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2版:百姓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郑旭涵
海外打拼,不忘根在中国
扫一扫,看图文

    ■记者 李心如

    基因里自带着温州人的精明头脑和勇于创新、敢打敢拼的精神,同时积极学习德国人的严谨、冷静和内敛,在德国生活了26年的郑旭涵,结合了“两者”的特点,目前从事中德进出口贸易的他,不仅在德国站稳了脚跟,其产品更是销售到欧洲各地。

    回首过往,郑旭涵非常感慨祖国为在外华侨华人铸就的强大后盾:“无论事业如何成功,无论身处何地,永远都保持着一颗中国心。”

    因为喜爱广交好友,2015年郑旭涵购买了自己当时所在的办公大楼,此后,在德的华侨商友们频繁地在他的办公点聚会、协商事务等。

    大家聊起,老一辈的在德华侨华人多以餐饮业为主,团体也多以同乡会的形式为主。时移世易,如今在德华侨华人的从业种类变多,年轻人也多了起来。大家开始商讨成立商会。因为郑旭涵在德国侨界的声誉良好,2017年3月,德国侨界同胞创立了德国浙江总商会。以商会友、以友协商,会员们人人都是主人,郑旭涵被选举为德国浙江总商会首届会长。商会把广大在德华侨华人紧密团结在一起,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互帮互助。

    “我们在外的华侨,有了一个共同的组织之后,就有了维系祖国和在外华侨之间的纽带。”他说。商会成立之后,多次举办爱心接力活动,救助困难侨胞、向浙江省台风灾区捐款、资助家庭困难的山区学生等。

    2020年年初国内发生新冠肺炎疫情,郑旭涵第一时间组织商会会员,送去急需的防护物资和资金。国内疫情形势趋稳后,疫情肆虐欧洲,商会协同中国各部门和机构,又将抗疫物资从中国运到德国,捐赠给华侨华人同胞,共计1000余个侨胞家庭受益。

    “我的祖国从百废待兴到百业昌盛,生活在海外,我们无论做什么工作、从事何种职业,永远都保持着一颗中国心。祖国的发展时时刻刻与我们息息相关,华侨华人应该与时俱进,展现这个群体新的形象与面貌,身体力行地向住在国讲好中国的新故事。”郑旭涵感慨地说,“离家越久,越想家;离国越远,越爱国!”

    人物名片

    郑旭涵,男,1974年8月出生于瑞安湖岭,旅居德国26年,从事中德进出口贸易,德国浙江总商会会长。

    敢想敢拼,瑞安小伙闯荡西欧

    上世纪90年代,20出头的郑旭涵离开瑞安湖岭,来到德国,与母亲团聚。和大多数在德国的中国人一样,他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在餐馆打工。“我稍微幸运一些,当时我母亲和一些亲戚已经在德国开了餐馆,我有条件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德语。”郑旭涵说。

    因为积极学好当地语言,郑旭涵很快就交到了德国朋友。2000年的一天,一位德国朋友焦急地找到他:“郑,我急需一批货物,听说你们中国有,能不能帮我打听一下。”

    郑旭涵立刻与国内的亲友联系,很快在瑞安商城找到了这批货物。“当时的通讯还没有如今这么便捷,国内的亲友通过E-mail发来图片,我拿给德国朋友看,他看了一眼就说可以。我随便报了个价,他立马就同意了。”郑旭涵说。

    但是,如何把货物从瑞安运到德国令他头疼。多方打听之后,他“搭”上了朋友运往法国的货柜“顺风车”——先将这批货物从中国运到法国,然后自己驾车到法国取货。“看到中国的这批货,德国朋友不停夸赞。”他说,中国制造得到了德国人的肯定,内心十分骄傲。

    初尝甜果,勇当第一个“吃蟹”人

    有了这次经历之后,郑旭涵开始反思,为什么德国鲜有中国人做贸易?在德的中国华侨人数当时并不多,很多老一辈的旅德华侨均以好上手的餐饮业为主,再加上德国人谨慎的特质,不容易接受外来的新鲜事物。

    于是,这个敢打敢拼的年轻人,决定开始自己的进出口贸易创业之路。

    说干就干,他回国,来到浙江义乌小商品城,“那里是中国小商品之都,而且物美价廉。”郑旭涵说,初来乍到的他,一下子就豪横地进了整个货柜的小商品,潇洒地回了德国。结果,一大堆麻烦事正在德国等着他。

