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8版:最新闻
上一版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特效药”套路深,网上寻医问药需谨慎

    花费数万元网购的治眼疾“特效药”,实际上却是食用品和代用茶。在近日江苏省南通市警方通报的一起特大电信网络诈骗中,犯罪集团以合法公司为伪装,通过虚构医学专家和夸大药效等手段,导致全国10万多人陷入骗局,被骗总金额达3亿多元。警方提醒,切勿相信非专业医疗机构及其所谓的“特效药”,尽量选择到正规医院进行现场检查、诊断,以免上当受骗。

    “特效神药,1盒就够,永不复发”“名贵草本熬制,专攻睡不着”“老中医祖传秘方,治疗各种眼疾”……近年来,类似的虚假广告在网络、电视等平台上层出不穷,导致一些群众上当受骗。

    网购治眼疾“神药”

    陷入连环骗局

    家住江苏南通海安市城东镇的曹大爷,长期受眼疾困扰。去年8月,他网购了一款名为“通天明目方”的祖传秘制中药,前后花费5984元,但发现自己收到的大多是“陈皮木香”等食用品和代用茶,服用后没有起效。经人提醒,曹大爷才意识到可能上当了,连忙报警。

    曹大爷的遭遇,并非个例。南通市区的陶女士为了根治眼疾,经常在网上寻医问药,偶然间看到发布在某网络平台上的广告,被其宣传的神奇药效吸引,当即扫描二维码添加微信。接待陶女士的,是“北京郑氏中医门诊”的专家“郑老师”。对方自称出身中医世家,为陶女士远程看诊后,“郑老师”表示陶女士的视力正在逐渐减退,若得不到重视将有可能失明,并向她推荐“百年退翳方”。“郑老师”还称,江苏地区正好有优惠名额,建议她一次性购买3个疗程。当陶女士购药、用药后反映药物没有起效时,“郑老师”又推荐自己84岁的“爷爷”——一位有着60多年治疗眼病丰富经验的“老专家”,为她看诊。就这样,在“郑老师”和“老专家”的指导下,陶女士先后花费了近3万元,但疗效微乎其微。

    压低嗓门、放慢语速

    冒充“老中医”

    “他们的广告投放是有群体针对性的,比如年轻人习惯刷抖音,减肥药和男性疾病之类的广告就会投放在抖音上。老年人更多看电视,他们就在电视上投放健康栏目的广告。”专案组成员、海安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赵捷表示。

    一旦有人联系咨询,便会有业务员伪装成专家给对方看诊,通过专业话术虚构药品疗效从而诱导消费。在客户反映药物不起效时,年轻的业务员压低嗓门、放慢语速,冒充“老中医”,忽悠对方购买药材更为宝贵的“特效中药”。

    据要犯罪嫌疑人交代,在开办公司之前,他们派专人去外地“学习”,再对员工进行专业术语等方面的岗前培训。此外,他们还特聘了律师,通过修改“话术”来规避风险。要是有客户察觉上当受骗想要维权,公司还有专人负责处理,避免事态扩大,引起警方注意。

    网上寻医问药需谨慎

    “犯罪手段欺骗性强,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支队长瞿建介绍说,2019年以来,该犯罪集团采取公司化模式运营,利用患者治病心切、防骗意识不强等,虚构所谓医学专家的良方、偏方骗取信任,并夸大、虚构药品疗效,通过网络、电视平台推广,大肆蒙骗群众。

    警方提醒,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广大消费者一定要提高警惕,特别是网上寻医问药,专家的真假难以辨别,切勿相信非专业医疗机构和所谓的“特效药”。当遇到需要诊断用药、治疗时,应尽量选择到正规医院进行现场检查、诊断,以免上当受骗。 (据《工人日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经信之窗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有话说
   第00005版:百姓事
   第00006版:榕树谭
   第00007版:玉海楼
   第00008版:最新闻
创文明校园 树文明标杆
12家瑞企上榜“温州百强”
“感谢你们的辛苦付出!”
“特效药”套路深,网上寻医问药需谨慎
瑞安日报 最新闻 00008 “特效药”套路深,网上寻医问药需谨慎 2021-12-2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