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2版:最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现具体问题456个,已完成整改439个
“找寻查挖”专项行动交出高分答卷

    通过生态技术改造和综合整治,昔日的“乱点”河道成为当地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农污处理站点经过“微园林”改造,摇身变成网红打卡景点;村民筹资100多万元治水,曾被污水和垃圾包围的名人祖墓,重现当年“清水团团”景象……

    为进一步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根据浙江省、温州市“五水共治”找短板、寻盲区、查漏洞、挖死角专项行动工作要求,我市专题部署“找寻查挖”专项行动,对全域水环境开展全面体检,继而开展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从今年4月份开始,为期6个月,主要查“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成效、城镇污水处理短板、饮用水安全隐患、违法违规排污现象、劣V类及黑臭水体反弹等十项内容。

    我市乡镇、街道迅速展开自查、互查,市治水办成立督查组,每日深入一线督查,确保工作开展全覆盖、无死角。目前,全市通过自查、互查、督查,发现具体问题456个、重大问题10个,已完成具体问题整改439个、重大问题整改2个,正在按时有序推进剩余问题的整治。经过持续治理,我市全域水环境质量大幅度提升,“找寻查挖”专项行动交出高分答卷。

    近日,记者走进塘下、潘岱、云周等镇街,看看“找寻查挖”专项行动中发现并整治的重点、亮点项目。

    塘下镇西岙新开河:

    生态赋能+综合施策,“乱点”变“亮点”

    河水清澈,河岸植被茂密,村民三五成群在河畔小路上散步,有的则静坐在生态河畔的景观石上观赏美景、享受冬日暖阳……这是昨日记者在塘下镇西岙新开河河畔看到的景象。

    西岙新开河位于塘下镇西岙村,西起大罗山南侧,东至西岙龙西路,全长约400米,是一条“断头河”。近年来,虽然河道经过整治,但仍存在“反弹”现象,河道内淤泥堆积、河水浑浊,河岸两侧垃圾乱堆放、违建乱搭建。今年5月份,塘下“找寻查挖”专班人员自查后,作为专项行动发现的重大问题上报市治水办。该河道治理情况引起市委市政府及塘下镇高度重视,市、镇两级主要领导赴现场调研指导,要求立即开展整治工作。

    塘下镇相关部门、办事处积极响应,综合施策,以西岙新开河为重点,第一时间谋划启动西岙村环境综合提升工作,组织清理西岙新开河沿岸垃圾,拆除沿河涉水违建,检查整治雨、污检查井及管道,排查入河污染源,启动河道生态护岸工程。同时,该镇加速推进河道周边工业点“污水零直排”建设,全面推进河道两侧高标农田打造,杜绝岸上生活工业污染源直排入河、农业污染源渗透入河。

    目前,西岙村环境综合提升工作相关子项目均已完成,如今的西岙新开河成为周边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现在河边环境挺好的,水下还种了一片‘森林’。”家住附近的李阿姨说,以前河边堆满垃圾,村民都捏着鼻子绕道走,现在她经常带上孙子来散步、玩耍。

    据了解,为了改善河道的水下生态环境,该镇开展西岙新开河生态护岸工程时,采取最新生态技术,打造“水下森林”,即在河内投放“食藻虫”等控藻生物,种植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套养罗贝、鱼虾等功能性水生动物,构建起一个自我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水体生态系统,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美化河道的目的。

    潘岱街道农污处理站点:

    “微园林”造景,“终端”变“景点”

    走进潘岱街道曹岙村,村口不远处的一座微型公园格外引人注目。公园里,红砖铺就的小径弯弯曲曲延伸入山谷,两侧是大片绿地,草色青青,灌木葱茏,还有不少桃树点缀其间,古色古香的长廊、红白相间的小风车、原木色的立体观景台,让微型公园显得更加精致。很难想象,这个精致的微型公园竟是曹岙村一处污水处理终端——曹岙村1号农污处理站点。这是本次“找寻查挖”专项行动中发现的一大亮点项目。

    据悉,曹岙村1号农污处理站点初建于2017年,日处理能力40吨,服务当地农户120户。过去,曾有不少村民反映该站点有异味,影响美丽乡村建设。为此,潘岱街道对该农污处理站点进行改造提升,并充分考虑村落山地的特征,采用“微园林”造景手法,探索建设村落景区污水处理示范点。

    “改造后,农污处理站点变成了微型公园,终端设施就在公园的立体观景台下面,走近细闻也没有异味。”潘岱街道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说,该站点改造时不仅在终端设施出水口增加紫外消毒设施,还将终端景观提升与村落环境建设相结合,在项目设施改造时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管网接户实现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改造后的处理设施采用AAO工艺,污水处理效果更好,出水执行浙江省《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973-2015)二级标准。

    近日,该站点还作为村落景区污水处理示范点建设案例,被列入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1年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秀案例选编》。

    云周街道繁荣村“水团团”:

    全民共治,“污水团团”变“清水团团”

    在云周街道繁荣村村级工业集聚点旁边有一处高地,埋葬着清代清官林培厚的祖父母,旁边种着青松、翠柏等树木,四面被清澈的溪水团团围住,溪渠两岸有青石护栏,还有一条宽约6米的游步道环绕四周,因此当地人称这里为“水团团”。

    然而,半年前这里还是被污水、垃圾和违章建筑团团包围的脏乱点,是本次“找寻查挖”专项行动中发现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水团团”被提上整治日程后,云周街道办事处、繁荣村高度重视,倒排时间表,对“水团团”及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组织清理溪渠垃圾19车、拆除涉水违章920平方米,排查直排入河污水管道和混排入河雨水管道4处,整治管道398米,同时启动溪渠清淤、引活水入溪和溪渠驳坎、护岸等工作。近日,整治提升工作进入收尾阶段,“水团团”边的游步道已经有不少村民散步、休憩。

    值得一提的是,在“水团团”及周边环境整治项目推进过程中,繁荣村民积极参与,主动清理家门口的垃圾,拆除自家违建,并自发筹款100多万元用于“水团团”环境提升工程,同时组建项目监工队,全程紧盯进度、严把质量关。

    “民间力量已成为我市推进‘五水共治’工作的重要力量。”市治水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积极调动、凝聚民间力量参与治水,推进政府出资、政企联合、村民共筹“三管齐下”,多元探索强化治水人力、财力投入,掀起全民治水浓厚氛围,让保护河道、爱护环境和参与治水工作成为全民的自觉行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云江潮
   第00004版:财富榜
“找寻查挖”专项行动交出高分答卷
南滨新乡贤联谊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瑞安日报 最新闻 00002 “找寻查挖”专项行动交出高分答卷 2021-11-2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