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座城市而言,“最具幸福感城市”,就是市民对这座城市最大的肯定。继荣获“2020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后,在“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中,瑞安再次入围县(市、区)候选名单。
幸福是什么?请听瑞安的回答。五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施民富民享十惠行动,持续加大投入,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平安建设等民生事业上精准发力,以大情怀服务大民生,织密织实民生保障网,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交出了一份群众满意的“温暖答卷”。
社会保障更有力
共同富裕路上不掉队
家住安阳街道的小何家境困难,属于智力一级残疾,每月能收到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500元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265.8元。“这两项补贴减轻了我们家庭不少负担,感谢这么好的政策。”小何的家人说。
记者从市残联了解到,发放护理补贴是为了解决残疾人长期照护困难,减轻残疾人家庭负担,确保残疾人得到基本照料;生活补贴在最低生活保障(简称低保)制度基础上每月单独发放,是为了弥补残疾人由于自身残疾而导致获取收入困难、生活费用额外增加等。
据悉,今年我市已有12938人享受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5509人享受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全市累计发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两项补贴资金5221.51万元。
困有所济、老有所养、幼有所保、残有所助……五年来,我市全面完善残疾人、退役军人、低收入农户等重点群体保障体系,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至1.88。
公共服务更优质
让幸福感融入百姓生活
今年9月,陶山镇碧山中心幼儿园开学了。校园里飘荡着欢声笑语,孩子们有的在忙碌开张电影院,有的在探究如何搭建赛车轨道,有的在准备小舞台表演。中四班家长郑海雪家住温州,她在桐浦镇政府上班。“我家大宝以前在温州读幼儿园,近年来陶山镇碧山中心幼儿园各方面发展非常好,口碑逐渐打响,我就把二宝送到这里,果然让人放心,二宝也非常喜欢这里。”郑海雪说。
据悉,该幼儿园创办于2005年,2018年成为我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019年下半年成为公益性幼儿园(以下称“公益园”),如今已能够满足周边幼儿学前教育的需求。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我市主动顺应学前教育发展新趋势,积极探索公益园办学新模式,着力做好量、价、质“三篇文章”,目前我市已有30多所省一级、二级民办园转成公益园,12000多名幼儿享受与公办园同等的教育服务,且公益园的保教费收费标准与同级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相一致,每月每人只需780元。
创新推出现代学校联盟等模式,实行公办幼儿园公开摇号入学,普惠性公益园获全省推广,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省级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市;实施南戏故里、玉海楼等20个重点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建成投用全国首家国旗教育馆;“医共体”建设经验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作典型介绍……五年来,我市以“青春都市·幸福瑞安”为发展导向,厚植民生底色,增进民生福祉,让更多幸福感融入百姓生活。
平安基础更稳固
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日前,市住建局组织执法人员对全市建筑工地开展建设施工领域安全生产“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在检查市区一建筑工地时,执法人员发现,有一台塔吊存在断错相保护失效、操作手柄安全锁失效、操作手柄未设置防尘罩等问题,有一台施工升降机存在笼内上人检修口门机连锁失效、笼内逃生梯未设置等问题。执法人员立即开具安全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对施工升降机立即整改,并当场查封该塔吊,对其进行停机停运,后续整改后需经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单位重新检测合格后方可恢复使用。
这是我市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的缩影。今年9月26日,全市安全生产“百日攻坚”动员会暨“8+3”重点领域“遏重大”专项整治推进会召开。全市上下迅速进入临战决战状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红线意识,坚守底线思维,重点聚焦道路交通、涉海涉渔、消防、危化品、建设施工、工矿、旅游、城市运行、特种设备、城乡危旧房、地质灾害等“8+3”重点领域,全面排查治理各类风险隐患,实现安全生产隐患大起底大清零,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平安是一切美好愿景的基石。五年来,我市持续开展平安维稳、消防安全、安全生产攻坚行动,创新述安等安全生产十大机制,扫黑除恶三年专项斗争圆满收官,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增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