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3版:在现场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标题

    (上接第1版)

    ——实施文化产业“双百”计划。实施“文化+”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与科技、制造等相关产业深入融合。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建设环集云山休闲文化产业园、东新数字经济智汇谷等文化产业平台,构建“一核、两带、三区”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壮大文化市场主体,到2025年着力形成百家各级各类引领性、示范性文化企业。加强出版版权保护,打造全省县城版权工作示范标杆。

    ——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文化旅游产业转型提升,建设“云江悠境”“陶泉福地”“蓝海风情”等全周期文旅休闲精品线路,创成国家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文化润景”计划,启动文化产品植入A级景区专项行动,落地10个以上超亿元文旅融合发展IP项目。推动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实施图书馆等文化场馆景区化建设,打造忠义街、圣井山等10张文旅金名片。实施“文化商圈”计划,打造瑞安“游”礼等特色文旅产品。

    ——打造全国儿童文化产业基地。依托中国儿童寓言大市品牌,建设儿童文学创作村、儿童文学短视频生产基地、童话小镇等平台,加快“小马过河”“海国公主”等经典寓言IP产业化。依托全市文旅资源和耕读文化,策划红色、科技、生态、亲子等一批主题鲜明的研学线路,打造全国知名研学实践基(营)地。举办具有区域乃至全国有影响力儿童文体赛事,加快发展儿童赛事经济。引导传统优势产业向儿童用品领域延伸,推动发展儿童文化用品制造。

    夯实文化之“基”

    打造更具感召力的文明风尚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文明全面提升是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重要标志。

    我市将围绕高水平打造全国文明城市新标杆,实施文化厚德育人工程。推进“文明瑞安”全域创建,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构建“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瑞安样板,健全现代志愿服务体系,实施全国文明城市“五整治五提升”专项行动,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擦亮“信用瑞安”金字招牌,落实信用“531X”工程,建立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联动机制,推广“信易购”“信易阅”“信易游”等“信易+”工程,组织开展诚信“五进”行动。强化“德润瑞安”示范引领,推进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用好道德主题广场等道德教育阵地,发挥“最美瑞安人”等典型示范作用,推动“行业最美”、民间道德奖等工作扩面提质,巩固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阵地建设,打造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道德教育网络。

    我市实施文化传播推广工程,深化媒体融合发展,做好“主题报道”“对外宣传”“舆论监督”三篇文章,打响“瑞网议事厅”网络问政平台品牌,推进新闻传播平台与社交网络平台实现无障碍对接,集中力量建设“新闻+政务服务商务”客户端,打造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强化网络文化监管,推进网络应急指挥中心规范化建设,打造“一场两网三通”网络应急指挥一体化作战体系,推广“市级-镇街-村社-网格-微网格”治理模式,探索构建网络舆论全过程、闭环式管理机制。加强海外传播交流,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渠道和合作领域,推动带有鲜明瑞安印记的文化作品和文化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优化“1357+N”海外传播机制,打响“瑞安侨童先锋”海外传播品牌。

    我市还将实施文化改革创新工程,推进文化领域数字化转型,率先形成与数字变革时代相适应的文化生产方式、传播方式、治理方式,推进重大主题学习教育应用、新闻、出版版权电影等“一键式”数字化集成改革,搭建“瑞图数字资源服务”等平台系统,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掌上配送,打造数字广电、云上广电。推进文化领域规范化建设,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创新国有文化资产监管体制,全面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推动工人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中小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等各类场所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领域行政执法改革。推进文化领域市场化改革,完善政府与社会力量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准入、退出机制,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此外,《决定》还从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政策保障、加强人才支撑、健全落实机制等方面,为高水平推进文化瑞安建设提供保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在现场
   第00004版:家周刊
我市全面启动婚姻登记证
补领和补办工作
当好“海外传播官”!
反诈总动员 平安你我他
瑞安日报 在现场 00003 无标题 2021-8-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