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7版:云江潮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风化雨五十载

    前天,我的老师王诚联系我,为他多年收集的《记者采访报道汇编》作序。面对老师的信任和期许,我遗憾平时忙碌的工作之余,疏于动笔,荒废了手中的笔杆子,顿感羞愧不已。

    厚厚的一叠文稿,汇集了各新闻媒体对王老师从事农科教五十余载的采访报道,是他几十年辛勤汗水的结晶。每篇报道边配有一段文字介绍,详细介绍了该篇报道的背景及社会反响等,像一则则小故事娓娓道来,可读性和趣味性都很强。

    王老师是我中专时的老师。他于1966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1968年开始,在新疆兵团农三师农科所从事棉田杂草调查与化学除草研究,1983年调入原温州农校(现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主要承担农学、园艺和园林植物保护等课程教学及新型农民农业技术培训,并长期担任学校组织的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及学生社团的指导工作。

    我认识王老师时,他刚好担任学校植保专业课的任课老师和植保协会的指导老师。那时他已是五十多岁的“半老头”,但他精神矍铄、精力充沛,讲课思路清晰,总是围绕着几个问题“抽丝剥茧”,内容从不重复。他还经常带领我们来到蔬菜基地、深入田间地头做实验,有时还赤膊上阵,手把手教我们田间除草、配置农药等专业知识。记得某个周末,我独自待在实验室里,用第二代灭鼠药——溴敌隆原药调配老鼠药,为了增加老鼠的食欲,又在配好的老鼠药里加入了饼干屑。于是,实验室里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我跟王老师开玩笑说:“我请你吃饼干吧?”王老师也不生气,和蔼地一笑而过。

    在毕业前的一个暑假,我在王老师的热心推荐下,大胆尝试承包了校外某一农场的果园田间管理,当时看着杂草丛生的果园,紧张得直冒冷汗。这时,王老师微笑着鼓励我,他说:“年轻人要越挫越勇,学会自己想办法。”在他的指导下,我坚持每天钻田头、查虫情、开处方,定期喷洒农药和除草剂,累得满头大汗。忙碌了两个来月,果然把果园打理得井井有条。由于每天顶着烈日劳动,开学时同学们都戏称我变成了“非洲人”。

    王老师从教二十年,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各行各业的专业拔尖人才,可谓桃李满园,但他从不自夸。退休后,又应聘担任温州市政府副食品办公室蔬菜流动医院、温州农网和瑞安市马屿庄稼医院等单位首席农业专家,继续跑田间地头开展农技服务,深受广大农民朋友信赖。

    一辈子坚持只做一件事不容易,一辈子做好一件事更不容易。《共产党员》杂志曾刊登题为《为农作物治病54载不言弃》的人物通讯,《温州晚报》刊登《入党54载“一辈子为农民服务”初心不变》等通讯,赞扬了这位平凡的老科技工作者的“不平凡”。《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温州花卉报》等报刊先后刊登了《助农专家田头把脉 传经送宝乐煞农家》《番茄也会得“甲流” 农技人员打“疫苗”》《防治红花檵木金龟子害见成效》等报道,详实地记录了这位心系“三农”的老专家不辞劳苦为农民排忧解难的感人事迹……

    回首王老师半个世纪为农民服务、甘于奉献的经历,恰似春风化雨,在瓯越这片热土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前几天,他来电说:“我已是一个耄耋老人,留给我的晚年岁月不多了。趁目前身体状况尚可,脑子尚清晰,将历年有关记者采访我的报道整理成册,也给本人晚年时光留下难忘的美好回忆。”我听后眼眶湿润了。

    时下正值深秋,秋意渐浓,丹桂飘香。我想只有桂花那素雅脱俗的品质,才会让人发自内心的钦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有话说
   第00003版:百姓事
   第00004版:家周刊
   第00005版:公告
   第00006版:公告
   第00007版:云江潮
   第00008版:玉海楼
敢心可嘉
春风化雨五十载
追忆塘下
校园回眸
瑞安日报 云江潮 00007 春风化雨五十载 2021-10-2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