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瑞蓉
近年来,市民宗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积极助推民族乡村振兴发展,全面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谱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谐发展新篇章。
以文化为媒,拉近各族群众距离
在安阳街道白岩桥文化礼堂,书画长廊里收藏着不少由孩子们亲手描绘的民族团结亲如一家的主题画作。这些画作,来自该文化礼堂2021年5月23日组织开展的“民族团结一家亲”亲子绘画活动,现场家长和孩子们在绘画中领略民族团结的大好前景,增强了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民族团结最重要的是心与心的连接。2021年,市民宗局以文化认同为着力点,以文化礼堂为主阵地,全力推进33处文化礼堂“石榴籽家园”建设和提升,让文化礼堂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的重要窗口。在这过程中,各文化礼堂开展民族美食分享、主题绘画、文艺汇演、知识讲座、民俗互动等民族团结进步活动200余场,极大增进各民族同胞之间的相互了解、认同、接纳、欣赏、交融,形成各民族多元融合、和谐共生,共建共享共团结的良好氛围。
2021年,市民宗局还积极挖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成功举办了首届“三月三”高楼畲乡民俗文化节,以线上线下全媒体整合传播的形式多角度展示畲族文化魅力,吸引2.5万余人观看直播,人民网、新华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学习强国平台、温州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转载点赞。
以特色为器,助推民族乡村共同富裕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少数民族乡村振兴计划”,完善挂钩帮扶联系制度,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相关部门和下派第一书记为全市4个民族村经济发展把脉开方;支持各民族村基建;积极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基地,逐步建成白茶、高山蔬菜、杨梅、水果等产业基地,培育高楼镇民族村“漈门溪畲耕”、曹村镇丁凤村“丁岙茶山梅”等民族村特色产业品牌,谱写民族乡村共同富裕精彩篇章。目前,全市4个民族村的集体年收入均超40万元,经营性收入均超15万元。
据了解,高楼镇民族村位于我市西北部山区,海拔约400米,拥有400多年的村落历史。当前,该民族村根据自身区域特点,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村落的特色文化,紧扣共同富裕主题,奋力开拓“农、文、旅”一体化的发展新格局。高效推进畲耕特色蔬菜产业基地项目,顺利落地了“泉山婆婆”报书馆及一批特色精品民宿,成功擦亮“三月三”节庆旅游“新名片”。目前,该民族村已创成省AA级景区村,力求打造出文化、农业、旅游并驾齐驱、协调发展的共同富裕村级样板。
有了特色产业,市民宗局还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培育民族乡村优秀农业带头人,推出畲酒、畲茶和畲家宴等畲字品牌“绿色”产品,以文创经济提升品牌效益,进一步拓宽少数民族群众的创收渠道。
未来,我市将充分运用民族和生态两张金名片,继续用好畲村特色资源,进一步加强民族乡村基础设施和特色项目建设,让畲族文化村寨成为瑞安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以服务为本,抓好民族团结事业发展
民族团结之花需要精心呵护。
近年来,市民宗局拓宽利益诉求渠道,成立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架起政府和各族群众之间沟通联系桥梁;鼓励少数民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履行职责、参政议政,五年来撰写建议和提案10余件,为少数民族群众积极发声。成立“雷老师少数民族工作室”,进一步畅通少数民族同胞利益诉求渠道,全力维护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
开展扶贫帮困活动,每年开展少数民族困难群众新春慰问活动、少数民族困难大学生(高中生)助学活动等,五年来发放慰问金20余万元、助学金9.3万元;积极帮助在瑞外来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就业就学等方面难题,使他们在我市安心工作和生活。
增强民族村的自我发展能力,培养少数民族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举办全市民族团结和乡村振兴培训班,通过集中授课和现场教学提高民族村干部工作水平。
“一把手”谈实干担当
市民宗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剑波
2022年,市民宗局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央、省委和温州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固树立共同体理念,加强和改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凝聚起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强大合力。
以民族乡村振兴为抓手,把促进集体增收带动村民致富作为加快推进民族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对4个民族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高标准打造民族乡村共同富裕瑞安样板。
持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耕自身特色资源,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民族亮点品牌,凝聚人心、促进团结;积极争创温州市、省、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构建梯次分明的示范点布局,为各族群众提升能力、融入本土、共享成果创造条件。
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打造城市民族工作应用场景,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我市高水平打造“青春都市·幸福瑞安”、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标兵而不懈努力。