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导致人们在生活及情感上对社区的依赖越来越小。设想下,如果我们居住在一个既能满足我们居住的需求,又有丰富的社区公共生活的现代共享社区里,这里有与我兴趣爱好相同的人、有很多我喜欢的主题文化活动,这里的人们很乐意相互帮助,且乐于分享彼此的思想或观点……因为这些,人们拥有永远也不会消失的情感纽带。
我市正在建设“共享社·幸福里”试点社区。笔者认为,不能把试点建设只停留在硬件建设和形象建设上,而应该在内容上、情感上、思想上给予更新和赋予。以忠义街社区为例,玉海历史文化街区(忠义街) 已有500多年历史。它不但是城市文脉、历史记忆、文保单位等文化聚集地,同时也是城市商业中心、人流集散中心。玉海楼、林庆云宅、利济医学堂、心兰书社等各级文保单位,陈葆善宅等10余处文物点和历史建筑,非遗馆、鼓词馆、收藏馆等场馆,分布在这条历史文化街区内。忠义街上还有矮凳桥、塔桥、塔儿头……这些点点滴滴记载着这条路的兴衰遗痕,浓缩了千百年来瑞安的历史、文化乃至情感,是瑞安这座千年古县不可替代的“历史隧道”。
那怎么把忠义街的历史、文化、情感和“共享社·幸福里”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多方面进行开展:公共文化娱乐方面,利用街内的各场馆资源,开展公益文化传播和公益娱乐活动;公共社区聚会方面,利用街内非遗馆、手作馆等业态资源,按居民兴趣开展公益兴趣沙龙;居民素质培训方面,充分整合利用入驻社区的各培训机构,开展社区居民公益培训;居民技术共享方面,部分老城区居民,或多或少都具备一定的技能特长,如电气技术、水暖技术、裁缝技术等,利用信息平台,提供免费或成本性收费服务;“共享”小屋设置方面,可将闲置物品共享,小到针线包、雨伞、玩具,大到烤箱、轮椅等;社会组织资源整合方面,整合现有资源,定期按需开展活动、提供服务,开拓出符合社区需求的精准服务;社区志愿者队伍培育方面,精心培育打造社区居民志愿服务队,鼓励热心居民担任“居民自治带头人”“社区领袖”参与社区活动的开展与协调;社区“云”共享方面,开发微信小程序,将上述的活动、课堂、公益服务、物品和设备的共享服务以及社区居民的需求在平台进行发布,还可根据居民需要开展定制化、个性化服务。
通过以上措施,有效整合社区资源,盘活社区中人力、社会关系和各种智慧以及文化等力量,使我们的社会交往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到传统的社区生活当中。这样的社区生活还可以给予居民“让陌生人成为熟人的可能”,建立起更广泛更牢固的人与人的连接,实现共建共享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