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蔡玲玲 通讯员 孙晓波
2007年10月16日,林可锋在玉海广场偶遇了一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公益宣传活动,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中华骨髓库。在非血缘关系里,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概率非常低,只有十万分之一甚至五十万分之一。经过漫长的“等待”,2018年4月他接到初筛匹配成功电话。“我愿意捐献。”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好事多磨。直至昨日,林可锋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注射了第一针动员剂,真正开始启动了捐献。在赴医院之前,市红十字会为他举办了简短而隆重的欢送会。“当我成为志愿者之时,就已决定为这个承诺负责到底。”他这么说。
推掉所有聚餐,滴酒不沾
2018年4月10日,林可锋第一次收到市红十字会初筛匹配成功的通知,他几乎不假思索就答应了。
“惊讶之余,更多的则是欣喜。”林可锋为此调整作息、均衡膳食、健康运动,但是由于对方的原因,那次捐献不了了之。
没想到,3年之后,那次“未完成”的捐献再次启动。今年5月份,林可锋通过高分辨匹配;9月份,通过体检。为了这次能够成功捐献,他更加小心谨慎。数月前,他就推掉了所有的聚餐,日常保持清淡饮食,滴酒不沾;每天保持适度运动,快走或者慢跑。
林可锋此举也得到了妻子的支持。他的妻子是一位中学教师,平常工作忙碌,在这段“特殊”时期里,她默默协调自己的工作时间,包揽了家务事,“伺候”丈夫吃好喝好休息好,保证健康的身体完成捐献。
林可锋笑称:“这些日子,我在家享受的是‘国宝级’待遇。”而他妻子告诉记者,“这是丈夫一直以来的心愿,我会支持他完成心愿。”
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2018年那次捐献没有完成,这次要捐献的对象仍然是同一位白血病患者。“时间跨度这么久,今年我们再启动捐献工作时,他又是毫不犹豫地答应,而且肯定地表示家里都十分支持。这真的很难得。”工作人员说。
一直握着“好人卡”的优秀民警
1977年出生的林可锋,1996年入党,1998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为市公安局信访科副科长,二级警督;曾荣获个人三等功1次、嘉奖13起,荣获浙江省公安机关优秀共产党员、温州市优秀人民警察、温州市公安机关爱民模范等称号。他不仅业务突出,是单位公认的“多面手”业务尖子、全能干将,还有一颗热诚、善良的心,是手中一直握着“好人卡”的人民警察。
林可锋曾经帮助过生命垂危的老妪找到亲属,为迷路患有精神疾病的弱势群体寻查身份、为其安“家”。2009年5月的一个深夜,他接到一位村干部的电话,说该村河里漂着一具女尸。他赶到现场后,一边联系打捞人员,一边观察“尸体”动向,发现“尸体”鼻孔处冒出气泡。“可能还有气息!” 他喊道,可是没人敢靠近。他当机立断下河,拼尽全力拉拽该名女子上了岸,进行现场急救,并送到医院成功救治。
林可锋出生于农村,深知从农村来的群众上门办事不容易,总是对他们格外细心、耐心,能一次办好的事,绝不让他们跑第二趟。家乡有需要捐款捐物的活动时,他总是积极参与。同时,他还是自己所在社区的垃圾分类志愿者,每周二雷打不动参与志愿行动。
近年来,林可锋收到的锦旗多达十几面。单位领导评价:“无论在什么岗位,基层民警还是中层干部,林可锋都一如既往、勤勤恳恳。他是全能干将,更是一位公认的好人。”
他将是我市第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据悉,市红十字会自2007年起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登记工作,目前共有1445名志愿者采样登记,加入中华骨髓库,成功捐献7例。一旦捐献成功,林可锋将是我市第8例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温州市第82例、浙江省第741例。
“14年前我就坚定了捐献的决心。”林可锋说。从2018年4月10日收到浙江省造血干细胞资料库初筛通知开始,到后来的高分辨匹配、体检等各项指标检测,他都是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地答应配合做捐献的各项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了当初采样登记时的诺言——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他人生命。
欢送会上,林可锋对远方的患者说:“虽然你我素不相识,但是以后就‘血液相通’了,希望你以后健康、快乐,加油!”
林可锋也用自己的高尚行动影响了他的女儿。捐献前,女儿跟他说:“爸爸,我也要像你一样,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去挽救他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