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2版:最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仙降街道林光社区:
共同富裕路上与鞋同行
镇府东路林光段

    ■记者 项颖 /文  见习记者 魏帅 /图

    夏日的夜晚,仙降街道镇府东路林光段灯火辉煌。商铺内,店主热情接待来自五湖四海的采购商;主播打扮时尚,通过直播卖力吆喝……这条仅600米长的道路,拥有200家鞋类门店、72家鞋企,一年的销售额超10亿元,可谓是“效益之路”。

    这条“效益之路”隶属于仙降街道一个占地仅46万平方米的小村社——林光社区。这个村社看似平平无奇,却并不简单。社区里家家户户是老板,规上工业年产值超6亿元,是当时无愧的“富裕村(社)”。

    回首共同富裕路,林光社区一直与鞋为伴、与鞋同行,谱写了一曲曲共同富裕之歌。

    仙降橡胶三厂落子有声

    开启全新 “鞋时代”

    林光社区位于飞云江南岸,有着200多年的历史,因村内“林”“贾”大姓聚居而得名“林贾村”,瑞安方言中“贾”“光”读音相近,后谐作“林光村”。在2019年基层村(社)改革中,更名为“林光社区”。

    1979年,仙降村老鞋匠徐朝林发明了塑革鞋,附近居民纷纷向他取经。一夜间,仙降村和周边几个村居的制鞋小作坊遍地开花,制鞋成为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随着发展,塑革鞋逐渐演变成注塑鞋,仙降橡胶一厂、橡胶二厂相继落户仙降村,生意红红火火。

    当时的林光村,人均年收入不到百元,看着邻村居民的荷包越来越鼓,当地居民很是羡慕。

    “什么时候我们村有个橡胶厂就好了!”在大家期盼声中,1988年5月,贾友松等10位居民共同出资,创办仙降橡胶三厂,贾友松任厂长,开启了该村全新的“鞋时代”。

    在全村的共同努力下,仙降橡胶三厂的生意很快步入正轨,不仅解决了当时村内的闲余劳动力,还带领居民走上了致富路。1989年,贾松友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居与厂区共同发展。

    随着鞋行业的发展,仙降橡胶三厂规模虽不断扩张,但供不应求的情况却愈发增多,经股东们商议,决定“分家”创业。2004年,经过老厂区招投标,该厂被村内贾道林兄弟俩承包,其余股东各自退股,并各自陆续在辖区内创办鞋厂。

    2007年前后,林光社区内兴威鞋业、星邦鞋业等十多家企业相继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产业发展迈入快车道。

    从“零散小”鞋摊

    发展成高身价“明星街”

    在制鞋行业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新居民来仙降务工,成为当地发展的主力军。部分新居民白天在鞋厂上班,趁着晚上空闲,购买少量厂区内的处理鞋摆摊售卖。摆摊时间长了,逐渐拥有了长期、固定的客源,生意越做越大,部分人还辞去工作,在林光社区林新路租店售卖处理鞋。

    看着摊贩生意红火,林光社区内一些家庭主妇争相效仿这种销售方式。1993年前后,林新路上处理鞋摊位遍地开花,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处理鞋街”。

    据现任林光社区党支部书记贾道光回忆,1997年前后,“处理鞋”大军的群体不断壮大,林新路上里一层商铺、外一层摊贩,远远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此时,部分思想超前的热门商铺主决定转型,转战中高端鞋销售。1998年,部分商铺从林新路搬迁至镇府东路林光段,开始转型走上中高端鞋销售线路,并延续至今。

    从2013年开始,镇府东路林光段依托“胶鞋名城”的影响力和带动力,从单一企业厂房演变成独具特色的“前店后厂”的产销一体运营模式。在这里,来自全世界的鞋类客商可现场看鞋样,并可零售、批发、定制,一站式满足所有客商的需求。

    “生意最红火时,这里的商铺曾创造一年卖出两三百万双鞋子的销售业绩。” 贾道光说。

    生意红红火火,镇府东路林光段身价也水涨船高,成为全市租金最贵的“明星街”。

    文明兴村惠民

    迈向精神共富

    鞋企发展日新月异,精品街生意红红火火,林光社区实现经济腾飞,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社)”。

    翻看林光社区的“致富经”,既有物质富裕,亦含精神富有。

    跃过紧盯经济收入的阶段,居民们有了更多精神层面的追求。该社区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入手,不断“精雕细琢”,建设文化礼堂、仙降文化站、健身步道等,村容村貌越来越美,为共同富裕提供底蕴支撑,在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过程中实现“精神共富”。

    2013年,该社区号召周边企业,由集体和企业共同出资800余万元,将镇府东路林光段的水泥路全面浇筑成柏油路;将该路段入口处一排破旧低矮、参差不齐的危房打造成双层小型鞋类商场,内含23家商铺,成为这条路上的“颜值担当”;相继在辖区打造700多个停车场,为居民交通出行和对外往来提供便利……

    多年来,林光社区鞋企基本以生产休闲注塑鞋为主,因产业起步较早,长期以来,辖区内“厂房与民房集聚、生活与生产交叉”,不少企业搭建违建进行生产,因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注塑鞋产业发展无序缓慢。

    贾道光表示,村社“两委”成员已经意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在仙降街道的指导下,今年计划建设注塑鞋基地小微园,让社区内“厂房与民房分离、生活与生产分离”,产业可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打造小微园,不仅仅是让企业降低成本、安心生产,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众多注塑鞋企拧成一股绳,破除行业发展瓶颈,提升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贾道光说。

    从一个年收入不到百元的穷乡僻壤到如今物质、精神共富的乐享家园,在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鞭策下,林光社区的“致富经”或将持续输出,带给居民无限期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百姓事
   第00005版:最新闻
   第00006版:学周刊
   第00007版:专刊
   第00008版:广告
共同富裕路上与鞋同行
黄学鑫:永胜门未来社区拆迁一线的“奔跑者”
瑞安日报 最新闻 00002 共同富裕路上与鞋同行 2021-8-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