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心如)昨日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瑞籍女科学家潘秀莲主要参与完成的“纳米限域催化”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和科技部审核,顾诵芬院士、王大中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4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6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157项,8名外籍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科技进步是国家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强大推动力,2000年,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国务院设立了五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昨日下午,记者向瑞安中学校办核实,1992届校友潘秀莲参与完成的项目“纳米限域催化”,名列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位,提名者为“中国科学院”,项目的4位主要完成人中,潘秀莲排名第二。
据了解,潘秀莲,女,博士,瑞安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018年获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现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能源基础和战略研究部副部长、博士生导师,主要致力于能源催化转化的基础研究。她和团队一起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国际上提出了碳纳米管催化协同限域效应的新概念,创建了合成气直接转化制低碳烯烃的新催化过程,发明了乙炔氢氯化非金属催化剂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面上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子课题,国际合作项目等。
多年来,深耕于催化基础研究领域的潘秀莲,至今仍孜孜以求、不忘初心。
早在高中时,她就着迷于化学世界的纷繁多姿,在这里她找到了放飞梦想的起点,探索着未知科学领域的奥秘,享受着收获知识的快乐。
在学生和同事眼中,潘秀莲性格内敛,对待科学问题严谨、执着。她说:“我们首先需要的是甘于坚守、永不言弃的决心,然后就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面对“如果能再一次选择自己职业”的问题,潘秀莲不假思索地说出“科学家”三个字。这颗初心,她从未动摇过。
(部分资料来源中国科协、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