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李秧 记者 孙文静)近日,我市警方打掉一个“跑分”团伙,抓获5名犯罪嫌疑人。
所谓“跑分”,就是通过银行卡或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账户,为不法分子代收款,有偿帮助转移涉赌、涉诈等“黑金”,随后赚取佣金的不法行为。
10月底,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在工作中发现,本地有多个银行账户接收、流转涉诈资金,其中大部分是来瑞务工人员的银行账户。经过摸排,民警发现这些人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诈骗,却都在他人指示下,参与所谓的“跑分”。
不久,一个以池某飞、池某金等人为首的“跑分”洗钱犯罪团伙逐渐浮出水面。据查,当上家有要求时,该团伙就会招揽、租用他人银行卡、支付宝、微信等账户,帮助上家接收钱款、取现,这些钱款无一例外都是涉诈资金。仅9月份,该犯罪团伙累计作案30余起,涉案资金流水超过200万元。
11月11日至18日,警方在莘塍、塘下等地抓获池某飞等5名团伙成员。经查明,从9月份开始,池某飞、池某金为了非法牟取暴利 ,拉拢胡某、巫某、梁某3人作为介绍人,并通过3人招揽在瑞务工的四川老乡充当“卡农”(银行卡等账户提供者),逐渐形成组织者、介绍人、“卡农”多层架构的“跑分”犯罪团伙。
每次“跑分”,5名团伙成员都能获得流转金额5%的提成,“卡农”也能获得200元至800元不等的报酬。但每次作案后,“卡农”的银行账户往往会被警方冻结,胡某等人只能不停招揽“新人”入伙。因贪图小利参与“跑分”的“卡农”们发现银行卡账户被冻后,都后悔不已。被抓后,胡某坦言:“为了几万元,自己要坐牢,全家的储蓄也都被冻结了。”
目前,池某飞等5人因涉嫌帮助网络犯罪活动罪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警方提醒:市民必须警惕“跑分”陷阱,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信息,切勿因为眼前小利而出售、出借个人微信、支付宝账户信息或银行卡,一旦被不法分子用于诈骗、网络赌博或其他违法犯罪,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1.信用惩戒:违法违规将被记录到个人征信报告,在一定时间内影响相关人员的贷款和信用卡申请。
2.限制业务:5年内暂停相关单位和个人银行账户非柜面业务、支付账户所有业务。
3.严管账户:银行和支付机构5年内不得为相关单位和个人新开账户。惩戒期满申请开户的,银行和支付机构将加大审核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