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文静
少年离乡,壮年事业有成;心系侨胞,热心服务侨团;心中有祖国,肩上担重任。郑仕胜已在意大利生活了30年,为无数在海外打拼的华侨华人提供帮助。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着海外侨胞的心。郑仕胜和旅意中区华侨华人联谊会会员们心系祖国,时刻关注疫情,多方筹措、采购国内急需的医用防护服、口罩、医用手套等物资。3月1日,第一批防疫物资搭乘比利时货运包机抵达国内。后期,他们又往国内运送3次共15万件防疫物资,包括防护服、体温枪、医用口罩等。许多防疫物资是侨胞们尽己所能,发动各方力量才购买到的。当时,不少物资价格昂贵,但大家毫不犹豫,采购后第一时间发往国内。
随着2020年春节假期的结束,不少回国过年的侨胞陆续返回意大利。由于疫情的严峻性,联谊会呼吁刚从中国回到意大利的侨胞自觉在家隔离半个月,但很多工人因条件不允许而无处隔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郑仕胜带领联谊会与艾米利亚华商联合会,向他们提供栖身之所,以解燃眉之急。在隔离期间,两个侨团还提供洗漱用品及防疫物资、一日三餐。在他的带领下,联谊会全体会员齐心协力,共同抗击疫情,共渡难关。
后来,意大利的疫情形势也越来越严峻。联谊会向博洛尼亚地区的华侨华人赠送了6000余份中药,仅从国内发出来的邮费就花了1万多欧元。
郑仕胜有6个子女,都在意大利出生。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孩子们的瑞安话说得很溜。大女儿成绩优异,打算近期报考浙江大学或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其他几个孩子也表示,有机会的话想回到中国继续深造。
郑仕胜说,两年前,年迈的父母就已回乡,目前在家陪伴104岁的奶奶安度晚年。他现在正值壮年,还在为事业打拼,等孩子们都成家立业后,他也要跟妻子回瑞安叶落归根。
全家协力 事业有成
1972 年,郑仕胜出生于瑞安枫岭,家庭条件尚可,5岁时便跟随经商的父母去了福建。1991年,19岁的他随父母一起移居意大利博洛尼亚市。
博洛尼亚地处意大利中北部,是意大利的交通枢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是意大利最早的华侨聚居地之一,上世纪30年代开始就有为数不少的华侨来到这里谋生。目前居住在博洛尼亚的华侨华人约有1万人,另有3000多名中国留学生。当地华侨华人主要从事餐饮、箱包生产、超市、批发、物流、旅游等行业。
“和别人相比,当年我出国时的条件不错,有不少亲戚已在意大利,提供了不少便利。”郑仕胜说,父亲年轻时在村里做过裁缝,手艺不错,出国后先在服装厂帮人做衣服,有了积蓄后就自立门户。
初到意大利,郑仕胜深感语言不通寸步难行,就埋头苦学意大利语。好在他有初中英语基础,再学一门外语有一定优势。半年后,他便能与意大利人正常沟通。有了语言傍身,他负责起了工厂管理和对外销售。
1994年,工厂接了一张订单,至今仍让郑仕胜印象深刻。当时,他和当地一家小公司的经理搭上了线,谈成订单,因交货准时和质量过硬,赢得了对方信任。后来,从简单款式到品牌加工,对方都交由郑仕胜的工厂生产。让人惊喜的是,这家毫不起眼的小公司如今已是上市公司,而郑仕胜仍旧是他们的合作伙伴。
经过长期积累,郑仕胜的工厂从200多平方米变成了2000多平方米,主打高端成衣制作,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口碑。
加入侨团 服务侨胞
在事业上有了一定成绩后,郑仕胜开始想要为侨胞多做些事。
2000年,他加入旅意中区华侨华人联谊会。从会员到理事长、执行会长,他兢兢业业为联谊会做了大量工作。2019年,他出任会长,任职期间多次举办各类活动,发挥侨团作用,团结服务侨胞。
旅意中区华侨华人联谊会成立于1971年,迄今已走过了50年,是在意大利成立最早的侨团之一。郑仕胜说,联谊会一直秉承爱国爱乡的创会宗旨,致力于中意文化、经济交流。
近年来,联谊会在郑仕胜等人的带领、组织下,加强与当地政府的联系,积极开展各项慈善公益活动,帮助困难侨胞,积极配合中国驻米兰总领馆和国内涉侨部门工作;团结兄弟侨团,努力为侨胞服务,维护侨胞的合法权益;积极响应和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支持祖国和平统一事业,为中意友好和经济建设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联谊会会员们还积极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做中意友好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牵念祖国 共战疫情
人物名片
郑仕胜,1972年出生,瑞安高楼枫岭人。旅意中区华侨华人联谊会会长、瑞安侨商会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