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异俗 通讯员 吴张瑞
从2017年到2021年,这是一张塘下人用五年奋斗精心作答的考卷,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民生福祉、基层治理等方面均取得了全优成绩;这是一幅绘制五年仍将继续的恢宏画卷,前面连着过去,后面接着未来,每个角落的点滴蜕变,都镌刻着塘下干部群众砥砺前行的身影,传递着民生至上的温度。
作为瑞安市工业经济重镇,五年来,塘下镇为民谋利勇担当,砥砺奋进谋发展,围绕镇第十五届党代会提出的目标要求,坚持高水平打造活力塘下、品质塘下、和谐塘下,高水平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五年来,全镇地区生产总值从154.6亿元提升至234.2亿元,增长51.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8%、44.3%;荣获国家卫生镇、省森林镇、省园林镇、省级现代商贸特色镇、省级小城镇综合整治样板镇、省级美丽城镇样板镇等六张“金名片”,交出社会经济发展高分答卷。
落笔点:经济发展 平台建设绘就产业高质量发展宏图
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塘下镇招引落地亿元项目28个,带动投资实现快速增长;列入省“152”工程项目5个、省重点产业项目8个,数量均居全市第一;瑞星化油器获评制造业单项冠军,嘉利特荏原泵业、中精集团上榜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嘉利特荏原泵业、永安工程机械入选省制造业首台(套)企业;全镇规上企业达357家,其中年生产总值超亿元企业48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8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54家,数量均超全市三分之一……
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塘下镇上下一盘棋大抓项目招引、平台建设、转型增效的创新实干。
五年来,塘下镇聚焦做强汽摩配主导产业,精准招引项目。特别在总部经济和贸易回归等相关招商引才政策的激励下,以及市政府外派上海、北京、深圳等五个招商组努力下,五湖四海的商客纷至沓来,高新产业和“高精尖”项目在这里遍地开花。
项目引得进,更要落得下。为推动项目快速落地、产业加速升级,塘下镇大平台建设按下“快进键”。北工业园区扩容提质全面铺开,国泰路、凤都二路等一批园区干道建成通车,邻里中心等配套设施提速建设,平台软硬件设施全面提升,成为温州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塘下板块重点区域;东工业园区加速崛起,温州首个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瑞安市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新产业平台落户瑞安,其产业增量主基地就在东工业园区,规划面积约8600亩,目前基地内“四纵六横”10条道路建成通车、产业展示厅建成投用,成功招引落地高新企业34家;汽车智配小镇成功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瑞安汽车零部件高新区列入新一批浙江省开发区(园区)名单;场桥智能科创园等一批小微园区建成投用,为塘下产业集聚创造条件,助小微企业破茧成蝶。
“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温州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塘下板块等高能级产业平台的打造,更成为当地引领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产业质效提升的强引擎,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和各类创新资源在此集聚,助推塘下乃至全市产业迈向新高端。
去年以来,省重大产业项目松田年产500万套智能控制无刷电机生产线项目、科丰年产4000万套智能汽车传感器项目签约落户塘下,建成后年产值分别超13亿元和20亿元;同济大学研究中心、赛伯乐国际创新中心等高能级科创服务平台正式签约,为塘下汽摩配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创新源动力……
落笔点:城市建设 大拆精建绘就城镇华丽转身新画卷
去年4月,瑞安十大责任捆绑重点拆改团块项目——邵宅工业区团块拆改项目实现拆除“清零”;今年5月,新坊社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实现签约、拆除“双清零”;用时23天,省重点交通建设项目——104国道改扩建及沿线团块拆改项目完成1000多间民房签约“清零”;用时20天,鲍田片区综合开发(一期)项目完成922间民房签约“清零”……
“清零”,是塘下镇干部这几年说得最多的拆征词汇。为打造温州大都市区主中心南部新区桥头堡,五年间塘下创新推行“战区+建设指挥部”全域攻坚机制,滚动实施34个重点团块拆改项目,完成680亩团块地块从“签约”到“清零”的转变,完成3000多间“老破旧”民房的拆除工作。
与“拆”相对应的是“建”。塘下南大门塘河上品、万科美庐等高端楼宇,官渎、新坊等村社美丽楼盘拔地而起; 塘下首个城市综合体——香港城·紫荆假日广场、塘下中心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等一批功能性配套设施日趋完美;甬台温高速复线塘下段建成通车,市域铁路S2线率全市之先进入轨道铺装,塘岙底隧道、南山隧道、330国道等融温连瑞重大交通项目无障碍推进,环镇北路、环镇西路等一批镇域主干道建成通车,“五横七纵”的道路框架全方位拉开……
在加快交通路网建设、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同时,五年来塘下举全镇之力,深入实施“五水共治”“八美八化”等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累计投入治水资金超2亿元,疏通维护管道25公里,治理河道114公里,荣获“剿劣治水省级突出贡献集体”称号,目前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美丽河道建设正加速推进。全面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完成153个农村公厕改造提升,创成翡翠花园等7个省级垃圾分类示范点;温瑞塘河沿岸景观全面亮化,塘川街、广场路、塘梅路等13条要道景观全线提升,完成2万多亩美丽田园建设,全镇 “颜值”大大提高。
“基本无违建”创建工作是改善人居环境的另一举措。2017年以来,塘下镇深入开展“基本无违建”创建工作,打造“无违建样板村社”,并创新出台《塘下镇火灾点周边500米区域综合整治方案》,以火灾点为中心全面推进隐患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全镇累计拆除违法建筑192.69万平方米,创成温州市“基本无违建乡镇”。
