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丽云 通讯员 王正 文/图
日前,市企业家协会组织40多家企业相关负责人赴福达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达”),参加第十二期“学标杆、促升级”活动,通过企业间的互看互帮互学,推动企业提质升级。
据了解,自1994年成立以来,福达始终以工匠精神专注于电接触材料行业。眼下的福达已成为行业主要的产品标准制定者之一,先后负责或参与起草、制定、修订了48项国家或行业标准。
活动中,企业家们仔细了解了福达的生产、管理等相关情况,对其创新模式和企业文化赞赏不已,纷纷表示此行受益匪浅。
【他山之石】
福达深耕细分领域 小材料拥有大格局
在电接触材料这个细分领域,福达持续深耕,让触头的性能变得越来越强大,比如电动车上用的触头,对性能和精度的要求特别高,福达的研发人员对此做了很多创新性的研发。
这种深耕被福达的董事长王达武形象地称为“在1米宽的细分领域,做到100米深”。正是因为这种坚持,福达目前已位居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目标要成为电接触材料领域的世界一流企业。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发动机”
走在福达电气组件一体化事业部的焊接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抢时间、争速度、赶进度,全力以赴抓生产。
“我们不愁没订单,愁的是订单赶不出来,客户一直催。”王达武说。订单纷至沓来,离不开福达的“苦心修炼”。
材料行业深似海,材料虽小却需要大量的技术、工艺、装备去支撑。“好产品的基础是好的零部件,好的零部件要靠好装备在技术研发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在王达武看来,研发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发动机”。
创新存在于福达的血液里。福达很重视研发工作,建设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平台,着力攻克一批核心技术和产品。
目前,福达集聚了一批来自欧洲、日本、国内的行业顶级专家,现有中高端人才50余人。“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人才为强企之本,广聚四海贤才,努力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王达武说。
此外,福达还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业内一流的熄灯车间、无人工厂,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降成本提品质减消耗,切实增强竞争力。
27年来,福达积累了大量触头材料相关配方研制与制备的技术诀窍,并拥有了一系列相关发明专利。目前公司已拥有发明专利约60项,其中还包括1项国际发明专利。福达生产的银合金/铜铆钉型复合电触头产品,被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确定为“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铆钉型电触头产品获得浙江制造品字标授权。
如今,福达在巩固与扩大正泰电器、德力西、宏发股份等国内中高端客户销售的同时,加大国际市场的开发。近几年,公司相继通过了施耐德、ABB、欧姆龙、泰科、奔尼迪克特等国际电器电子知名企业的供应商体系审核和认证,并开展了业务合作。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未来公司在国际市场份额将有明显的增长。
深耕,打造核心竞争优势
铆钉、片材、带材、异型材、触头组件……在福达的产品展示厅里,满是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电触头及触头组件。这一颗颗看似不起眼的小电触头,用处却十分巨大。
从大里讲,高铁信号控制系统里需要电触头,往小里说,日常热水壶烧开后的跳闸也需要电触头。电触头也因此被称为电器的“心脏”,起着电流的接通和分断功能,承担着信号传递的功能。智能楼宇、自动化系统、航空航天、军工舰艇、铁路轨交、深海探测以及新能源等领域都可见到它的身影,业内人士更是用“上天入地”一词来概括电触头的应运。正是如此庞大而广泛的应用市场,催生了福达的诞生。
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的电接触材料几乎全部从国外进口。当时,负责销售的王达武在产品售出后因两个小事故被客户投诉,从此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制造出自己的触头材料,为民族工业争光。
做到简单的“来料加工”容易,但要从材料配方等角度深入到电接触材料的核心生产环节,却非一朝一夕之事。事实上,王达武并非科班出身,但是凭着一股子韧劲,他与当时的合伙人共创了福达,从9个员工时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如今发展成1000多人的团队。
为什么能坚持这么久?王达武的回答朴实而中肯:“因为这个行业太专业了,不用心做不起来。”电接触材料的技术核心包括产品配方与制备工艺两部分,其直接形成企业专利技术,对行业新入者而言,构成一定的技术壁垒。
“后疫情”时代面临新形势,对福达来说又是一场机遇与挑战。王达武说,从国内来看,全面启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重点的“新基建”,既强调投资拉动,更强调创新引领,新一轮投资高潮即将到来。
目前许多新兴行业的发展都要以电接触材料为基本支撑。例如,智能电网及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低压电器用电接触材料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互联网+”、智能家居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进,为低压电器用电接触材料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福达始终保持着超高洞察力以及更好地满足市场和消费需求的服务之心,这也是福达的核心竞争力。接下来,福达积极利用“实体经济平台+金融资本+人才资本+资本市场”,深耕细分领域,打造电接触材料行业全球引领者标杆。
【学习标杆】
向榜样学习 促自身发展
活动中,企业家们参观了福达三厂电气部件事业部和福达二厂展厅,仔细了解该公司的企业文化、发展理念等相关情况。交流中,企业家们各有各的视点:有人关注福达的企业文化,有人关注其企业愿景,还有人关注人才培养与科技投入……虽然关注的侧重点不同,但大家都颇有收获。
浙江邦泰机械有限公司
总经理吴云:
要读懂一个企业的文化,创始人无疑是一个最好的观察“窗口”。若用一个词归结福达如今取得的成就,王达武选择的是“坚持”。在电接触材料这个小小的领域,福达持续深耕27年,这种“坚持”值得所有企业家学习。
福达为传统制造行业树立了一个学习“样板”。其科技研发能力很强,在工艺技术和模具方面颇有特色。尤其是董事长王达武作为企业负责人,他的价值观也很让人尊敬。他认为,产品的质量重于产量,责任重于利益,品牌重于利润。正是在这种价值观的引领下,福达才有了如今的发展。
