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7版:最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献血法》实施23周年
献血量超43吨!
献血人次逾15万
扫一扫,看图文

    ■记者 黄丽云

    今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23周年。据统计,自1998年10月1日实施无偿献血以来,我市累计献血155618人次,献血量达43.17吨。在实施无偿献血的第一年,我市共有1696人参加献血,至2020年献血人数已增加到14230人,增长约8.4倍。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等因素的影响,我市的无偿献血工作进展相对滞后。不过6月中下旬以来,各乡镇街道积极开展团体预约献血工作,至8月底完成任务率已达64%。目前,我市采供血工作已步入正轨,未出现季节性供血紧张状态。

    各种成绩的背后,有着一群无名英雄在支撑,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无偿献血志愿者”。他们是普通而平凡的人,却像灯塔般,照亮了他人的生活;他们在平凡中创造伟大,在奉献中谱写新生;他们用自己的“锦上添花”,为他人“雪中送炭”。

    家住上望街道东安村的孙玉娟是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今年49岁的她已坚持献血21年,献血量超1万毫升,曾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我从2000年开始参与无偿献血。当时流动献血车开到我单位附近,几个同事一商量,就一起去献血了。”孙玉娟回忆起第一次无偿献血的情况时说,献血之后,她发现对自己并没有什么影响,而且还能帮助到其他人,于是就开始坚持献血。

    “没想到这一坚持,已经过去20多年了。”孙玉娟说,只要身体状况允许,会一直坚持献血,她为自己能够帮助到别人而高兴。

    70后的孙昌星也是一位“献血达人”,今年他已捐献5次血小板。“对我来说,无偿献血就是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孙昌星说。2002年还在部队的他,完成了第一次献血。2005年回到瑞安后,他开始定期捐献全血。

    去年,孙昌星在市血站献血时,看见一位病人家属要给病人捐献血小板,但经过验血环节后,病人家属血液并不合格。看着无奈的病人家属,他上前说,“我试试!”

    就是这一次尝试,孙昌星从捐献全血开始转向捐献血小板,目前他已捐献2000多毫升的血小板,献血总量近万毫升。他还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以期能够以更多方式帮助到别人。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无偿献血者在献血救人的同时,也在弘扬着中华民族互助共济的传统美德,传递着人间真爱。”孙昌星说。而这正是他长期坚持献血的原因。据了解,孙昌星长期坚持锻炼,或骑自行车,或跑步,他希望自己能献血的时间更长久。

    对于今年40岁的林日蓬来说,献血已成为生活中的一件平常事。虽然他日常工作比较忙,但总会抽时间去血站献血。

    林日蓬在马屿镇工作,原本一直坚持捐献全血,2018年开始尝试捐献血小板。“主要是捐献全血的间隔期太长了,需要半年,而捐献血小板的间隔时间比较短,只需14天,这样就可帮助更多的人。”林日蓬说,因为捐献血小板一定要去市血站,往返需要小半天,因此他会在市血站发出当天急需血小板的信息时再去,以提升献血的成功性。

    据了解,林日蓬总献血量近1万毫升,他是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的获得者。他不仅自己积极参与无偿献血,还带动身边的亲朋好友一起参与。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市有近400人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累计献血量≧4000毫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百姓事
   第00004版:聚焦点
   第00006版:百姓事
   第00007版:最新闻
   第00008版:学周刊
   第00009版:玉海楼
   第00010版:公告
   第00011版:公告
   第00012版:公告
   第00013版:公告
   第00014版:公告
   第00015版:公告
   第00016版:公告
献血量超43吨!
献血人次逾15万
市血站呼吁广大市民
积极参加血小板捐献
瑞安日报 最新闻 00007 献血量超43吨!
献血人次逾15万
2021-9-3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