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百姓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月14起
小心!电信诈骗盯上学生

    本报讯(通讯员 李阳烽 记者 孙文静)暑假期间,学生接触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时间多了,也给了电信诈骗犯罪分子可趁之机。据市反诈中心统计,7月12日至8月12日,接报14起学生被骗案件,其中占比较高的诈骗类型有网络购物类诈骗(包括游戏账户交易)、红包转账及充值返利类诈骗、冒充熟人类诈骗等。受骗资金部分来自于学生的压岁钱和零花钱,另有部分是通过家长手机完成支付。被骗学生中年龄最小的才12岁。

    近日,马屿的小王同学报了警。他说,一个陌生人加他为微信好友,称可以以优惠价格出售游戏币。可当小王微信转账购买游戏币的费用后,对方并没有在游戏中给予相应的游戏币。小王累计损失2400元。

    家住市区的小林同学收到了“同学”发来的微信,对方称家人生病住院,急需用钱。小林扫描“同学”微信发来的支付宝收款码扫码支付,向对方转账2000元。没想到,事后核实发现这个“同学”是冒牌货。小林报了警。

    前两天,12岁的小吴被拉进了一个QQ群,群里有人说可以低价出售游戏装备,让他高价卖给别人,赚差价,不过要先交600元保证金,交易完成后再退还。小吴心动,便跟着他操作。但几次操作后,对方均称操作失误,最后直接失联。当小吴发现被骗时,已损失1200元。

    暑期,学生在家上网课、玩游戏,触网时间比较长。反诈民警提醒家长,应经常检查孩子使用的电脑、iPad、手机等电子产品,建议仅保留上课必须要用到的App,卸载其他无关的游戏、社交、支付类等软件。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加强对孩子的反诈教育,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链接一律不看、不理、不点,不要理睬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要贪图小便宜,轻信中奖、赚外快等说辞,对于任何理由的转账、汇款要求,坚决不听不信不转账。此外,家长尽量不要向未成年子女透露自己名下的银行卡账号、支付类账户、密码等信息,并向子女强调不可随意添加陌生人为好友,接到陌生来电或信息需及时告知父母,切勿向陌生账号转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百姓事
   第00005版:最新闻
   第00006版:学周刊
   第00007版:专刊
   第00008版:广告
从海归博士到家族企业掌门人
小心!电信诈骗盯上学生
近期雷阵雨频繁上线
法院判决:解除合同
瑞安日报 百姓事 00004 小心!电信诈骗盯上学生 2021-8-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