浙江奔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林继业:
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是人,福达管理者有眼光,找到了发展的突破点。坚持“1米宽,100米深”,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很值得学习,我觉得这是成为百年企业的基础。
要做到坚持“1米宽,100米深”,就需要聚焦资源,立足“1米宽”的生意,做出“100米深”的壁垒,需要创新为先,长期的研发投入。一旦形成壁垒,公司商业模式就“变轻”了,竞争对手无法跟进,未来即可不断占据新的市场。
赛纳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陈元峰:
智能制造是企业创新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赛纳集团作为鞋革行业的一员,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此次活动,我就是带着学习交流的目的来的。在参观中了解到,福达全资子公司浙江晋达柔性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柔性自动化产品研发。希望后期能加强沟通,看看晋达与塞纳能否有合作机会,为塞纳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如果效果好,可以加以推广,以此推动传统制鞋产业向智能制造化转型升级,增强鞋企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浙江香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李新祥:
福达在精益管理方面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也很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发挥了基层员工的能动性,提高粉末产品生产效率、降低在制品库存、缩短银石墨生产周期等精益项目在员工的智慧下,一一得到解决。
做精益管理,有“做了”和“做好”之分,两者虽仅一字之差,却有本质区别。福达告诉我们,精益项目要做得到位,就要精益求精地“做好”:各生产单位负责人要“真正热爱我们的工厂”,要有“处女座”的性格,用挑剔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并加以改善,管理者则要下沉一线,了解真实问题,用精益思维找其根源,还要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鼓励员工积极参与。
精益,永远在路上,改善,永远无止境!
浙江长城换向器有限公司
行政总监陈凤仙:
走进福达的生产车间,地面几乎一尘不染、设备整齐清洁、工人精神饱满,完全是一个现代化、精细化的制造企业。这完全颠覆了我们对劳动密集型电气企业的印象。
规范化的管理、智能化的加工、国际化的定位……值得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我要把福达的先进之处都带回去,然后慢慢梳理、消化。如果下次还有机会,希望能再去福达参观,相信每次参观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江南铝业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张彬彬:
这次去福达公司参观,我感受良多。福达董事长王达武的发展思路、管理理念以及用人观念,也是我比较欣赏和赞同的。
矢志不渝地做好一件事情,这样才能做精做好,办企业也一样。现代企业要做大做强做精,离不开人才。未来企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所以,选人用人非常重要,看得出来,王达武是一个惜才之人。
协会这次举办的活动很有意义,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对我们十分有帮助,希望以后此类型的活动可以多多开展。
浙江瑞星化油器有限公司
工艺部长薛蒙息:
这几年,王达武接连带队出国学习,通过向全世界优秀的企业学习,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断缩短差距。参照美国的企业,他们发现自己的科技力量不够;参照德国的企业,发现他们发现自己的工业制造不够严谨;参照日本的企业,他们发现自己的管理还不够精细。
他们这种对比找差距的学习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看到了他们智能化的生产过程,也了解到他们的子公司正在从事的柔性自动化产品研发,而我们企业正需进行智能化改造,希望能合作成功。
奥光动漫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郑建丽:
温州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温州模式更是一张金名片。但近年来温州企业优势削减,发展停滞,在这种情况下,多数企业渴望转型以期有所突破,奥光亦然。
这次福达之行,受益良多的是看到福达在拥抱资本市场后利用外力快速做大做强,同时又不忘深练内功,夯实基础,做好专精特新,从而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对此我深受启发:我们无法把握瞬息万变的市场,但对行业坚守的执着,定会如福达一般在历经艰辛后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瑞安市中泰线路器材有限公司
总经理戴风燊:
同为制造业,在参观了福达的车间后,让我感触良多。一直以来五金制造车间给人都是脏乱差的印象,但福达却已经做到了无尘车间,并有agv机器人协同,整个车间做到了高效、整洁、明亮。另外,福达的智能化生产和柔性制造,都让人印象深刻。我将取其对自身企业具有可行性的方案,深入学习,促进企业的升级发展。
交流会上,王达武介绍福达27年的进程,表示要并力争做到“世界看中国,中国看浙江,浙江看温州,温州看福达”的愿景,一步一个脚印迈向全球电接触材料领导者,格局之大,令人钦佩。
【评 论】
日前,市企业家协会再次组织了“学标杆、促升级”活动,通过企业间的互看互帮互学,推动企业提质升级。40多家企业相关负责人实地调研、交流学习,收获颇丰。
“在家冥思苦想半年,不如出去参观一天。”“走出去看看”作为企业素质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企业管理者只有一次次“走出去”,才能领略到先进企业创业经验和管理理念,为企业之间搭建相互学习、交流、合作的平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企业管理者只有用心把握住每一次“走出去”的学习机会,才能把企业文化建设、战略规划与精益成本管控等先进经验“学回来”,用于应对各种困难挑战,并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实现企业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