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烈日当头,黄丽生一天要跑好多地:一大早在自己的农业数字化工厂里查看工程进展情况,临近中午去部门帮农村创业女性咨询项目情况,下午做种苗市场调查。一路上,咨询新技术、新产品的电话不停地打进来,一再打断我们见缝插针的采访。
这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在市妇联的引导和自身多年的努力拼搏,终于成为远近闻名的女能人。如今,她又作为共同富裕带头人,带动3000多名农村妇女学技术,共辐射130万亩花椰菜和粮油基地,为上百位创业女性提供产品技术服务。
一心下田间
出生于1968年的黄丽生是曹村镇曹西村人。1988年,黄丽生和马屿小伙郑永开结婚,小两口走南闯北从事眼镜生意。“1995年,公公郑庆一来电,说家里的种苗繁育场忙不过来。”黄丽生没有想太多就回去了。
花椰菜杂交育种并非易事,亲本提纯是杂交制种的最大难题。花球要紧,颜色要白,耐寒性要好,还必须同时找到优质的母本与父本,一个最佳配对的诞生往往需要上百次的尝试。
由于技术、经验不成熟,繁种产量欠缺,那时候,一年五六万元的亏损,就是个天文数字。她抹抹眼泪不甘心,吸取失败教训,白天虚心向周边的老农技师请教,晚上努力钻研科技知识,并请来省农科院和天津蔬菜所的专家帮忙。为克服难关,她带领300来名女工,起早摸黑在田间地头观察、讨论技术,掌握花菜生长情况。慢慢地,她掌握了要领,企业扭亏为盈,当年就收了500公斤杂交花椰菜种子,平均亩产25公斤,产量远远超出预期。
致富带头人
花椰菜杂交育种,是个细致的活儿,需要工人们将花瓣一瓣瓣取下,逐一在开花的母本上授粉,从 “早熟40天”到“迟熟140天”共十多个品种的花菜,授粉期前后需要四个月。黄丽生每日带领两三百名女工在田间人工授粉。那时候,庆一种苗招聘的女工,都是周边待业、期望增加家庭收入的妇女。
授粉期四个月里,黄丽生不离开田间半步,有时还把灶台搭在地头,为女工们加营养餐。“她吃苦耐劳、又懂技术,点子多,思路活,农村需要这样的带头人。”女工们说。
她认为,地方农企的发展,离不开当地群众的支持,只有通过不断提高乡村人民收入水平,才能促进企业不断地发展。一些女工家里有地的,黄丽生对她们说,把技术带回去,产出的种子卖给我,你赚得多还能兼顾家庭。就这样,女工们有了一技之长后,一带十,十带百,百带千。黄丽生所在的上郑村,挨家挨户从事花椰菜种子人工授粉,被人们美名为花椰菜村。一个原本无资源、无产业的普通村庄,有了特色产业,走向村集体经济、村民收入和企业利润“三丰收”。多年来,该村成为马屿镇最富裕的村庄,村民户均收入20万元。
黄丽生也荣获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女能手奖、省三八红旗手、省十佳双学双比女状元、温州市“双学双比”女能手、十路英才百名“温州最美女性”乡土能人、瑞安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抱团闯市场
勤奋好学和不断努力有了丰厚回报。20多年来,黄丽生先后培育出了“庆一”牌成功系列等十多个花椰菜杂交花菜种子,供应全国市场,一些种子还被带到东南亚种植。这些杂交花菜品种可增产30%至50%以上,并具有适应性强、抗病等独特优点。
不满足于此的她跨界到粮油种植推广中来。她陆续推广种植泰两优217、泰两优1332、丰油737等粮油新品种30多万亩;2019年,投资100万元,创建市牧莹种苗有限公司,开发荒滩100余亩,实验引种各种苗木水果,研究开发新品种,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当前,她正在做数字化种植场。
2009年,黄丽生当选为市女能手协会会长。
为了让她带动更多农村妇女,市妇联还把她选为“乡村振兴 巾帼行动”的带头人,带领更多女性拓宽眼界,转变观念,学习技术,为乡村振兴努力奋斗。
“农村女性创业,难度真的很高。比如,在海拔五六百米的地方,开荒山,修路,干农场,种果树,真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节假日,黄丽生就帮忙跑信贷,联系单位等。黄丽生说,她最欣慰的是看到越来越多的乡村女性凭借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实现梦想。2021年6月,黄丽生被评为“温州市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