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成成 通讯员 许正智
虽远隔千里,但援川之路从未停歇。自2018年以来,我市已先后派出34名医疗救护技术人才远赴四川支援,他们克服水土不服,全情投入,以高尚的医德、扎实的技术,出色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支援任务,用医者担当诠释“仁心仁术”。
今年7月,我市3名医务工作者接续奋斗,奔赴四川省南部县医疗救护一线,开展为期7至18个月的对口援川工作,为东西部协作交流贡献瑞安卫健人的力量。这3名医生分别是来自市人民医院的李格、市妇幼保健院的胡丽文与市中医院的林定华。带着责任、带着使命,他们远赴千里之外,为当地送去先进的医疗技术,并通过义诊服务、健康教育、临床诊疗、教学培训、重点医技科室建设等形式开展技术帮扶,留下带不走的“瑞安医疗技术”。援川近两个月,他们在南部县工作进展如何?记者进行了采访。
[李格]
“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奉献热血与智慧”
初到南部县人民医院,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医生李格就遇到一位因车祸致多发肋骨骨折的病人。这名病人病情严重,李格查阅了他的胸部CT,发现病人右侧多发肋骨骨折已引起胸廓的塌陷,最终将导致呼吸衰竭。如果不立即进行手术治疗,患者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当晚,李格为患者安排了手术。手术施行顺利,但术后由于创口疼痛导致患者咳痰困难。于是,一有空,李格就在病床旁指导患者咳嗽、咳痰。经过一周的康复治疗,患者病情逐步稳定,顺利出院。患者对这位来自异乡的医生感激不已,出院时,一家人不住地向李格道谢。
南部县的张女士因为吞咽疼痛到医院看病。据其回忆,约一个月前,她在家吃晚饭时,不小心误吞了一根鱼刺,当时她第一反应便是赶紧吃东西把它咽下去,于是硬吞了好几口白米饭,又喝下小半瓶醋,感觉稍微舒服后,就不把它当一回事了。谁料,此后她吞咽时总是有疼痛感,过了几天,疼痛感加重,难以进食。
听完张女士的讲述,李格初步怀疑是鱼刺所致,与南部县胸外科医生商量后,为张女士安排了CT检查。检查显示,一根鱼刺已穿破张女士的食道,扎进甲状腺中。考虑到鱼刺尖锐锋利,四处游走可能会刺破主要血管,征得患者和家属同意后,李格立刻为张女士安排了手术,取出了一根长约4厘米的鱼刺。看着被取出的鱼刺,张女士心有余悸,连连向医生表示感谢。
自7月份到南部县人民医院,近两个月来,李格已陆续主刀做了1台自发性气胸的腔镜手术及8台肋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均恢复良好。此外,李格与瑞安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一直保持密切联系,就在南部县人民医院遇到的病例、问题,予以沟通解决。
据悉,南部县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成立约10年,每年肺叶切除手术量约10台,且均为开胸大切口手术,李格成功开展并为当地医生展示的微创腔镜肺叶手术,极大地推动了该科室的进一步发展,也为此次援川增添了精彩的一笔。
李格将在南部县服务1年半,是此次援川时间最长的一位医生。“刚开始有点犹豫,毕竟时间这么长,家里孩子还小、需要照顾”。李格坦言,但是父母与妻女都非常支持,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值得去做。”有了家人的全力支持,李格的援川之路义无反顾。
“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奉献自己的热血和智慧。”李格表示,他将用自己的热忱,努力为当地患者带去优质的资源与服务。
[胡丽文]
“用爱迎接新生命诞生”
8月的一天,在南部县妇幼保健院产科病房内,刚刚完成晨间查房的胡丽文收到了一名产妇及其家属亲手递上的鲜花和锦旗。这是胡丽文在南部县收到的第一面锦旗,她的喜悦和欣慰溢于言表。
胡丽文是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医生,今年7月,她报名援川,开展为期7个月的帮扶工作。来到南部县后,她努力克服水土不服,迅速融入当地的生活与工作。
休整后的第二天,胡丽文来到南部县妇幼保健院产科工作。一大早查房,她就遇到了一位“特殊”孕妇刘女士。此时的刘女士已经出现阵痛,并且羊水已破,B超提示胎儿胎头较大。刘女士很焦虑,希望直接做剖宫产手术。胡丽文耐心地为刘女士分析了剖宫产及顺产的利弊,并为其进行了一系列评估:虽然宝宝头大,但产妇骨盆条件还不错,而且宫口也开了。经过劝说,刘女士同意顺产。为了减轻产妇的痛苦,胡丽文指导当地医生开展“温柔分娩法”,最终,刘女士顺利产下一名男婴。刘女士产后恢复较快,第二天医生查房时,她已经能自由活动,精神状态很好。
8月初的一个晚上,结束一天工作的胡丽文正在散步,突然接到一个紧急电话:“胡老师,产房里有个产妇出现胸闷症状,血氧饱和度低,需要您马上过去看一下。”挂了电话,胡丽文一路快跑来到医院。
赶到分娩室时,现场混乱,胡丽文简单询问后获悉:这是一个妊娠高血压症产妇,刚刚结束分娩,发生产后出血,估计出血量大于500毫升,此外,产妇突然出现咳嗽、呼吸费力、胸闷等症状,并伴有血氧饱和度下降,接诊医生怀疑是羊水栓塞。
