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瞿程前 记者 项颖
2021年,市经信局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化数字化改革,搭建汽车零部件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以“数据”撬动工业发展新引擎,全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交出瑞安工业经济高分答卷。
追求梦想,离不开正确的方向;砥砺前行,需要清晰的路径。2022年,站在全新的起点,瑞安工业经济蓝图已绘。
“1”个主题
2022年,瑞安工业经济工作将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个主题,坚持“项目为王”,持续开展“大干项目、干大项目”攻坚行动,全力推动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新一年,我市将大力推进项目投产达产。聚焦数字经济、智能装备、新材料等重点产业谋划,招引、加快爱康8GW高效异质结(HJT)光伏电池及8GW高效组件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在瑞落地建设,力争今年实施1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0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50个,年度投资55亿元以上;实行责任捆绑攻坚制度,强势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通过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力争今年全市工业供地2000亩以上,工业项目开工50个以上,竣工70个以上,工业供地项目投产40个以上,达产40个以上。
新一年,我市将持续推进产业能级提升。加快数字经济、智能装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建设,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10个以上,力争今年智能装备集群产值达180亿元,新材料产业集群产值达200亿元;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招引培育数字经济重点企业、项目落地瑞安,完善数字经济企业库,按照“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科技型数字企业培育发展机制,形成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发展生态链,力争今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15%,全年新增数字经济企业60家以上,全年招引落地超亿元数字经济项目5个以上。
新一年,我市将稳步推进企业增资扩产。通过深入开展“增资扩产”项目排摸行动,梳理瑞企在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进一步发挥优质项目对制造业的引领作用;建立“增资扩产”项目库,按照“加快推进一批、积极储备一批、重点扶持一批”的工作要求分类推进实施,实现规模效益倍增、产业竞争力提升、优势产业集聚发展,确保全年实施“增资扩产”项目60个以上。
“2”项指标
2022年,瑞安工业经济工作将紧盯工业规上增加值增速、制造业投资两个“牛鼻子”指标,推动工业经济稳中前进。
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去年增长9%以上,制造业投资增长12%,各项指标争进温州第一梯队。
“3”大变革
2022年,瑞安工业经济工作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实现动力、效率、质量“三大变革”,推动我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一年,我市将实现动力变革。深入实施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打造亩均论英雄3.0版,通过增加单位碳排放强度等指标,进一步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地毯式”排摸行动,打好“腾、招、强、提”四套组合拳,以铁的决心淘汰整治高耗低效企业,实现“老破旧”向“高大上”的转变,力争淘汰落后产能66家、整治提升100家;启动节能改造行动,多渠道鼓励征集全市规上企业开展节能改造项目,在细分领域打造节能改造项目模板,建立重点项目库,力争实施节能改造项目60个,计划建设省、市级绿色工厂100家以上。
新一年,我市将实现效率变革。通过智能化改造提质扩面,打造“设备改造—智能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多层次的新智造企业群体,以瑞安市智能制造创新服务平台为载体,持续推进规上企业智能化改造全覆盖计划;依托浙江省智专委驻瑞安专家组和我市智能制造专家团队,积极探索智能化改造“工程化”模式,争取在汽车零部件或制鞋行业落地实施,力争完成智能化改造项目250个,列入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3个、争取5个;融合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内外双链”体系(即人机物智慧互联的企业内链,产业链上下游网络化共享、智慧化协作的外链),加快华峰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华为(浙南)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打造华为工业互联网深度应用案例5个以上,新增企业深度上云超500家,培育两化融合试点示范项目5个,两化融合指数达102。
新一年,我市将实现质量变革。坚持科技赋能,建立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培育库,鼓励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开展产业链上下游专业化协作配套,力争实施2项、谋划2项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大力发展传感器制造、智能化成套装备、汽车核心部件、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引导行业领军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高水平研发机构,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产品,力争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以上,实施首台(套)装备产品5个;此外,鼓励企业制定自主品牌发展战略,开展品牌培育计划,力争创建“浙江制造精品”3个。
“4”项工作
2022年,瑞安工业经济工作将谋划瑞安系统集成网、工业全域治理点、冠军系列企业群、助企服务最优站四项重点工作,助力制造业驶入共同富裕“快车道”。
新一年,我市将打造瑞安系统集成网。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持续推进汽车零部件工业互联网平台、化工产业大脑瑞安试点、产业链“一键通”等重点项目建设,实现多个跨场景应用,打造形成全要素链、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三链”相通的数字经济运行系统,争创全省数字经济系统“瑞安样板”。争取在今年将产业链“一键通”打造成全省数字经济门户标志性应用,实现企业竞争力、政府治理能力“双提升”。
新一年,我市将打造工业全域治理点。通过结合“亩均论英雄”3.0版,深入开展工业全域治理,以数字化为牵引,借助产业链“一键通”平台,收集全市用地、税收等数据,绘制“工业家底图”;全力整治低效工业项目,开展用地面积20亩以上老工业点排摸行动,制定“一园一方案”分类改造,加速塘下前池老工业园区、莘塍东新老工业点改造提升,力争整治“低散乱”企业300家,整治“三未”低效工业项目1500亩以上;科学规划小微企业园建设,深入推进出租厂房规范化管理,严厉打击囤积厂房等行为,争取规范闲置、出租厂房20万平方米以上,全年新开工小微企业园3个以上、新竣工3个以上,新增入驻小微企业100家以上。
新一年,我市将打造冠军系列企业群。实施“关键核心技术-产品-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和“冠军产品-冠军企业-冠军企业群体”双链培育计划,按照“五企”培育体系,梯次培育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等一批“冠军型”企业方阵,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围绕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智能装备等标志性产业链,培育领军型企业,发挥企业自身优势,促进跨企业、跨产业、跨区域合作模式创新,力争今年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家(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隐形冠军及培育企业8家、“链主”企业2家。
新一年,我市将打造助企服务最优站。实施政商“亲清”工程,进一步深化“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通过产业政策靠前谋划、政策兑现靠前服务,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畅通工业经济微循环,争创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市域样板;打造“一张清单+两类问题+三个机制”问题闭环管理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多途径、多渠道收集建立企业问题清单,按照“边收集边分类”原则,将问题分为“个性类”和“共性类”两大类,强化督查、通报、考核,建立部门联动、信息报送、督办抽查等三大推进机制,想方设法化解企业问题,力争全年问题化解率达90%以上。同时,实施“百企聚才、千人成才”企业人才引育工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对接高层次人才,鼓励企业联合高职院校共同育才、共创实训基地,打造产教融合试点企业。
“一把手”谈实干担当
市经信局党委书记、局长
叶昌隆
2022年,市经信局将一如既往地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构建“1+2+3+4”工作体系,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以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为抓手,深入实施“制造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大力推进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开展“对标攻坚、创新争先”工作,聚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推动企业增资扩产,全力打造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推动工业经济“强筋壮骨”,挺起发展“脊梁”,将美好蓝图变成实景图。
我们将以“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奋斗姿态助推工业经济首季“开门红”,力争“季季红”,冲刺“全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