五年来,塘下的村庄旧貌持续换新颜,内畅外联的“大交通”格局跃然于纸上,综合环境整治显著成效,小城市轮廓日益凸显,承载起塘下人民的幸福生活。
落笔点:民生福祉 暖心补给绘就宜居塘下幸福底色
民生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五年来,塘下镇始终坚持将改善民生贯穿于发展的每一个瞬间,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办好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实事,全方位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前提。塘下镇不断深化村企合作、领导结对等帮扶机制,抓牢“攻坚+干事”两张清单,以实施项目为抓手,推动村集体经济壮大。五年来,该镇累计实施村级项目178个,83个村社集体经济年收入由2.5亿元增至3.6亿元,其中超百万村66个(包括7个超千万村)。
近年来,塘下镇始终把教育普惠作为镇十大民生实事来抓,五年累计投入约3亿元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加强学校优化布局,完成罗山幼儿园中心区分园、罗凤中心小学等11所学校新建及改扩建项目;塘下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和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塘下一中等6所学校获评温州市办学水平一级学校,市实验二小等3所学校被评为浙江省首批现代化学校。“优学塘下”品牌进一步彰显。
五年来,塘下镇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提高养老、医疗等政策标准及环境。全市首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场桥乐如养老院在此落户,42家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建成投用,42处老人公寓完成改造提升,同时创新推行敬老院“公建民营”新模式,创成温州市健康镇,基本实现医养结合全覆盖;加强残疾人之家、扶贫基地建设,通过组织劳动技能培训、安排合适工作岗位,推动“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转变,实现低保人群由890人减至312人;随着海安卫生院主体建筑竣工,塘下人民医院综合急门诊大楼、瑞安瑞鸿医院等开工建设,塘下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迎来大踏步前进,城镇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资源进一步优化,幸福底色更加绚烂。
健康生活是衡量区域内市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将推动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五年间塘下镇建成11家百姓健身房,新建提升登山步道、足球场、多功能运动场等运动场所36处,更新健身器材2500件,不断满足群众健身需求。
近年来,塘下镇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加快文化阵地建设的步伐,建成农村文化礼堂75家,实现农村文化礼堂全覆盖,其中五星级文化礼堂8家,全市首家书香文化礼堂落户塘下,上榜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乡镇;完成陈傅良纪念馆重修、蒋幼山故居纪念馆重修布展、肇平垟革命历史纪念馆改造提升等工程,举办陈傅良诞辰880周年纪念等文化活动,168文化综合体创成温州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同时,该镇还创建邵宅、前北两个省级文明村,陈岙村创成全国文明村。
落笔点:基层治理
数据赋能绘就长“智”久安新生活
建成全市最大的镇级矛调中心,打造瑞安首个禁毒教育基地,83个村社村级安互联全覆盖、全域推开镇村权责重构改革……五年来,塘下镇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上,也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数字化改革,实现多项常规业务家门口自助办、上门代办是塘下镇交出的第一份基层治理答卷。近年来,该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推出“红色代办”等便民服务机制,开通便民服务“瓯e办”、惠企政策“直通车”等自助办理平台和“三级联动”办理平台,精准满足不同群众的办事需求。对此,山官村村民陈先生感受颇深。他身在国外,通过“红色代办”服务,以远程视频的方式完成身份认证,顺利办理相关社保业务。
村社居民看到,从登革热攻坚战,到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和常态化防控,塘下镇、办事处、村社及基层站所干部始终冲锋在前、连续作战;基层党员在全域环境整治、平安维稳、扫黑除恶宣传等方面率先垂范,奋勇争先。
聚焦平安建设、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基层治理“短板”,塘下镇创新推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构建起“大-中-微”三级网格治理体系,着力破解村社规模大带来的“小马拉大车”问题,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
为进一步构筑全面高效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塘下镇还借力科技,加速推进雪亮工程、智能交通等智慧设施建设,整合提升“社会治理云平台1.0+全科网格2.0+基层治理四平台3.0”数字化平台矩阵,实现基层治理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打造基层“智治”示范镇。同时,创新推出出租房旅业式管理、小微企业“安互联”交叉互查等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持续深化周三平安夜查、交叉巡查机制,持续高压推进扫黑除恶。五年来,全镇实现安全生产火灾起数及事故亡人数整体“双下降”,“两抢一盗”案件数五连降,刑事、盗窃等各类警情发生率逐年下降。
矛盾纠纷化解是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关键。五年来,塘下坚持将矛盾化解在一线,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282起,实现省级以上重复信访件全部清零。同时,还投资600多万元建成全市最大镇级“矛盾终点站”——塘下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群众的大小矛盾纠纷都可以在这里得到一站式受理、全链条式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