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苏盈盈 通讯员 黄选坚 吴冰心
2021年,城市管治取得新成果,智慧城管平台完成问题件处置件7万余件,处置量位居温州各县(市、区)之首;成立温州首个燃气统一配送公司;出台温州市首个共享单车管理办法;助力我市全域化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建设 。
2021年,市容市貌展露新面貌,“一把剪刀”绿化养护延伸至乡镇、街道;建立七彩环卫管理机制;完成399个住宅小区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建设,开出温州垃圾分类首张“罚单”。
得益于这些举措与成果,瑞城日日新,又日新。在广大市民看来,每一天都是新颜值;于“城市管家”而言,变化背后是恪尽职守的担当有为。过去一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全局上下不懈努力,围绕综合执法和城市管理领域重点工作,以数字化改革赋能城市精细管理,不断扮靓城市容貌,保障城市安全运行,谱写了一曲动人乐谱。
账本一
数字赋能改革有“深度”
“浙CC6***车主,您的车在人行道上因不规范停车行为已被我局人行道违停预警系统锁定,请立即驶离。否则将依法予以处罚和拖离……”这样的柔性执法,对车主起到了预警提醒的作用。
在智慧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大厅,工作人员根据单位职能和区域位置将各地采集员上报的问题件分派给处置单位,电子大屏幕上,问题信息、流转和处置情况一“幕”了然。
人行道违停8分钟预警机制、智慧城管对问题件高效处置,这些都是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构建数字化指挥体系的成效。2021年,该局以数字化改革迭代综合能力,完成非现场执法二期235个智能视频监控探头建设,完成7个乡镇中队的指挥室建设,启动非现场执法三期建设,推动智慧化执法管理。
数字化改革应用于实际,不能“悬在半空”,要推动落地。去年,该局深化政务服务改革,积极打造“服务零距离,办事一站通”。全面更新调整浙江政务服务网工作平台的权力事项库和办事指南信息,实现网上办理及掌上办理完成率100%,即办事项比例88.46%;进一步缩短办事时限,审批期限由20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完成“城镇排水”一件事线上线下办件,已办结147余件。同时,配合资规部门开展“外线工程联合审批一件事”,深化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年共办结行政许可事项5997件,共排查“六小行业”排水户5616家,新办排水证1695张。
改革如练内功,经脉活络则气血通畅。为提升执法效能,该局以综合体制改革打造行政执法协同体制,建立机制整合执法事项,根据温州统一部署,将省一批、省二批及温州地方扩展目录共计1279项执法事项划入综合执法,形成全市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统一目录。
账本二
全域美丽打造有“亮度”
“我们将发扬‘钉钉子’精神,把全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抓得更实一些,把氛围营造得更浓一些,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得更高一些,力争早日摘掉‘最脏村’这个不光彩的帽子……”去年3月,汀田街道汀六村被评为我市10个“最脏村(社区)”;5月,在我市“最脏”村(社区)约谈表态会上,汀六村相关负责人许下的诺言;6月,在市“八美办”现场评估督考中,汀六村等5个“最脏村(社区)”摘帽;7月,全市10个“最脏村(社区)”全部通过现场评估督考,成功摘帽。
据了解,2021年,我市实施“八美八化”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新三年行动,全面深化“一河十六路”整治,系统推进全域整治与全域建设,谱写“全域美丽”篇章。去年年初,我市将综合环境整治纳入村社负责人“开门第一件事”,开展“最脏村社”“最美村社”评选,引入村社综合环境红黑榜比拼机制,形成村居之间相互“比学看”。
去年,我市运用“八美八化”智控平台对各乡镇、街道整治工作情况实行精密智控,通过乱点采集、受理、派遣、处置、监督、评价等全过程闭环运作,进一步建立互联互通、全面覆盖、务实高效的“八美八化”工作新格局。全年发现乱点116901处,整治112956处,整治率96.6%。
垃圾分类收运小程序通过实时监管垃圾分类收运,让易腐垃圾、餐厨废弃油脂、有害垃圾精准“回家”;以“红黑榜”比拼制度倒逼住宅小区落实垃圾分类工作,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我市以垃圾分类助推城市文明新风尚,全域推行住宅小区“两撤两定两到位”管理模式,完成全市399个住宅小区垃圾屋建设,创成垃圾投放定时定点小区1个,高标准分类示范小区20个;各类垃圾分类违法行为立案243起,《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当日,开出温州“第一张罚单”,有效威慑垃圾乱投放行为。
