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开学季,冷清了一个暑期的校园热闹起来。今秋开学,利好消息不少(详见本报8月31日头版)。
最大利好,毫无疑问两个字:“双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许多人都说,今年入学的小孩运气真好,起码背的书包可以轻不少吧。是的,从中央“双减”政策的文件到各地出台的相关细则,围绕“双减”的教改都动了真格。8月31日,《浙江省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实施方案》公布,让大家对新学期充满期待,期待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家长精力负担从此得到有效减轻。
在瑞安,新学年有多重利好。作为创建“瑞安样本”的儿童友好型城市,对“双减”的响应必然走在前列。看日前打造的儿童友好数字化平台“儿童超市”,经市妇联牵头,变“单循环”为“多循环”模式,家长和孩子们可以在这里挑选自己喜欢的衣、食、住、行、游、购、娱等53项服务,让家长们从繁琐零碎的育儿事务中解脱出来。“双减”,是学童们的幸运,更是做家长的福音,可以让年轻夫妇在生二胎三胎的路上走得稍微轻松一点,在养育的日子里少一点后顾之忧。
当然,这需要更完善的减负政策与配套措施。从今秋新学期的多重利好看,经历多年来“负重”的人们,应该有更大韧性、信心、耐心,看好“双减”后会有一系列的“好减法”与“好加法”惠及社会大众。因此,家长们也格外期待“双减”能有效落实、落细、不反复,期待减出来的时间加到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期待正本清源后的教育资源公平享用,期待学生升学不再有压力、家长不再为孩子的升学而焦虑。
令人欣喜的是,到2025年我市将创成省现代化学校30所、温州市“未来教育”窗口校10所,建成温州市“未来教育”创新区、浙江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浙江省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基础教育水平整体达到全省领先水平,职业教育、终身教育办学实力进入省内同类先进行列,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进入全省前30名,基础教育生态监测水平为A等,初步形成“全省一流、长三角领先、全国有影响”的未来教育新高地。这是我市打造未来5年高质量教育的目标,十分鼓舞人心。
一个地方的教育事业做得怎么样,直接反映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程度和担当作为。而“双减”仅仅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要落实、落细中央提出的“双减”政策,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做大量的工作。连日来,我市各中小学幼儿园陆续开学,市委书记麻胜聪率市教育局、卫健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前往部分幼儿园、学校实地督查时强调,在抓好校园疫情防控的同时要统筹抓好校园安全工作,严格落实“双减”政策,确保全市学校平稳有序安全开学,全力守护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市政府第61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一批有关发展高质量教育的实施意见、方案、规划等事项。这一系列利好,都是打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标兵所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