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7版:云江潮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校园回眸
——此文献给原莘塍中学七一届同学

    在我的心里有两个地方最温暖,家和校园。的确,莘塍中学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是一个神圣而温暖的地方,那里留住了我们的童年,也留住了我们的青春,那里有我们美好的回忆,那里有我们启蒙的思想,那里也有我们儿时的玩伴……在那里我们学会了知识,在那里我们学会了技能,最重要的是在那里我们学会了做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温瑞塘河水,养育了代代莘塍人。

    清道光六年(1826),瑞安乡贤蔡朝柯、陈步云等人秉持“子中兴学”理想,选址温瑞塘河畔的莘塍下村,创办了让平民百姓也可就读的书院,取名“聚星书院”,院名寓意:德聚则星聚,寄托了五百里贤人汇聚的理想。

    1896年左右,缪天荣的祖父缪寿枢(字仲昭)在姨表兄弟孙诒让(字仲容)先生影响下,一个在县城一个在东区,积极投入兴办新式学校的工作。他们认识到,要振兴中华,首先必须造就人才,于是将“聚星书院”改办为聚星二等学校(即初等学习四年,高等学习三年)。

    缪寿枢在聚星二等学校当了三年监督(校长),后因当选为省参议员,学校工作无法兼顾,推荐薛里地方人薛潘勤继任。自书院改办为学校的数十年里,在东区一带,确实培养出不少知名人物(注:莘塍、塘下以前称东区)。

    1925年左右,聚星二等学校是七年制,1930年前后改为六年制,并命名为聚星小学。

    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根据上级指示,聚星小学内设“戴帽子”初中(瑞二初),即我们母校前身。1959年3月,瑞二初改名为“瑞安莘塍中学”,学校曾寄书请郭沫若、舒同题字。

    回顾世纪沧桑,心中不由得泛起层层激动的涟漪,在我们的同学中,以尤小平为代表的同学们以“坦诚微笑,默默奉献”的质朴灵魂,“风雨兼程,全力以赴”的坚实步伐,走向他们人生的高峰,也激励着我们不断追求美好的明天!

    尤小平:七一届四班同学,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华峰集团拥有员工11000多人,业务领域以化工新材料为主,金属、金融、物流、贸易、地产等产业为辅,坐拥三家上市公司。

    李荣光:七一届三班同学,鞋业领军人物,中国荣光集团董事长,获温州优秀厂长金鹿奖。

    张力成:七一届三班同学,瑞安市人民医院原院长,瑞安市十大青年精英,2001年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陈颖异:七一届二班同学,瑞安市人民医院原主任医生。瑞安市中医学会副会长,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老师。

    在我们七一届同学中,还有许多优秀同学的人生同样精彩纷呈,限于篇幅,这里不再列举,他们不畏劳苦、善于经营、敢为人先令我们感佩。

    半个世纪以来,风风雨雨,我们也早已华发丛生。沧海桑田,时代变迁,我们曾经的校园、操场、简陋的教室,都已不复存在(母校已于1997年搬入莘塍富民南路1号)。

    时光荏苒成蹉跎,当青丝已染白霜,我们花甲知非,上有老下有小,责任重压力大。午夜梦回,我们一直拥有最珍贵的校园记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有话说
   第00003版:百姓事
   第00004版:家周刊
   第00005版:公告
   第00006版:公告
   第00007版:云江潮
   第00008版:玉海楼
敢心可嘉
春风化雨五十载
追忆塘下
校园回眸
瑞安日报 云江潮 00007 校园回眸 2021-10-2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