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2版:聚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永葆初心 奋楫笃行
——祝全市新闻工作者节日快乐

    今年11月8日是第22个中国记者节。近日,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评选出了12位“2020至2021年度瑞安市优秀新闻工作者”。他们一直在路上,奔赴下一起突发事件、下一场风雨里、下一次感动里、下一个不眠之夜,用新闻工作者特有的方式记录着、传递着瑞城最新故事。

    被称为“世界第一女记者”的法拉奇曾说:“我充满好奇心,渴望能够见识到整个世界,感谢记者这份工作,让我能够完成这个愿望。”谨此祝全市新闻工作者节日快乐,愿我们永葆好奇,奋楫笃行。

    严小章

    忙碌中前行

    屈指数来,我从事新闻工作已十二年。这一路,在忙碌中前行,我从懵懂新手熬成了“老兵”。

    我所在的全媒体时政中心肩负着采编要闻版重任,责任大,标准高,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23时、24时、凌晨1时……中心紧急任务、重要任务常有,加班加点也是中心同事们的家常便饭,甚至是“标配”。一个任务电话响起,哪怕是周末、深夜,或是在外陪家人,我们都要以最快速度到岗。

    记者这份职业虽然忙碌,但是也让我收获很多人生财富。因为这份职业,我有机会到过、采访过全市所有乡镇街,更加了解家乡这片土地 ;因为这份职业,我有机会记录一些标志性项目落地、开工、建设、投用,亲历这座城市日新月异;因为这份职业,我有机会远赴高原藏区四川阿坝县挂职,参与当地脱贫攻坚工作,见证我市对口支援工作。

    十二年,十二生肖刚好走了一圈。但,忙碌还在继续,我将在忙碌中前行……

    潘勤勇

    坚守党媒初心 践行移动优先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从一名传统采编转型到新媒体运营已整整五年。作为报社第一批进驻广电大楼融媒体中心的“先锋队”,我们坚守党媒初心,践行移动优先战略,全力守好网络舆论阵地。由我担任责编的“瑞安发布”清博指数排名连续多年保持温州各县(市、区)政务号前列。

    今年的疫情仍旧反复无常,“瑞安发布”微信推送权限持续保持每天六推的高强度状态,直到8月24日才恢复正常。“白加黑,五加二”是我们真实的工作写照。基本上,市里的重要活动,当天必须要赶出来,这非常考验沟通协调能力,也离不开记者和编审的密切配合。

    今年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采访是瑞安首届高楼畲乡“三月三”民俗文化节活动。当时,融媒体中心各部门联合出动,原创海报、视频直播、H5等新媒体技术齐上阵……在高楼镇民族村,我看到这样一句话:“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当下媒体融合,我们也需要进一步团结合作,推出更多精彩的融媒体报道,做大做强“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新型主流媒体平台。

    黄斌

    “不归人”的日常

    自2015年参加新闻采编工作以来,我从传统采编“小白”到新媒体“小白”,已经奋战在新闻岗位六年多。而从“小白”到“小白”的过程,每一项工作都是新的挑战,每一个报道和视频专题都是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过程,也是对自身业务创新能力的磨炼。

    今年,我与团队不间断奋战,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了《道德模范》系列报道、《蝶变!忠义街的前世今生》、《乡村大舞台》走进瑞安等系列短视频和《真实版伪装者》《蝶变让城市更美好》《十年耕耘绘出乡村美丽画卷》《三把金钥匙开启“共富路”》等多个全面展现瑞安人精神、瑞安经济社会建设新成就的视频专题。

    工作期间,深夜在办公室品尝着“爆肝”的滋味是常态,是夜间巡楼保安眼里的“不归人”。而“不归人”的日常便是不断挑战、学习、提升自己,以更佳的业务水平向每一位受众展现瑞安之“美”。

    这份职业虽光鲜,但也伴着心酸,但我为自己的这份职业感到自豪的同时又感到责任在肩。接下来,我将继续用我的镜头去记录、见证、展现“瑞安故事”。

    欧苗苗

    把新闻写到群众心坎里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作为一名从业十三年的新闻工作者,我深刻感受到了这句话的内涵。记者不仅要跑得勤,还需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清楚某一个新闻事件反映出来的中心问题。

