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6版:聚焦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
上一版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瑞有安育 瑞有安学
我市高质量打造未来教育新高地
2021年瑞安市教育建设项目集中开竣工仪式
温州“小而优”示范学校——鹿木学校
江南片第一座公办园——飞云实验幼儿园

    ■记者 欧苗苗

    近年来,瑞安教育以高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深入打造“瑞有安育”“瑞有安学”品牌,全面铸造“全省一流、长三角领先、全国有影响”的未来教育新高地。

    我市先后获得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市、省示范学习型城市、全国啦啦操示范区、省政府对市政府教育履职督导考核A等、全省教育工作业绩考核优秀、全省基础教育生态水平监测A等等一批荣誉,省教育现代化监测水平居全省第33位(居温州各县市区首位)。

    瑞有安育

    幼儿入园更为公益普惠

    近年来,围绕儿童友好城市创建,市教育局切实加大学前教育补短板力度,全面营造儿童友好的教育成长氛围。大力实施乡镇公办园建设,严格落实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园建设“五同步”,深入推进公益园办园模式探索和公办园招生改革,全面缓解“入公办园难、入好园贵”问题。

    为百姓所思所盼

    大力推进公办园建设

    今年秋季,东山中心幼儿园正式开园,迎来首批90名入园小朋友。这是我市学前教育补短板的又一重要成果,一定程度缓解了东山街道公办园不足这一民生难题。为确保该幼儿园高起点高质量办园,市教育局将其纳入瑞安市罗阳学前教育集团,借助玉海中心幼儿园30多年办园经验和深厚底蕴,全面打造老百姓门口的优质幼儿园。

    2017年以来,我市科学编制实施《瑞安市学前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连续三年将“扶苗育苗”工程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新改扩建幼儿园项目42个(已投用16个、在建26个),总投资约7.3亿元,新增用地12.9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15.42万平方米,可增加学前学位1.2万个。我市实际招生的公办幼儿园所数从2017年的25所(含园区)增至目前的41所(含园区),并提前实现乡镇(街道)公办幼儿园全覆盖。

    一年节省1万多元

    公益园减轻群众负担

    “飞云街道公办园资源紧张,公益园政策出来后,我们可以在民办园享受到和公办园‘同质同价’的教育服务,我的两个孩子赶上了好时候,真好。”家长余慧姿说。

    2020年9月,江南实验幼儿园成为公益园,该园415名幼儿的学费从原来每学期12000元,减少为每学期4980元。一年节省近1.5万元,三年下来,每位幼儿的学费节省约5万元。

    2019年以来,我市以改革的思维在全省率先推行公益性幼儿园办学模式,既减轻财政经费负担、家长学费负担,又提升了办园质量。目前,共有36所省一级、二级民办园被认定为公益园,约12300名幼儿享受公办园同等教育服务,三年来共为老百姓减负约1亿元,公办园和公益园在园幼儿覆盖面提升至45.67%。

    公开摇号招生

    真正实现公平公正

    今年6月22日,市中心幼儿园安康路分园第二批招生摇号,该分园符合第二批第一志愿报名条件的适龄幼儿共68人,将从中摇号录取57人。现场,摇到号的幼儿家长薛杏权激动地说:“这几天妻子一直为孩子上幼儿园的事焦虑,现在总算尘埃落定了,很开心!”

    从2020年开始,我市调整公办园招生政策,全面推进公办园摇号招生,根据“相对就近、公开公平”的原则,采取“线上系统报名+线下现场摇号”,实行“分批分类分片”录取。2021年,公办园小班新生适龄儿童网络系统报名5247人,招录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3200人。

    瑞有安学

    城乡教育更为优质均衡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具有起点公平的意义。近年来,我市通过现代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互联网+义务教育、撤并乡村小规模学校、城乡教师交流等途径,全面推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义务教育的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积极破解“学区房”“大班额”困局,2017年以来共分流城区热门学校超计划学生1807人。

    升级联盟办学

    实现乡村学校全覆盖

    2020年以来,我市现代学校联盟办学迭代升级,稳妥有序推进城乡义务教育教共体建设,共组建53个教共体,实现全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通过全方位的资源共享、互助共进,促优扶弱、造峰隆谷,力争将每所学校都打造成为群众满意的学校。

    年初,继湖岭镇二小之后,马鞍山实验小学又与位于西部山区的湖岭镇中心小学结对,扩大共享区域,组建了城乡教育教共体。该教共体尝试建构“1+2” 网络共享课堂模式,实现教师资源与学习内容资源的共享,让山区学生与城里孩子一样同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多彩”课内托管

    助力“双减”落地

    自“双减”政策落地以来,我市各义务教育学校在严格落实上级文件的基础上,积极创新丰富校内托管服务内容。马鞍山实验小学通过“1+1+X”模式开展课后服务,周一至周四下午采取“基本服务+体育活动+学校少年宫”模式,周五下午采取“基本服务+体育活动+社团课程”模式。“‘双减’政策下,原来可以这样学习!”不少学生和家长欢呼。

    目前,我市已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和有需要的学生两个全覆盖。其中参与下午课后托管服务的学生12.1万人(占比94.2% ),教师7806人(占比94.6%);参与初中晚自习服务学生 33166人(占比85.83%)。

    “阳光培训”智慧云

    机构检查更精准

    “双减”之下,校外培训机构怎么管? 10月,莘塍街道在校外培训机构联合执法行动中,发现一家艺术类培训机构有学科类书籍,检查人员用手机登录“阳光培训”智慧云平台,上传检查记录,输入违规行为等信息,并在手机端出具限期整改意见书,将此类疑似违规办学行为推送给专家委员会认证。“这是为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监管开发的数字平台,能发挥梳理排查、监管留痕、数据研判等作用,在‘双减’政策下助力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运营,真正实现智慧监管、惠民服务。”市培治办负责人说。

