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成成 通讯员 王华婷
“临近年关,更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要相信高利诱惑,不要轻信打款转账,在遇到电信诈骗时不理睬、不贪心,并及时报警……”临近年关,为减少辖区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提高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锦湖街道反电信诈骗工作小组通过多种形式,向辖区居民普及相关知识。
每场反电信诈骗宣传活动都少不了反电信诈骗宣传员的参与与付出,锦湖街道办事处综治办主任张立挺就是其中一员。针对辖区特点,他多次指导开展反诈集中宣传活动,提升群众反诈意识和能力,预防和减少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守护居民“钱袋子”。
破解电信诈骗宣传难题
守护辖区居民“钱袋子”
锦湖街道地处我市城郊接合部,社情民意较为复杂。2021年,锦湖街道电信诈骗案件多发,最高时约占辖区刑事发案量的三成。
如何才能提升辖区群众识骗防骗意识?作为街道综治办主任,张立挺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
在日常工作中,张立挺与街道反电信诈骗工作小组成员一起逐案梳理辖区电诈警情,认真研究发案规律。最终,他们确立了“宣传跟着警情走”的思路:哪里发案多,哪里就有宣传。他们采取“进区入户讲、摆摊设点宣、进厂入企教、进园入校带、借力媒体播”等多种形式,在辖区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的反诈防骗宣传。
锦湖街道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1家,张立挺带着网格员一家一家上门走访。刚开始,他们在上下班人流集中时段宣传讲解。更多的时候,反诈宣传员主动放弃休息时间与企业负责人沟通,让他们协调工人工作时间,邀请辖区民警为工人开设讲座,分析真实案例,深入细致地剖析电诈作案手法,向工人传授识骗防骗知识和技巧。
2021年10月,在街道紧抓疫情防控工作的时候,张立挺又迸出了个新想法:防疫、反诈是不是可以同时进行呢?很快,锦湖街道办事处率全市之先,设置了“防骗‘在线疫苗’接种点”。他们在辖区内的疫苗接种点和医疗场所建设反诈宣传阵地,以“两种疫苗,一同接种”的理念,重点针对接种人员易遭遇电信诈骗、新生儿父母易遭遇的谎称母婴用品质量问题而引发的网购退款类诈骗,切实提升防骗宣传精准性。
在张立挺的带领下,锦湖街道反电信诈骗工作小组全力守护人民群众“钱袋子”,赢得辖区居民的一片赞扬。
融反诈知识于生活 反电诈宣传深入人心
单一的宣传活动影响面有限,为了让辖区群众都能接触到反诈宣传,了解反诈常识,张立挺提出了进一步丰富反诈宣传形式的想法,让反诈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他指导街道反电信诈骗工作小组积极编纂《锦言警语——反诈宣传》,并做成每日一图,每天发布在街道621个微网格群里。生动的图文、典型的案例,让辖区居民进一步了解电信诈骗的形式与危害,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了解电信诈骗案例,知晓各种诈骗手段,提高防骗警惕性,增强居民抵制电信诈骗的“免疫力”。
2021年10月,锦湖街道在虹桥北路沿河的步行街,放置了一排反诈警示标语宣传栏,内容涉及各个领域的反诈知识,这些“土味”又“扎心”的宣传标语朗朗上口,不仅简单易懂,也增强了市民的代入感,效果良好。
与此同时,张立挺积极开展国家反诈中心App和“温州防诈骗”微信公众号的推广工作。他主动对接辖区幼儿园、中小学、卫生院、基层站所、银行、快递公司等单位,将反诈宣传单和国家反诈中心App推广下载二维码贴至服务台面,利用群众等候办理业务的时间,由专人负责引导群众安装注册,进一步筑牢全民反诈“防火墙”。
截至2021年年底,锦湖街道国家反诈中心App第一阶段的任务超额完成,总下载数量达至6538人,覆盖辖区6000多户家庭。第二阶段率全市之先完成安装量,推广安装人数成功破万。
与时俱进不遗余力 构建多元反诈宣传体系
反电信诈骗是门技术活,犯罪分子根据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手段,张立挺深知这一点。要想最大限度地远离电信诈骗的侵害,就要努力形成“全警、全员、全民”的反诈防骗格局。
为此,张立挺狠下功夫,针对不同的人群制定了不同的宣传策略,目标是“深入人心”。针对出租房、企业、单位等不同场所和人群,锦湖街道反电信诈骗工作小组进行专项宣传,从层出不穷的老年人养老金诈骗,到当前中青年的网络贷款、网络赌博、刷单、裸聊等新型诈骗,他们对人群进行清晰划分,根据不同的场所传递不同的反诈骗知识点。
张立挺说:“作为反诈宣传员,我们不能将反诈当作一个基础的宣传工作,必须根据骗子的手段不断探索,不断突破,对企业、对家庭、对我们服务的每一位人民负责,为他们提供实质性帮助。当然,我们更多的是希望骗子看到我们的反诈成效,不再犯罪,从而达到诈骗与反诈骗数量的双向减少。”
“反诈宣传不是简单地摆摊子、发传单,而是要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与渠道,让老百姓入脑入心。”张立挺坦言,反诈是一条充满荆棘、斗智斗勇的曲折之路,但只要“反诈之火”一直燃烧着,迟早能形成燎原之势,从而形成“全民反诈”的格局,实现“瑞安无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