    十三年里,我深入田间地头,来到工矿企业,走进社区街道,走近寻常百姓,用文字向群众传递最新的信息;我注重积累,博采众长,提升对新闻的敏感度,不断积淀自身能量,发挥媒体的正能量作用。

    一次参加全市重点项目进展汇报会时,我听到一位领导无意中说:“高楼有一干部自带盒饭下乡”。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觉得这正是走基层转作风的一个好素材。会后,我及时与单位领导沟通,顺利采写《瑞安农村指导员王照汉——自带盒饭下乡去》一稿,并被《浙江日报》采纳刊登;在“记者陪你办事”栏目中,我参与明察暗访,做好正面宣传,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果断予以曝光,深入查找根源,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我采写的《记者陪你办事 纪委监督追责》一文,获中国县市区域报新闻奖一等奖。

    黄丽云

    十三载新闻路,砥砺前行

    十三载新闻路,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不知不觉间,属于我的第13个记者节已悄然而至。十三年里,“新闻”一直与我相伴。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王克勤曾说过:“扎扎实实的调查采访永远是记者之第一要务,好作品是跑出来的。”的确,无论哪一类型的新闻都离不开扎实的采访和自己的思考。近年来,作为一名经济新闻记者,我“跑”了近百家企业,深入企业生产车间,了解其具体运营情况,对我市轻工、机械电子、针织、箱包、食品等行业的整体发展进行报道,为全市其他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更多可借鉴的模式。

    除了“跑”之外,对新闻线索的把握也很关键。今年9月份,在一次常规的采访中,我得知华峰集团一线工人最高年收入可超百万元,这是一个亮点,而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又是大方向。于是,我深入采访,刊发了《华峰集团打造全省非公企业产改试点的“新样本”,一线产业工人年收入最高可达100万元》一文,并被浙江新闻App头条转载。

    都说记者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我相信下一个13年,我仍然是一名热爱新闻、热爱新闻创作的记者。

    蔡晓静

    我喜欢出发

    我喜欢出发,在电台工作多年,我一直在前进的路上。二十六年的时间,我从未离开过一线岗位。虽是一名电台老播音员,但我始终怀揣第一次在话筒前的理想和激情,孜孜不倦、乐在其中。

    1997年,我以业余主持人的身份加入瑞安电台。因为不是科班出身,我一边工作一边在浙江传媒学院接受了三年的播音主持专业学习,自身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每年的温州市和浙江省的作品评优我都积极参与,屡有斩获。其实,每年的作品评优就是专业知识的“提纯”,每经过一次都能让专业有所精进。

    成为电台主持人,我也成了一个幸运的人。因为工作不仅仅是工作,更是兴趣和爱好。电台的节目都是日播,每一期节目都是一个新的开始;电台的主持人“采编播一体”,集记者、编辑、主持人为一身,一个人就是一个栏目组。只要你愿意,到处都有可学可精之处。这是一份忙碌且充满挑战的工作,让人充实快乐。

    二十六年前,当第一次戴上耳麦打开话筒,我就认定:我要干一辈子!接下来的岁月,也必定不忘初心,奋力前行!

    潘鹏程

    做新时代的媒体人

    “以笔尖记录时代,用镜头见证发展。”今年是我从事新闻工作的第六个年头,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从小就是看着报纸、电视长大的,最终却融入了新媒体的浪潮中。我们经历了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巨大变化。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们也要重新审视记者这一身份,思考怎样才能做一名好记者?我们更应该把每一次采访都当作是一次学习和修行,带着最纯粹的心,做最纯粹的事;同时必须努力提升自己,才能拥有应对挑战的能力。

    作为记者,看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在报纸、电视上;看不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在采访的路上。我们活跃在人民群众之中,穿梭于社会万象之间,传播党的声音,传递民情民意,记录着城市发展的每一个脚印,抒写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媒介的形式一直在“改变”,不变的是我们为民服务的“初心”。

    蔡伟

    忙碌和激情常在

    时间过得真快,从2012年到2021年,也就一眨眼。“12”和“21”两个数字,许是对工龄的别样浪漫。岁月很快,记忆走得慢,那些心动的瞬间、温馨的时刻,还历历在目。