    自平台于今年6月上线以来,已备案并投放“阳光培训码”2010家,处置违法违规办学行为71起,现已在“浙里办”和“浙政钉”上线运行,这一平台让正在紧密开展的“双减”检查更加精准高效。

    推进“小而优”建设

    乡村“小学校”也有大未来

    近年来,我市高质量推进乡村“小而优”学校建设,致力打造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共富”的区域样本。近两年,共有7所学校被认定为温州市级“小而优”示范校(桐浦镇中心小学、马屿镇清祥小学、桐浦镇沙岙小学、汀田第五小学、曹村镇第二小学、湖岭镇鹿木学校和平阳坑镇学校)。

    以湖岭镇鹿木学校为例,该校位于湖岭镇鹿木社区,为九年义务教育一贯制学校。在“小而优”背景下,教学内涵越来越强,校园风景越来越美。该校在不断地摸索中,提炼“善行致美”的学校精神及“善美”教育理念:设计了“鹿木写意”,突出当地特产竹子的形象、竹子的象征意义、竹子的文化;设计了“鹿鸣诗韵”,突出当地古今闲人对鹿木的赞美之诗等,整个校园文化凸显乡土文化气息,学习氛围浓郁。

    近五年主要工作成效

    做好顶层设计

    力求“规划美”

    连续四年召开全市最高规格的教育发展大会,制订出台《关于加快教育现代化市创建的实施意见》《关于高质量打造未来教育新高地 争当教育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标兵的实施意见》《瑞安市教育人才引进和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全面引领瑞安教育新一轮发展。顺应我市新一轮区划调整和人口向东部集聚的趋势,科学编制实施《瑞安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瑞安市中小学校网布局规划》《瑞安市学前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等,切实做到科学谋划、规划引领。

    加大教育投入

    力求“校园美”

    2017年以来共安排财政教育经费160.46亿元,年均财政预算安排超10%以上。实施建设项目91个,总投资29.51亿元,其中已竣工投用42个、新增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1万个。同时,引进社会资金12亿元,建成了新纪元高中、瑞立职业学校等6所学校;争取到教育债券项目资金2.1亿元,用于17个学前教育项目和2个中职项目建设。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全力推进教育系统数字化改革和智慧校园建设,建成瑞安教育大数据中心,实现全市学校“智安校园”建设、“互联网+”空中课堂、网络进教室、校园无线网全覆盖。

    积极改革创新

    力求“服务美”

    率全省之先打造与公办园“同级同质同价”的公益园,新增公益园36所、学位12300个。在132所义务教育学校升级全覆盖组建53对城乡教育共同体,撤并小规模学校28所。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公民同招”和学前教育公办园摇号录取,社会反响良好。积极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课后托管服务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和有需要的学生两个全覆盖,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和学科类培训机构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均达100%。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谋划了阳光培训、智慧督导等10多项数字化改革项目。

    坚持五育并举

    力求“内涵美”

    强化立德树人,深入开展“四品八德”和学段德育教育活动,创成德育示范校50所(其中温州市级10所)。以“文明校园”等八大校园品牌建设为载体,每年开展中小学生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等系列丰富多彩的学生比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获世界、全国啦啦操赛事金牌10枚,建成省级研学实践基地和省劳动教育试验区。充分运用云平台,严格师生员工健康信息动态监测和“一日一报”制度,精准掌握23万余名师生员工健康信息。

    打造教育铁军

    力求“队伍美”

    加快推进“玉海名师”培养计划,连续五年举办中小学校长论坛和教育学术节,组建名优校长研修班、精进冲特班、教育中青班。面向社会和高校优秀毕业生公开招录教师1078名,5名教师获评国家万人计划、马云乡村校长教师奖等国家级荣誉,32人获省教坛新秀、正高教师等省级荣誉。加大教育人事制度改革,2017年以来共交流教师校长1298人,并在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全面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改革等,今年幼儿园教师劳动合同制改革被省教育厅和省委编办列入全省试点单位。

    狠抓教育教学

    力求“质量美”

    逐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奖,今年高达2.3亿元,极大调动了教师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和主抓质量工作的积极性。虹桥路小学研究成果获国家基础教育二等奖。今年全市高考特殊控制线(相当于原一段线)上线1445人(连续四年居温州各县市区第一位),上线率达31.14%,均创历史新高。其中C9学校录取140人,985、211录取人数达511人(占比达10.31%),瑞安中学一段上线连续四年在90%以上高位运行。

    未来五年,我市教育将以高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全面实施“325工程”(即开展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市、浙江省现代化学校等3项创建,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监测水平、基础教育生态监测水平两大提升,突出未来教育品质至美、未来学校精致精美、未来学生五育臻美、未来教师德技双馨、未来治理集成智治等5个“未来”),全面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高品质发展,努力打造未来教育新高地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标兵,为“青春都市、幸福瑞安”贡献更多教育力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聚焦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
   第00003版:聚焦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
   第00004版:聚焦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
   第00005版:聚焦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
   第00006版:聚焦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
   第00007版:聚焦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
   第00008版:聚焦党代会 奋进新时代
   第00009版:聚焦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
   第00010版:聚焦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
   第00011版:聚焦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
   第00012版:聚焦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
   第00013版:聚焦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
   第00014版:聚焦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
   第00015版:瑞安企业家
   第00016版:聚焦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
我市高质量打造未来教育新高地
瑞安日报 聚焦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 00016 我市高质量打造未来教育新高地 2021-12-3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