无论是开展全域环境综合整治,还是深入实施垃圾分类工作,都在提升城市品位的同时,让城市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为美丽瑞安挣足面子与里子。
账本三
市容市貌管治有“精度”
城市家具清洗人员穿蓝色工作服,小广告清理人员穿黄色工作服……去年,我市启动新一轮“一把扫帚”环卫保洁一体化项目。在新的保洁要求中,增加了城市家具清洗人员,他们与绿地保洁、公厕管理、小广告清理、河道保洁的环卫工人一起,分别穿蓝色、绿色、棕色、黄色和红色专用工作服上岗,加上原本身穿橙色工作服的道路清扫人员和身穿灰色工作服的机械化保洁人员,形成扮靓大街小巷的“七彩环卫”组合。
据了解,早在2018年,我市就投入2.4亿元实施“一把扫帚”改革,不仅将农村环卫纳入统一保洁范围,还建立了一体化环卫作业体系,全市环境卫生面貌发生了可喜改变。去年,我市扩大了农村保洁范围,在市区范围内实现人机组合清扫和机械化清扫全覆盖。同时,将1293辆环卫作业车辆、39个中转站视频监控点位接入智慧环卫平台,提高科学监管保洁服务质量。
此外,借深化“一把剪刀”改革契机,以智慧园林手段为主,人工考核为辅,不断优化GPS定位智能化管理系统;将市区视野范围内公共绿地、公园、连接乡镇街的主要干道、节点纳入市级“一把剪刀”管养考核。
推进蓝天卫士智慧监控系统建设,提升秸秆焚烧应急处置效率,发现焚烧点288处,现场扑灭282处,过火面积约3879平方米,立案处罚3起;拆除违规户外广告和店招等2984起,面积共1万平方米,清洗小广告13万起;抓拍违法停车5.2万起,罚款金额544.6万元……
这一连串精准有力的城市管治举措,让瑞城市民的幸福家底更加殷实。
账本四
城市安全运行有“力度”
去年8月,在该局的协调下,按照“液化气储备站负责充装、配送公司负责销售经营和后续管理”模式,我市成立了温州首个燃气统一配送公司,有效保障了全市人民用上安全可靠的瓶装燃气。
燃气统一配送公司是城镇燃气规模化扁平化改革的成效,打通燃气配送“最后一公里”,构建“布局合理、服务高效、方便快捷”的供气网络。
燃气安全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去年,该局按照《浙江省第二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8+3”专项整治行动总体任务要求,持续推进城镇燃气领域安全监管,开展百日大攻坚行动、城镇燃气安全大排查大整治专项攻坚月行动等专项行动;积极落实“一岗双责”,建立班子成员连片挂钩、责任捆绑机制,以最硬举措、最严执法形成安全防控网;推进瓶装燃气信息化建设,实现全过程“闭环”管理;落实燃气企业主体责任,与全市14家燃气公司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督促燃气公司开展入户安检工作、排查整治燃气危旧管线。
为严管重罚燃气违法违规行为,筑牢城镇燃气安全屏障,该局全年出动执法人员15352人次,检查燃气场站(设施)以及燃气用户1.1万家次,发现并整改隐患1300余处,同时各中队对照排查7大清单开展“回头看”整治,确保相关领域排查到位,重大风险管控到位,重大隐患闭环整改到位,按照“四个一律”、“四个必须”原则,做到“立案快,标准高,执法严”,全年共立案129起,移送公安机关1起。
同时,严格开展市政桥梁设施安全和有序运行,守护群众出行安全。2021年,该局对238座桥梁进行常规检测,26条城市主要道路塌陷脱空隐患排查,整治完成D级、E级桥梁7座,新检测发现D级桥1座,已采取应急措施且制订治理方案,自然灾害普查工作完成100%。
“一把手”谈实干担当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
朱小波
2021年,全局5个中队获评温州市局2021年度“三星级规范化中队”,锦湖中队获省综合行政执法基层队所“最佳实践”、全省首批“枫桥式”中队创建典型。
展望2022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要以接续奋斗的昂扬姿态推动重点工作高效落地。大力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建立综合执法统一指挥平台,在平台统一指挥下开展联合执法。大力推进数字赋能工作,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抓好智慧城管日常运行工作,持续推进非现场执法系统建设。大力推进行政执法工作,强化学习新领域行政执法业务,完善执法业务指导审查制度,开展专项执法和联合执法行动。大力推进环境整治,以“八美八化”为抓手,提质提速推动各地连片化景观节点打造;以“三改一拆”为抓手,完善新增违法建筑管控;以垃圾分类为抓手,进一步构建前、中、末端全链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大力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继续开展瓶装燃气信息化管理整治工作;推进天然气置换,提升全市气化率;搭建我市燃气管网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城市运行安全。
在新一年里,全市综合行政执法人将继续围绕高水平打造“青春都市·幸福瑞安”目标任务,忠诚履职尽责,增强使命担当,聚焦重点抓关键,苦干实干勇向前,全力推动综合行政执法事业再上新台阶,让瑞安更加美丽宜居,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