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5版:有话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头甜”,甜在合作共享同富裕

    “甘蔗老头甜”,越吃到老头越甜,怎能“两头甜”?眼下甘蔗成熟季,果蔗之乡陶山镇的甘蔗种植专业户抱团种甘蔗收获亿元产值,享受“一根甘蔗两头甜”的丰硕成果(详见本报12月7日第1版报道)。

    过去,大多蔗农都是“单干户”,单打独斗忙田头,辛苦收成的甘蔗还要担心销路,如果自己拉出去卖,一天能卖出几十根算好的。即便城市大街小巷的水果门店,零售的生意也不过如此,要想卖掉一大捆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更何况亩产4000多根的量,如果让一个人去销那要何时。独马不成行,独木不成林。很多时候很多事情,还是要讲“人多力量大”,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

    陶山镇16家甘蔗专业合作社成立了陶山镇甘蔗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这证明,农户再抱团,带来的联合互助和规模效益,很好地解决单个合作社都办不了、办不好、办了不合算的事,让农户抱团共享甜蜜事业。若让个人单干,就不可避免出现以往大量上好的瓜果蔬菜烂在田间地头的“伤农”事件。

    现在,陶山镇的农户沉浸在普尝“两头甜”的喜悦中。这甜,就甜在合作共享上。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起,散户有了一个协同作战的群体,农户共用机械农具,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作效率;16家合作社再抱团成立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使1500多户、3000亩蔗地有了高手集中管理,产值超亿元。联合社的规模效应和团体力量,使之与物流公司谈判更有底气,销售旺季社员可享受平均下浮35%的物流价格;在与农商行、公司分别签订金融、农资购销等方面战略合作协议后,192名社员拿到3000万元整体无担保抵押授信,享受总额达600多万元的优质化肥以批发价送货上门,节约成本40多万元,大大减轻了农户的投资负担。

    更可喜是,这“两头甜”吸引了不少头脑灵活的年轻人返乡。像在海外闯荡过生意场的“85后”沈建君,加入合作社注册了甘蔗商标,通过快手、抖音直播销售,每天可卖三四百箱甘蔗,“销量好的话,达到4000多箱”。与很多畅销的精包装果蔬一样,甘蔗也不再是传统的一根根、一捆捆卖,而是洗净切成短支装入漂亮、有地域特色的拎式纸箱,在线上线下广拓销路。如运送甘蔗的大卡车候在田头,直播带货的网红也在田头。

    “两头甜”,甜在陶山镇甘蔗联合社社员的心头,也甜在走合作共享、共同富裕道路的广大农民心头。甘蔗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对农业生产及其农副产业的发展具有示范效应。在广袤农村,就是要引导和带领更多农民种植户走共同富裕之路,让他们的美好幸福生活,像挺拔的甘蔗那样节节高,像吃甘蔗那样越吃越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百姓事
   第00004版:最新闻
   第00005版:有话说
   第00006版:广告
   第00007版:学周刊
   第00008版:家周刊
“两头甜”,甜在合作共享同富裕
满分换烧饼
守护青少年的“梦乡”
购物成瘾
瑞安日报 有话说 00005 “两头甜”,甜在合作共享同富裕 2021-12-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