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苏盈盈 通讯员 曾梦妮)6月19日、20日,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来到瑞安市阁巷渔业制冰厂、浙江华阳箱包皮件有限公司等企业,为厂区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贴上了专属“身份证”。
6月是安全生产月,市市场监管局以“特种设备码”赋码应用功能为基础,全面推进“浙江特种设备在线”系统应用,推动全市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持续稳中向好。据统计,我市在用特种设备2.5万台,6月以来,该局将按照“件件赋码”要求全力推进特种设备赋码工作,目前已赋码2.4万台,本周将全面完成赋码工作。届时,市民只要扫一扫设备上的二维码,点击“公众”一栏,就可清楚查看游乐场的大型游乐设施、公共场所的电梯等特种设备的10多种信息。
据了解,“浙江特种设备在线”系统已于5月底正式上线,标志着特种设备从单一“人防”向“物防+技防+人防”并重转变,该系统以“全程追溯、在线管理、实施应急”为主要功能定位,打造“158”全周期监管体系。为特种设备赋码,一方面可有效防止特种设备超期未检问题的发生,为事前预防、事中处理到事后取证提供全程信息化支撑;另一方面,此次统一赋码相当于给全市特种设备做了一次大清理,全面梳理已拆除未注销、已报废未注销、已移装未注销、已搬迁未变更的特种设备,对全部在用设备实施全周期赋码管理。
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介绍,用扫一扫特种设备二维码,普通市民、安全管理人员、执法人员可根据各自权限看到特种设备的使用登记信息、检验信息、维保信息等基本信息,及维护保养、设备检验、故障上报等业务办理流程相关信息。记者试着通过手机“扫一扫”,页面上出现了6类不同的身份:公众、监察人员、使用单位、作业人员、检测人员、制造单位,点击“公众”一栏,该特种设备的使用登记号、设备识别码、最新检测日期等10多种信息就能一目了然。
“特种设备码相当于特种设备的‘身份证’,具有唯一标识性。”市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科科长曹思强说,特种设备除了市民熟悉的大型游乐设施和电梯外,还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属于高风险设备,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一直以来是市场监管部门的重点监管对象。当前,我市特种设备量大面广,数量居温州各县(市、区)之首,依靠传统“人盯设备”的监管模式难以有效避免安全隐患。如今,通过对在用特种设备建立赋码制度,推进“浙江特种设备在线”全面应用,打通特种设备生产、使用、检验、监管等各个环节,实现厂厂受控、台台检验、件件赋码、次次告知、项项验收、户户规范,为特种设备打造专属“身份证”,可以切实保障特种设备的长效监管。
为特种设备赋码既是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运用数字化技术提升特种设备安全治理运用的一大成果,也是进一步提升我市特种设备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继续完善优化现有流程,积极拓展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二维码系统的使用范围和形式,探索可视化、图形化监管。同时,不断优化自查自改和现场检查环节,加大执法力度,对发现特种设备存在“三非、两超、一无一违”等违法行为的将予以严厉打击,继续为全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我身边的数字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