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潘敏洁/文 王鹏洲/图)当前,传统的铸造行业正发生着巨变。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嘉利特荏原泵业有限公司顺应发展形势,在创新上加大投入,于近日引进了全新的砂型3D打印机。据了解,它省去了开发模具时间,大大节省了研发成本和时间成本,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这台3D打印机适合单件小批量产品的生产,打印出来的砂型最大尺寸达长1.2米、宽1米、高0.6米,抗压程度达1.8兆帕,抗温达1800多摄氏度。”嘉利特公司铸造系主任高振中说。
在嘉利特智能制造工作站,记者见到了这台正在作业的砂型3D打印机。“现在正在打印石化泵动力部件叶轮砂型,每一层砂子大概0.3毫米,需铺设403层,大概2小时会完工,期间完全自动化。”高振中说。
这台砂型3D打印机将砂子通过水平压辊平铺于打印平台之上,紧接着,根据设计人员输入机器“大脑”的三维模型,通过喷头将树脂粘结剂选择性地喷在砂子上。一层又一层,如此反复打印,直至整个砂型粘结完毕。
值得一提的是,这台打印机实现砂型边缘内部墨量可变、砂型局部加密打印的功能。这样就能保证砂型外边缘有足够的强度,而在内部少喷墨水,既能降低砂型的发气总量,降低使用成本,也能提高砂型透气性。此外,局部加密功能便于对砂芯的单薄位置加强喷墨,提高局部的强度,解决铸造壁薄砂芯断芯问题。
“这台砂型3D打印机采用了3DP技术,速度大约为激光烧结速度的10倍。如果说老款的3D打印机是一笔一划地写字,而新引进的这台3D打印机就像活字印刷术,一刷便写完一行字,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高振中打了个比喻。同时,该技术对铸件形状的限制较小,使得设计人员可以按照最优的方案设计铸件。
高振中告诉记者,传统铸造业离不开模具开发这一环节,而且开发一个模具往往需要20天至30天,但是新砂型3D打印技术成功运用了无模铸型制造技术(PCM),省去了漫长的开模时间,缩短了交货周期。此外,泵阀行业的产品属于定制型,开发的模具一般用一两次就闲置了,嘉利特公司内大概有1000多平方米被各类模具占满了,随着新打印机的应用,还能节省土地,提升空间利用率。
“全新砂型3D打印机的引进,使公司铸造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快速、自动化、定制化的打印模式可以在未来快速响应市场需要,为客户定制满意的产品,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高振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