胡丽文立即分配任务,组建了一个临时抢救小团队。分析病情后,认为此次发病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患者存在妊高症,并非是羊水拴塞。在经过有效的治疗后,产妇面色转红润,尿量增加,平安返回病房。
作为产科医生,每每听到新生儿洪亮的啼哭声,胡丽文总是幸福感满满。除了收获惊喜和感动,她始终牢记援川使命,作为妇产科专家,在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开展日常工作之余,她还将为南部县妇幼保健院的医务工作人员普及先进的分娩知识。同时,她还积极推广“温柔分娩法”等新的助产理念,为南部县的产妇提供更好的分娩体验,迎接一个又一个新生命的到来。
医者仁心,初心不悔。胡丽文说:“不管是日常工作,还是援川医疗,都要始终保持一颗勇于奉献、执着追寻的赤子之心。”
[林定华]
“这7个月将点亮我未来的人生路”
作为一名骨伤科医生,林定华支援南部县群众最需要、诊疗任务最为繁重的县中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入川第二天,林定华就马不停蹄地去该院报到。在了解科室相关情况后,科室主任带他去看了一个“老病人”。这是一个反复面部抽动两年有余的病人,严重发作时左眼几乎不能睁开,有时整个面部不能自主,精神紧张或遇寒后症状明显加重。虽经过多次治疗,但症状改善不明显。
林定华查看了病人的病历,又为其仔细查体后,跟科室主任与患者沟通,林定华为其调整了治疗方案。经过几次治疗,患者感觉面部轻松了许多。由此,病人对林定华的信任感大增。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患者面部抽动频率、次数减少,病情明显好转。
“林医生,这里有个会诊的病人帮我看一下。”新同事詹医生搀扶着一个老人家过来,手里拿着一大摞化验单和报告单,原来老人家李阿姨今年70岁了,1年前,她被一种“怪病”缠上了:一起床就头晕目眩,躺下翻身也晕,还有点恶心、想吐,但奇怪的是,这种症状往往不超过1分钟,之后会自动缓解。每次发作时,她都紧握床边扶手,但仍感觉自己几乎要掉下床。反复发作的病情让她备受折磨,心态都开始有点崩溃。李阿姨曾辗转多家医院求诊,量过血压,吃过降压药,尝试过针灸治疗,但每次都是症状稍有缓解,没过几天,又出现头晕目眩,这让她痛苦不堪。
林定华详细询问了病情,看了报告单和病历,在排除高血压、脑缺血和颈椎病等病因后,给患者重新诊断,提出新的诊疗方案,使患者原有症状得以缓解。“不晕了,我感觉好久没有这么舒服过了!”李阿姨与家属高兴极了。林定华也欣慰地笑了。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除了日常坐诊,林定华还抽出时间对新科室进行观察与调研,并向科室主任汇报了他的教学计划和科室制度建设意见。南部县中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是四川省重点建设专科、市重点专科,目前倡导针药结合,突出中医特色,配合康复理疗等治疗手段。平时只要有空,林定华还经常与当地医生同事交流新技术临床运用心得,大家受益匪浅。
在南部县近两个月时间里,林定华觉得自己过得很充实,因为他不但收获了病人的信任,也收获了南部同事的友情。“援川是一种经历,也是一笔财富,我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服务好当地群众,把我们的优势项目传承下去。”林定华说,此次援川时间7个月,7个月的时间很短,但很厚重。作为一名援川医生,“这7个月将点亮我未来的人生路。”
[后记]
跨越千里,山海情深。浙江省瑞安市与四川省阿坝县、南部县虽远隔千山万水,但因东西部扶贫协作结下不解之缘。多年来,我市全力推进对口支援工作,加大对接频度、提升帮扶精度、拓展援建深度、延展合作广度,紧紧围绕组织领导、资金支持、人力支撑、产业合作、劳务协作和携手奔小康六大工作重点,助力对口支援县脱贫摘帽。
这其中也包括了一批又一批带去优质医疗资源与先进技术的医疗救护人才。在异地他乡,瑞安的医务工作者面对全然陌生的环境,开启全新的生活,其中的艰辛只有他们自己能够体会。他们远离家人,在艰苦的条件下坚守医者仁心的承诺。
尽管辛苦,幸福的时刻却也很多。“当地同事经常邀请我们去家里做客,给我们许多温暖。”李格说,当地居民非常尊敬援川瑞医,在街上遇到他们都非常热情。帮病人看好病,会收到他们发自肺腑的感谢。
“林老师毫无保留地教我们,讲得通俗易懂,幽默风趣,我们都非常喜欢跟他学。”南部县中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主治中医师徐烽对林定华充满感激。
虽然援川还只有两个来月,但胡丽文已把南部县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故乡,她表示将用扎实的工作作风诠释瑞安援川人科学援川、真情援川、奉献援川的理念。
援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治病救人”,在做好日常诊疗工作的同时,本着援川初心的医务工作者还积极参与带教工作,他们“输血”与“造血”相结合,誓要为这美丽山水中的人们贡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