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6版:榕树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笔墨艺境富春江

    富春江之美,不仅仅是因为她的自然风光美丽多姿,更是因为她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而黄公望先生一幅《富春山居图》,又让其增加了诸多神秘和精彩。

    深秋的桐庐,清晨,稍有几分凉意。我们一行十多人赶了个头班游船,游弋在富春江的七里扬帆景区。

    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桂香,清澈的江面上,浪花在船头翻滚跳跃着,仿佛弹奏着悦耳的乐章。一群年近古稀少年同学相约出游,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之后,倍感清闲生活的珍贵,大家谈天说地,争相留影,好不自在。沿江两岸,现代建筑群错落有致,桐君山脚一座古塔状楼宇分外壮美。

    这桐君山并不高。但正如古人所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据悉,远古黄帝时代人、中华中药鼻祖桐君曾居于此采药治病救人,便让这不高不险的山名闻天下,桐庐县也因此得名。

    导游在讲着“七里扬帆”的美好故事,而我双目却始终注视着船窗外的景致。群山叠翠,水天一色,烟波飘渺。这波光粼粼的山水长廊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记录着无数的先贤名人轶事及文人骚客与此地的情缘。李白、孟浩然、杜牧、范仲淹、陆游、唐伯虎,这些众多领一代风骚的名人雅客均在此地留下了足迹和佳作。富春江,因为他们大放异彩。

    富春江位于钱塘江的上游,下起富阳,途经桐庐,上至淳安,全长达一百多公里。它素以“山青、水清、史悠、境幽”为特色。古人曾称赞其为“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富春江之美可见一斑。

    短短四十多分钟的船程,我们意犹未尽,仅是欣赏了富春江山水的一小段。惜别上岸,发现一块青石碑立于河岸一角,著名书法家朱关田先生题写的“七里扬帆”别具一格。石碑背面,是著名硬笔书法大家姜东舒先生题写的巴金先生的短文《我爱富春江》。巴金先生曾多次游览富春江,这是他第三次游览所写的游记。此时,我不禁想起我父亲与东舒先生的交往,一九八七年元旦,父亲在杭城举办个人画展。东舒先生亲临观摹,并题字祝贺:“意多于笔,趣超于法”。如今两位老人均已作古,在此意外见到姜先生的隽秀字迹,颇感亲切。

    次日,我们乘船去富春江的著名景点严子陵钓台。未及上岸,一行黑体的篆书大字映入眼帘:“严子陵钓台天下第一观”。原来,这里便是东汉名士严子陵隐居垂钓之地,有着全国十大钓台之首的美誉。东汉名士严光,字子陵,浙江余姚人,他多次拒好友东汉光武帝刘秀之邀,拒受“谏议大夫”高位,淡泊名利,隐居于此,悠闲垂钓,修身养性,传为千古美谈。

    我们踏着依山傍水的石头栈道前行,眼前全然是名家的书法石碑排列,启功先生的书法书卷气十足,刘炳森先生的隶书端庄厚重,块块石碑在葱茏的林木和碧绿的江水的映衬下,更显洒脱隽美。不远处,是一座精美的石头牌坊,三行众多人物和麒麟等石雕簇拥着久负盛名的赵朴初先生的题字“严子陵钓台”,穿过牌坊,林木绿荫之下,又见书坛泰斗沙孟海的手迹,“山高水长”,沙老字体力透纸背,十分遒劲。与牌坊并立的是一道黄公望先生“富春山居图”的石刻,并伴有文字记录,眼前的情景,对书画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场艺术盛宴。

    此时已近黄昏,团友们大多返回码头等待渡船,而我和团友小孙则抓紧时间快步登上林间小道,走过由沙孟海题的“天下第十九泉”石碑,又见“醉亭”,此为李白当年与好友权照宣饮酒作诗的地方,李白常常醉卧于一旁的一块大石头之上,故此石被称为“醉石”。沿台阶上前,是依山而建的长长的石碑廊。因天气微暗,已很难看清碑文的文字,只能靠近认真辨认欣赏。书画家赖少其的作品文字为“严公钓鱼台,古来多感慨,此地立碑林,中华多奇才”。他的字迹端正厚重,颇有功底。移步向前,一幅熟悉的草书作品吸引了我,这是中国书协原主席沈鹏先生的狂草,龙飞凤舞,潇洒奔放,我对照上方的注释才能读了下来:“隐者留名来者思,当初岂欲世人知,还观多少山林客,总以冠裳不入时。”

    距返回开船的时间很近了,我们只能匆匆下山赶回码头。据说钓台东西两台已近在咫尺,东台为严子陵隐居垂钓处,西台为南宋爱国人士谢翱哭祭文天祥处。因时间关系,我们未能前去看一究竟,留下了遗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百姓事
   第00005版:有话说
   第00006版:榕树谭
   第00007版:最新闻
   第00008版:聚焦消防
人生的角落闪着体育的光
笔墨艺境富春江
医者有仁心
上高宫大枫树
我的2021年
瑞安日报 榕树谭 00006 笔墨艺境富春江 2022-1-2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