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1版:要闻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委全会绘就高水平推进文化瑞安建设路线图
弘扬新时代瑞安精神
打造全国文化名城

    日前,市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 高水平推进文化瑞安建设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为我市加快打造与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标兵相适应的新时代文化高地,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绘就的路线图明确了奋斗的路径。

    文化是瑞安最鲜明的特质和最大优势,我市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化力的支撑。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市将在持续增强经济硬实力的同时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谋划推出八大文化工程,以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锚定目标,勇毅前行。到2025年,积极争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文化发展体系加快构建,文化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瑞安文化凝聚力、创造力、传播力、服务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全面提升,文化产业迈向百亿大关,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全面构建,文化发展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同类城市前列,建设成为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名家荟萃、文化氛围浓郁、文化印记鲜明的全国文化名城。

    筑牢文化之“魂”

    打造更具影响力的文化标识

    瑞安是千年古县,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瑞安的根与魂。

    根据《决定》,我市将实施文化培根铸魂工程,强化科学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持续擦亮“艺术党课”“微型党课”“瑞安青年说”等宣讲品牌,并紧扣建党百年、党的二十大、“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形成一批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标志性成果。厚植城市精神内涵,弘扬新时代瑞安精神,做好内涵提升和实践转化,增强全体瑞安人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发展认同,建设内外瑞安人的精神家园,并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阵地建设、教育引导、实践养成、示范引领、制度保障。推动红色基因传承,深入挖掘革命遗址、遗存、遗迹,推进国旗教育馆和上海国歌馆、长沙田汉文化园联动共建“友好场馆”,整合提升西山烈士陵园、抗美援朝历史教育馆、革命精神研学基地等资源,打造“西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群”,争创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聚焦传统文化做文章,我市将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围绕永嘉学派这一瑞安文化主脉,将借力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瑞安基地、浙学研究中心瑞安基地等学术研究平台,努力成为“温州学”研究中的高峰板块;深化永嘉学派研究,传承“经世致用、义利并举”的文化基因,激发新时代瑞安人创业创新活力;高标准建设永嘉学派研学基地,出版发行《瑞安文献集成·永嘉学派丛书》,举办系列永嘉学派学术研讨会,努力打响瑞安作为中国事功学说发祥地和浙学始源地两大文化金名片。

    在塑造地域文化品牌方面,实施“重现玉海楼”等藏书楼修复提升工程,加快建设木活字小镇,重塑芳庄乡水碓造纸作坊群,谋划建设浮沚书院、中国甲骨文研究展馆,打造“书香名城”文化地标;高标准谋划实施中国南戏小镇、特色剧院改建等项目,筹办系列南戏研讨会,激活传统戏曲的“青春基因”,打响“南戏故里”文化品牌;推动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建设一批历史名人纪念场馆;挖掘瑞安数学文化基因,彰显中国现代数学的瑞安魅力。在推动非遗活态传承方面,健全非遗保护管理机制,实施以“活态传承、创新利用”为核心的“百工兴镇”行动,实施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推动非遗创新发展,推动非遗文创产品开发。

    提升文化之“韵”

    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公共文化体系

    文化,看似无形却有形,在潜移默化间提升城市气质、惠及民生。根据《决定》,我市将以文化塑韵提升工程、文化惠民提质工程,全面提升城市建设文化品位,不断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

    围绕城市文化塑造,我市实施文化塑韵提升工程。坚持城市有机更新和历史文化保护相统一,实施省级千年古城复兴行动,推动历史文化街区和未来社区融合发展,加快忠义街、会文里、飞云西路、丰湖街等四大历史文化街区系统保护和修复,优化文化街区业态布局,打造富有文化味的文化街区;实施“东门古渡”“九里老街”“聚星书院”等提升工程,勾画“二轴四段十景”塘河生态文化景观带,加快塘河沿岸夜游项目综合开发,实施温瑞塘河主河道沿岸贯通工程,修复塘河沿岸河居、榕亭、古桥等物质文化资源,打造富有江南韵的塘河水乡;坚持文化兴市、艺术筑城,开展城市美学设计,融入瑞安文化经典元素,打造富有辨识度的文化景观。

    聚焦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及服务,我市将实施文化惠民提质工程。围绕健全文化设施网络,高品质建设滨海文化运动康养综合体、奥体中心等城市文化地标,谋划实施展览馆、美术馆、大剧院项目,加快打造滨海公共文化服务集聚区,建设集云山生态公园,构建高水平城乡一体“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到2025年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80%达成省定二级站(含)以上标准,并构建以图书馆新馆为总馆,乡镇(街道)公共图书馆为分馆,村(社区)图书室、图书流通站为基层服务点的图书馆网络。围绕推动文化服务增效,巩固温州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持续开展市民文化节、全民阅读节、艺术节等文化活动,加大文化下乡送戏、送书、送展览力度,实施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图书馆资源共享,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实施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非遗馆、数字书画院等数字文化场馆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围绕扩大文艺精品供给,实施文艺精品创作星火计划,重点抓好立足瑞安本土的现实题材中长篇小说、报告文学、纪实文学、戏剧寓言创作,打造网络文学IP全产业链,打造一批具有瑞安地域特色、展示瑞安人文精神、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大作、大戏、大剧、大片”。

    做强文化之“力”

    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现代文化产业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市要如何以文化之“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现代文化产业呢?《决定》给出解题思路——实施文化兴业发展工程。

    (下转第3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在现场
   第00004版:家周刊
温州市领导
来瑞督查
疫情防控工作
弘扬新时代瑞安精神
打造全国文化名城
下半年我市千余名适龄应征青年上站体检
缓解企业库存堆积、周转压力
瑞安日报 要闻 00001 弘扬新时代瑞安精神
打造全国文化名城
2021-8-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