    新闻工作者相较于其他职业,似乎一直在“跑”。为了时效和时间在跑,为了一个期待许久的画面和运气在跑。运气差的时候,两项都跑不赢,灰头土脸是常态。

    新闻工作者相较于其他职业,似乎一直在“干”。特别是电视新闻记者,节假日大家都在休息,我们正在忙;抗洪抢险,不可抗力,大家都在避险,我们冲在前线。变化无常,付出和风险也常相随。

    但停下脚步,看到播出的每一篇报道,看到它们发挥的社会效益,一切都释然了。下一刻,一个崭新而紧迫的任务,让彼此都奔走在赴前线的路上,而每个人的脸上满是激情。

    我热爱这份事业。

    陈异俗

    写更多有活力的新闻

    “选择做新闻,就选择了责任和担当。”我们因为使命必须在路上,因为职业必须在现场,因为责任必须随时待命,不惧日晒不怕风雨,追求真相、发现美好,传递正能量。

    尽管如此,我依然感谢记者这份职业,它让我有机会见证并记录瑞城发展的点滴,感受人性的温暖和美好,体会到人生的精彩;也让我在采访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成就更美好的自己。三年半的新闻从业生涯,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记者这份职业的魅力,并深深爱上它,享受它给我带来的充实与快乐。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新闻的道路上,我会践行着最初的诺言,用笔头记录真实,用文字传递力量,用新闻传递价值,写出更多有活力的新闻。

    王鹏程

    脚下有泥,心中有情

    在别人看来,记者是一个非常体面的工作。其实,记者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当面对新闻事件时,记者要迅速反应并全身心地投入。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的路多了,就多了一些历练,多了几分沉淀,才让我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有人说我高产,其实是在别人休息时,我在忙活。我走过田间地头、大街小巷,用心记录历史,传递感动。新闻工作就像是登山,只要你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不懈的创新精神,眼前总会有一座又一座山峰等着你去征服。

    我深深懂得,社会对新闻工作的尊重和认同来自这份职业的特殊性,更来自新闻工作者的自律和职业道德操守。我会时刻不忘身份,落笔不忘职责,把握群众脉搏,捕捉群众喜闻乐见的好新闻,始终保持为瑞安改革和发展呐喊、高歌的热情。

    徐寿钏

    永远在路上

    职业选择了记者,就是选择了奔走和担当。从事新闻工作十九年来,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永远在路上,用心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辛苦中担起职责,笔触下守望道义。

    不管是炎炎烈日还是狂风暴雨,我们奔走在新闻现场;不管是周末还是节假日,我们坚守在岗位。记者这个职业不仅辛苦,还充满了风险。特别是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记者而言是一场大考。当时我们一线记者集体签下请战书,在关键时刻体现了记者的勇敢和担当。不管是到武汉返乡人员家中,还是在感染科采访出院人员,我一直冲在一线,用纸笔与镜头记录着战“疫”故事与暖心场景,多条抗“疫”新闻在央视、浙江卫视等媒体播出。

    我始终认为,作为记者,讴歌时代、弘扬大爱是我们的使命和担当;我们必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一步都不能停。我要努力当好一名时代的记录者,用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去感知和书写这个伟大的新时代。

    陈浩

    在新闻事业道路上

    不断前进

    2012年,我怀着对新闻的无限憧憬,成为新闻工作者中的一员。

    九年的从业经历里,我一直奔波于新闻一线,穿梭于社会万象之中,品味着其中的酸甜苦辣。

    一路走来,我对这份工作也有了自己的理解:笔中有温度、心中装道义、肩上扛责任。

    记者是一份光荣神圣的职业,我们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观察者,更是记录者、参与者。在这个不断创新发展的时代,新闻形式、新闻载体、新闻风格每天都在变化,我将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这份职业中,多去学习、去发现,用笔和镜头去发现美好,去记录温暖。

    新闻时时刻刻在发生,我会不忘从业初心,牢记新闻使命,在新闻事业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聚焦点
   第00003版:聚焦点
   第00004版:最新闻
永葆初心 奋楫笃行
瑞安日报 聚焦点 00002 永葆初心 奋楫笃行 2021-1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