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6版:最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孩子们重获“家”的温暖
扫一扫,看图文

    ■记者 黄丽云 通讯员 钟金燕

    一间遮风避雨的屋舍,一群相亲相爱的家人,一份互相牵挂的亲情……这些大多数人容易得到的“小确幸”,对于小部分人来说却是一种奢求,对于一些缺乏温暖的孩子来说,更是一种渴求。

    在我市,已经有许多志愿者行动起来,为那些渴求亲情和安稳生活的孩子们“保驾护航”,给予她们一个完整、幸福的家,让她们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

    塘下镇的戴其丽、马屿镇的姚笃树及其他们的家人就是这样的先行者。戴其丽家庭成立了“幸福一家”,14年间25位孩子重新得到了家庭的温暖;姚笃树家庭则成立了“爱心之家”,至今已帮助7名儿童得到完整的教育。

    戴其丽家庭:给孩子们一个完整幸福的“家”

    “我们会一直为清贫孩子搭建温暖的家。”昨日,戴其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2007年8月,戴其丽和丈夫虞海河一起成立了“幸福一家”。至今,已有25名失去父母的孤儿或困难家庭的孩子,先后走进“幸福一家”,在这个避风港中休憩成长,也在这里收获了平凡的幸福。

    当第一批8个孩子走进这个陌生的家庭时,戴其丽的两个儿子,大的不过9岁,小的才8个月。

    从小家庭突然变成了大家庭,最初的一段时间,戴其丽过得很辛苦。白天她要帮丈夫打理厂里的事情,晚上回家和婆婆照料这8个孩子的生活起居及作业,夜里还要照顾不满周岁的小儿子……

    身体和心理承受的双重压力,差点击倒了戴其丽。经过深思熟虑,她狠下心把小儿子送回娘家抚养,将更多心思花在了照顾“幸福一家”的孩子们。

    “保证孩子们人身安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戴其丽说。

    今年70岁的郑美香是戴其丽的婆婆,一直以来,她都坚定地支持着儿子和儿媳的想法。这些年来,郑美香几乎包揽了煮饭、洗衣、拖地等家务。在孩子眼中,郑美香特别慈祥,也特别宠他们。

    据了解,“幸福一家”的创办,主要源于虞海河的成长经历。虞海河14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亲戚、朋友、同村人向他们伸出了援手。

    “在我成长过程中,母亲一直教导我要懂得感恩。如果没有大家的帮助,也许就没有现在的我。”虞海河说,在亲友接济下长大的他,深刻体会到那些失去父母或家境窘迫的孩子对幸福的渴望。因此,在他手头稍有积蓄时,就和家人商量,想要尽力去帮助社会上的困难群体。

    “孩子是最需要关心和爱护的群体。如果没有人及时去帮助他们,也许他们将无法拥有光明的未来。”虞海河说,他所做的就是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一个温暖的“家”。

    戴其丽、虞海河及其母亲十几年如一日的善举,也感染着戴其丽的两个儿子。他们不仅理解父母,并打心底里把“幸福之家”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

    现在,老大虞安凯已经参加工作,从事的正是慈善方面的工作,他觉得“这是一份能让人开心的工作”。从小的经历让他对慈善有独特的认识,对弱势群体有着很强的关爱之心。“幸福一家”,不仅给了25个失去父母的孤儿或困难家庭的孩子一个幸福的“家”,也让虞海河一家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人生的意义。

    姚笃树家庭:用“心”经营“爱心之家”

    去年11月,来至马屿镇的姚笃树入选“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

    据了解,姚笃树热衷慈善,经常组织、策划并参加许多慈善活动。在2012年一次慈善活动中,他发现一个家庭清贫的孩子每天早上4时多起床,乘车2个多小时到马屿镇上上学,这让他十分动容。此后在活动中,姚笃树又了解到了许多清贫孩子的艰辛生活,这让他有了创办“爱心之家”的想法。

    姚笃树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妻子的支持,但父母及朋友却都不能理解。他们认为,如果姚笃树想做善事可以直接资助清贫孩子,没必要放弃自己的事业去成立“爱心之家”。

    但是,姚笃树有着自己的想法。他创办‘爱心之家’,是希望能给这些孩子一个完整、幸福的家,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姚笃树把一些清贫孩子的情况说给母亲和姐姐听,并把在慈善活动中拍下来的照片拿给她们看。在了解具体情况后,亲人们也开始理解和支持他。

    2012年9月,“爱心之家”首批的7名清贫孩子穿着新衣服、背着新书包,高高兴兴地上学去。这些孩子中,有的患有自闭症,有的成长在单亲家庭,有的甚至是孤儿。他们中最小的6岁,最大的15岁。

    “爱心之家”成立后,姚笃树把精力都放在马屿,妻子也随他回到马屿一起照顾孩子们。“特别感谢妻子的支持,要没有她,‘爱心之家’就不完整。”姚笃树说,为了更好的照顾孩子们,他们还招募了5名志愿者。

    “我们都被姚笃树的志愿精神所感动,一听说这里需要志愿者做服务,就跑来帮忙了。”“爱心之家”里的一位志愿者说,他们每天买菜烧饭,为孩子们准备营养餐,还会根据自己擅长的学科为孩子们辅导作业。

    刚入住“爱心之家”时,孩子们有些自卑,怕和人接触,不敢说话。但是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他们都逐渐变得开朗起来,还会参加团体活动,如帮忙洗碗、打扫宿舍、为敬老院的老人整理房间、打扫卫生等。有的孩子还找到了自己的爱好,课外去参加乐器课的学习。

    “看到孩子们的变化,我很欣慰,自己的努力很值得。”姚笃树笑着说。

    如今“爱心之家”的运行日益完善,并且成立了“爱心之家”志愿者党支部。周末还会举办免费公益课堂,为结对的20多位留守清贫孩子,免费提供书法和美术公益指导。

    姚笃树作为马屿镇红十字志愿服务队队长,还带领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文明城市创建、五水共治、人体器官和造血干细胞捐献登记等众多的公益活动。2017年,在他的努力下,马屿“免费粥铺”顺利开张,为辖区内低保家庭、清贫老人及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

    在各个志愿活动的现场,经常会出现姚笃树和孩子们的身影。“只要时间允许,我都会带孩子们一起参加志愿活动,他们也很喜欢。志愿精神需要传承,孩子是未来,我希望我的下一代人能继续践行好志愿精神。”姚笃树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百姓事
   第00005版:今日汀田
   第00006版:最新闻
   第00007版:家周刊
   第00008版:家周刊
让孩子们重获“家”的温暖
加快完善数字人民币生态系统
信用修复助失信者“重生”
瑞安日报 最新闻 00006 让孩子们重获“家”的温暖 2021-6-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