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李秧 记者 孙文静)“胎记没变,还像中国地图!”近日,在瑞安、连云港两地警方的合力帮助下,被拐失踪近27年的小戴终于与失散多年的父母相认,一家人抱头痛哭。
一个转身孩子没了
1995年5月28日上午,戴志海夫妇带着年仅2岁半的儿子小戴在江苏连云港市某小商品批发市场做生意。然而,就在母亲转身招呼顾客的间隙,儿子不见了!
焦急万分的夫妻俩立即报警,并发动亲朋好友一起寻找,却始终没有儿子的消息。
后来,戴志海夫妇从海州警方获悉,山东有一名疑似小戴的孩子,立即跟着民警赶过去。“孩子胸口有一个公鸡形的胎记,很好认,就像中国地图。”戴志海说。遗憾的是,经过辨认,这个孩子并不是小戴。
“这么多年,我去过湖南、湖北、山东、南京,但都没找到儿子。”自从儿子失踪后,戴志海就陷入深深地自责,靠酒精麻痹自己,甚至用刀在手臂上划才能减轻内心的痛苦。“实在是太痛苦了,只有用这种方法才能让我暂时解脱!”他说。
“团圆”行动点燃希望
这么多年来,海州警方一直没有放弃寻找,民警将戴志海夫妇的DNA采集入库。2021年1月,公安部启动“团圆”行动,海州警方立即将小戴的照片提交给江苏省公安厅专班。几个月后,从瑞安传来了好消息。
“江苏警方说有个走失人员‘比’中了我们这边一个叫‘小金’(化名)的人,让我们协助核实。”湖岭派出所民警说。经过走访,我市警方确定小金是被抱养的,同时,血样入库比对也最终确认,小金就是戴志海夫妇苦寻26年多的儿子。
当民警告诉小金好消息时,小金的反应让人有点意外。“他没有任何反应,一言不发就走掉了。”民警说。
化解“心结”一家团聚
“在他的记忆里,有一次想吃苹果,却被妈妈打得遍体鳞伤。”经过多次上门沟通,民警渐渐了解到小金的心结。
原来,小金从记事起就知道自己是被抱养的,在他模糊的记忆中,亲生父母对他并不好,再加上周围的人都说他是被抛弃的,所以对于认亲一事格外排斥,也从未想过寻找亲生父母。
经过调查,民警发现小金从失踪到被抱养,期间有两年的时间差,综合各种线索,民警判断,小金记忆中痛苦的画面,并非来自亲生父母。
在民警耐心解释下,小金开始慢慢转变了想法,并主动去派出所询问、上网查询,知道自己原名叫小戴,老家在江苏连云港市。而父母多年苦寻自己的信息,更是触动着他。“我觉得自己像是一个正常人了,原来一直有人在牵挂我。”他说。
与此同时,戴志海夫妇也收到了DNA比对成功的消息。
12月7日,瑞安民警带着小金赶到连云港,在两地警方的共同见证下,失散了近27年的一家人终于团圆。
“一点也没变,像中国地图……”认亲现场,戴志海夫妇介绍着儿子胸口的胎记,久久不愿松开儿子的手。近27年的煎熬与等待在这一刻全部化成了滚烫的热泪。
[短评]
团圆行动 让爱回家
世界上最温暖的路是回家的路。近日来,瑞安警方联合山东、江苏等地,合力攻坚、创新工作及在科技助力下,两名当年失散、被拐的儿童被成功找到,让两个离散数十年的家庭实现了团圆。时间再久,相隔再远,也割不断血脉亲情,当亲人团聚喜极而泣、抱头痛哭时,这样的场景一次又一次让人“破防”。
因时间久远、线索匮乏等因素,“团圆”行动推进难度很大。今年以来,瑞安警方在警力有限的情况下,仍成立工作专班,全面梳理失踪、被拐、寻亲警情,排查福利院等重点单位,扎实推进信息采集、核查比对、认亲确认等工作,克难攻坚,取得这样显著成效。在此,必须感谢民警的努力付出,这也正是他们弘扬“三能”精神、勇担公安使命的最好的体现。
“团圆”行动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仅靠公安机关的单打独斗,难以取得圆满成效,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部门单位和普通市民都应该通力配合,一起参与,让天下无拐、离散不再,让更多的离散家庭团聚。
(金行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