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戌慧 陈异俗
他们是燃烧青春、甘于奉献的一群人;他们坚守三尺讲台,传道授业解惑;他们用情用心、立德树人,点亮万千孩子的人生梦想,他们就是人民教师。
在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访了塘下多位优秀教育工作者,听他们讲述潜心教书、静心育人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教育情怀。
[邵淑媚]
实现“双向奔赴”的师生情
人物名片:塘下镇第一中学工会主席,从教30年
1991年,邵淑媚怀着对教师职业的热爱,走上了塘下镇海安中学的三尺讲台,开始了她的教书生涯。第二年,她被调入塘下镇第一中学。从教30年来,她播撒希望的种子,收获满园芬芳。
邵淑媚坦言,当老师辛苦,当一个身兼多职的老师更辛苦,但她甘做绿叶,呵护学生成长。30年来,她始终不忘初心,用心育人,总是以“电量满格”的状态,积极服务于学校中心工作。
每年教师节来临之际,不少已毕业的学生都会给她发来祝福,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学生小张在信中写道:“一直觉得能在学生生涯碰到您,是我最大的幸运”;学生小戴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初中对我最好的语文老师长白发了,真的很心疼”……据邵淑媚回忆,还有一些毕业生会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学校看望她,和她聊家庭、聊工作,让她体会到了满满的职业幸福感。
整个采访过程,邵淑媚并没有多说教学生涯中给学生带去的帮助,而是非常感谢学生给自己带来的感动。“我觉得老师和学生最好的关系就是‘双向奔赴’。”她说,与学生的相处过程其实是一种师生情谊的“双向奔赴”,这是老师对学生成长的关怀,也是学生对老师付出的肯定。
记者发现,邵淑媚总会时不时地揉捏自己的腰部,原来,因长年兼任教学一线和学校管理工作,她积劳成疾伤了腰,但怕耽误学科教学和学校工作进度,每次腰痛发作,她只是揉搓拍打几下,就继续投入工作。
“最严重的时候,我只能卧床办公。”邵淑媚回忆道,2019年,她腰痛复发,连行走都受到影响,医生要求她卧床休养。当时她担任学校办公室主任,为了不耽误各项工作,邵淑媚只能卧床办公。那段时间,在学校工作群里,邵淑媚像往常一样协调工作,许多任教老师甚至对她请病假一事全然不知。
30年来,邵淑媚真正把教学当作自己热爱的事业,她对待学生不以成绩定优劣,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自己的孩子,把老师和学生的“双向奔赴”变成现实。在教学岗位上,邵淑媚默默耕耘,先后收获了市级优秀教师、塘下教育学区先进班主任等多项荣誉。执教的同时,她还曾担任过学籍管理员、工会委员、级段长、政教处主任、安保主任、校办主任等多个职位,勤勤恳恳地为学校一线教育做好服务工作,先后荣获市级德育先进工作者、教育工会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冯建英]
用心用爱培养更多优秀学生
人物名片:塘下镇鲍田中心小学数学教师、教导主任,从教23年
在塘下镇鲍田中心小学,留着短发的冯建英总是精神抖擞,她经常一大早来到学校,开启忙碌又充实的一天。
“她是心中有爱、眼里有光,对工作认真、对学生负责的好老师。”冯建英的同事这样评价她。
“她更像我的妈妈,有心事我都愿意与她分享。”冯建英的学生这样形容她。
1998年,从瑞安市师范学校毕业后,年仅18岁的冯建英被分配到塘下镇鲍一小学,开始了她的教育生涯。3年后,她被调到鲍田中心小学,主教数学。
在很多人看来,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但冯建英生性幽默,上课又富有激情,使得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大部分学生都爱上她的课。
“上冯老师的课,就跟做游戏一样有趣。”有学生说,冯老师会通过自编顺口溜、玩游戏的方式,帮助低年级学生理解加减运算;会鼓励学生当“小老师”,邀请他们上台分享解题思路,激发大家对数学的兴趣;她还会把每个新知识点与已学知识点进行串联,让孩子们对新知识点不那么陌生……
冯建英认为,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运算习惯、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是让他们爱上并学好数学的关键。在教学中,她翻阅大量书籍,学习优秀教师的做法,潜移默化地去引导、培养学生,并不断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创新数学“草稿本”优化使用法,在学生的草稿本上发现他们的惯用解题方式,以及出现错题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小学会自查作业。
