的佛山叶问那样的大师吗?”我问。

    “到了纪念馆你就知道了。”爷爷笑着道。

    车子到达村文化礼堂,步入二楼的纪念馆,一块盖着红布的牌匾映入眼帘。揭开红布,上书“尚武精医”四个大字。小小的馆舍里介绍了南拳的起源、流行地、温州南拳、少林铜钟功等,还有曾叔祖父传武行医的事迹。墙上挂着的一块展板引起了我的注意,上面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莘塍东二区地下党新桥头组织党员名单,我发现曾叔祖父的名字也在里面。

    这时,爷爷的手又指向了另一个名字,说:“这是我的父亲,也就是你的曾祖父”。我的好奇心被勾起了,南拳和革命活动还有什么关系吗?便迫不及待向爷爷追问起了这一段历史。

    爷爷找了个位置坐下,点上一支香烟,沉思了一会儿,便和我说起了一个久远的故事。

    我的曾祖父林碎旺出生于清末时期的1908年,是一位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共产党员。年轻时,他在国民党开设的莘塍盐场里干活。他没有土地、没有房子、没有余粮、更没有妻儿,在盐场工作只为能吃口饭度日。在大太阳下,一个人皮肤黝黑发亮,手上和肩膀上满是老茧,破旧衣服裹在腰间,身上压着沉重的担子,身后还站着盐警在监工。那时,老百姓一边面临日军的侵略,一边又面临国民党的压迫,日子苦不堪言。虽然日子十分困苦,可曾祖父和曾叔祖父依旧不忘练习武术。1933年,中国共产党莘塍党支部到盐场发展党组织,曾祖父有幸见到了比他小两岁,日后被称为“革命武术家”的莘塍党支部书记陈文征。曾祖父对抗日救亡、共产主义的思想非常认同,积极加入党组织,先是做地下交通员,经过2年的考验,于1935年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共党员。后来,祖父娶妻生子,因为怕自己身份暴露连累家人,就把刚出生没多久的伯公送去了平阳山区交给别人抚养。

    1937年,陈文征创办瑞安东区各乡国术馆,以传武行医的名义暗中发展党组织,从事革命活动。后来,曾叔祖父林金娒在曾祖父的影响下,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武艺高超、胆大心细,平时跟随陈文征,负责安全保卫。解放战争时期,他被秘密委派进入国民党保安队,深入敌人内部收集情报,暗中保护同志。曾祖父和曾叔祖父在陈文征的领导下,参与发动农民暴动,打盐警,抢武器,做了很多革命工作。

    1949年5月10日,在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带领下,本地农民队伍等革命力量参与下,瑞安迎来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后,曾祖父成了瑞安搬运公司的一名职工,曾叔祖父当选为新桥头村第一届党支部书记,他们都在基层为建设新中国而继续奋斗。

    听完爷爷的话,我不禁心潮澎湃,感觉有一股热血开始在胸中沸腾,几欲喷薄而出。对曾祖父和曾叔祖父的敬佩油然而生,对他们练武行医、精忠报国、投身革命的事迹心生向往。“男儿当自强”,不管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我们都应该有坚定的信念,为家为国为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指导老师:黄丽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百姓事
   第00005版:今日汀田
   第00006版:最新闻
   第00007版:家周刊
   第00008版:家周刊
南拳·革命
由心抉择 得失不论
珍贵的合影
日出
瑞安日报 家周刊 00007 南拳·革命 2021-6-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