    赚第一桶金的时候,郑旭涵是个“代购”,货到立马有买家接手,而这次,他还没有做好准备。回到德国,货物如何清关、怎样仓储、怎么销售……一大堆问题接踵而至,他措手不及,但并没有被这些难题吓退。

    他首先奔走各方完成了清关,同时寻找一个较大的仓库堆放货物。最后只剩下一个也是最棘手的问题——如何销售?郑旭涵耐心地将商品逐一拍好照片,找到广告公司,做好广告画册,沿着商业街,一家家地分发宣传。

    就这样,郑旭涵成为最早一批在德国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华人之一,为带动当地华侨华人在德创业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其创办的中德贸易有限公司每年从中国进口货物总值近亿元,产品范围广,以德国科隆市为中心,销售足迹遍布欧洲各国,北至挪威芬兰群岛、南至地中海沿岸等国,在业界得到广泛认可,声誉良好。

    2015年,他开始涉足房地产行业。2021年,他又开始转型,接触酒店行业的投资。

    互助互赢,构建中德交流平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百姓事
   第00003版:财富榜
   第00004版:专版
   第00006版:特刊封面
   第00007版:特刊—导读
   第00008版:特刊—印迹
   第00009版:特刊—瑞安百年大事记
   第00010版:特刊
   第00011版:特刊—瑞安红色地图
   第00012版:特刊—党旗飘扬 红动瑞城
   第00013版:特刊—画说瑞安党史
   第00014版:特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第00015版:特刊—先烈事迹千古流芳
   第00016版:特刊—先烈事迹千古流芳
   第00017版:特刊—改革
   第00018版:特刊-百年风华正青春 幸福征程再启航
   第00021版:特刊-百年风华正青春 幸福征程再启航
   第00022版:特刊-百年风华正青春 幸福征程再启航
   第00023版:特刊—百年风华正青春 幸福征程再启航
   第00024版:特刊-市委改革办
   第00026版:特刊—百年风华正青春 幸福征程再启航
   第00027版:特刊—市档案馆
   第00028版:特刊-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第00029版:特刊-市教育局
   第00031版:特刊-市公安局
   第00030版:特刊-市民宗局
   第00032版:特刊-
   第00034版:特刊—市人力社保局
   第00033版:特刊—市司法局
   第00036版:特刊—市农业农村局
   第00040版:特刊—安阳中心城区
   第00039版:特刊—市医疗保障局
   第00038版:特刊—市卫生健康局
   第00037版:特刊—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第00035版:特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第00045版: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第00044版:特刊—市消防救援大队
   第00043版:特刊—国网瑞安市供电公司
   第00041版:特刊—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
   第00042版:特刊—温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瑞安分中心
   第00046版:市八美办
   第00048版:特刊—市建筑渣土消纳管理中心
   第00049版:特刊“蝶变”封面
   第00047版:特刊—市市政工程管理中心
   第00053版:特刊-百年风华正青春 幸福征程再启航
   第00054版:特刊—塘下
   第00051版:特刊
   第00055版:特刊—江南新区
   第00056版:特刊—瑞安经济开发区
   第00057版:特刊—陶山镇
   第00058版:特刊—湖岭镇
   第00060版:特刊—马屿镇
   第00059版:特刊—林川
   第00062版:特刊—平阳坑镇
   第00061版:特刊—高楼镇
   第00064版:特刊—上望
   第00065版:特刊—曹村镇
   第00066版:特刊—莘塍街道
   第00063版:特刊—玉海
   第00072版:特刊—农行瑞安市支行
   第00071版:特刊-中国电信瑞安分公司
   第00070版:特刊-市慈善总会
   第00069版:特刊-南滨街道
   第00067版:特刊—云周街道
   第00068版:特刊-仙降街道
   第00078版:特刊—陶山镇新乡贤联谊会
   第00077版:特刊—瑞职教育集团学校
   第00076版:特刊—市企业家协会
   第00074版:特刊—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瑞安支公司
   第00073版:特刊-瑞安农商银行
   第00075版:特刊—市中医院
   第00079版:特刊—
   第00080版:特刊—书画
滨海大道取消信号灯倒计时
海外打拼,不忘根在中国
启动百名“三老”慰问行活动
自制“长征五号”火箭模型
瑞安日报 百姓事 00002 海外打拼,不忘根在中国 2021-7-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