冯建英的用心和努力,让其所带班级的学生个个热爱数学、学习成绩均居学区前列。而她自己也因勤恳工作,先后获温州市学科骨干,瑞安市教坛新秀、教坛中坚、优秀教师等荣誉。
作为一位优秀教师,除紧抓教学外,冯建英还努力走进每个孩子的内心。尤其是对待班级里的调皮生,她会用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去帮助他们,尽可能寻找这些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引导其向上向善。
学生小杜是个好动且精力旺盛的孩子,因家庭原因,他曾叛逆、冲动又不自信,上课与老师顶嘴,不开心就掀桌子、撕书本,是校内出名的调皮王,大部分同学都对他避而远之。每次小杜犯事,同学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找冯老师”。冯建英从不当面批评小杜,而是将他带到没人的办公室,耐心交谈,给予他“妈妈般”的关怀,同时进行引导、帮助,推荐他加入学校田径队和篮球队,让他的“蛮劲”变成特长。此后,小杜逐渐变得自信了,脾气收敛了、学习进步了,还在学区田径运动会上拿下200米、60米短跑冠军,成为学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交到了不少好朋友。
2013年,冯建英接任校教导主任一职,肩负起提升教学质量的使命。她勤勤恳恳,抓教学改革、抓工作创新,促学校教学质量再提升,连年名列学区前茅。2015年,我市开展教育质量奖后,鲍田中心小学五次荣获“瑞安市教学质量奖”,成为全市获得该奖项最多的小学。
记者了解到,冯建英曾有多次调任去市区学校的机会,但她都放弃了。“比起城里,这里的孩子更需要我。家乡学校成就了我,我要为家乡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冯建英这样表示。
[王飞娜]
精准施教,做学生的知心“娜姐”
人物名片:塘下镇鲍田中学高级教师,从教21年
王飞娜是塘下镇鲍田中学的一名科学教师,从教21年来,她准确把握学生的能力水平,精准施教,成为同事眼中的教学能手,学生心中的知心“娜姐”。
近日,鲍田中学初一学生小陈收到科学作业本后,发现本子上多了一个“办”字,一下课他就急忙跑到办公室,和王飞娜畅聊了起来。“这是我和学生之间的默契,收到‘办’字的大多是需要来办公室好好聊一聊的学生。”王飞娜说,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各不相同,如何精准施教,是她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于是,王飞娜用“办”字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通过“办”字,成绩退步或某个知识点掌握不扎实的学生会“主动”跑到办公室找王飞娜。而她则会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找出学习漏洞,并给予鼓励、培养自信。
“优质的教学需要技巧和方法,但也更需要充满人情味的心灵沟通。”王飞娜说,起初大部分学生都害怕走进教师办公室,认为“办”字是一种惩戒,长期相处后,学生们发现这个“办”字实则饱含满满的关心与爱。“毕业班学生的留言册上,还多次提到想念这个‘办’字。”王飞娜说。
多年来,王飞娜坚持用真情实意对待每一位学生。临近中考,考虑到学生备考时间宝贵,她创新采取了“预约制”方法,让学生不再因为扎堆办公室排队提问而耽误复习时间,而是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有充足的“一对一”答疑时间,进一步提高答疑效率。
从2000年工作至今,王飞娜获得了瑞安市先进教研组组长、瑞安市优秀科技辅导员、温州市教坛中坚等称号,并在教学论文评选、学科命题竞赛、优质课评比等多项比赛中获得省、市级一等奖。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我也是从新手进阶过来的。”王飞娜说,从事教育工作的21年里,她经历了从迷茫、惧怕到克服、适应,再到坚持、热爱的阶段。一直以来,她总是在课前钻研教材,深入研究学生,精心备好每一堂课,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教科研的道路上,王飞娜努力把教与研密切结合起来,在完成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静下心来摸索教研。鲍田中学科学教研组组长、塘下教育学区科学教研组大组长、塘下教育学区科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近年来,王飞娜在学科领域里不断突破自我,收获了多项荣誉与赞许。
“20多年来,对我来说每一天都是全新的开始。”王飞娜感慨道,在教育事业的道路上,她收获了许多宝贵经验和暖心鼓励,未来,她希望自己能够坚守平凡的教学岗位,守望学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